調整優化住房信貸政策“靴子落地”。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近日發佈通知,引導個人住房貸款實際首付比例和利率下行,更好滿足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近兩年,金融對房地產的政策支持跑出接力賽、打出組合拳,釋放出惠民生、穩預期的積極信號。

降低首付比例有利於降低購房門檻。首套房和二套房的最低首付比例幾乎下調至歷史最低水平,凸顯出此次政策惠及範圍之廣、力度之大。特別是對於一二線城市的改善性住房需求而言,二套房首付比例較高,有的地方高達60%。隨着當前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政策調整是科學應時之舉。

房貸利率下行有利於節省購房成本。二套住房利率政策下限原先是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加60個基點,本次調整爲LPR加20個基點。此舉可節省一大筆利息支出,有利於減輕居民家庭房貸壓力,提振樓市預期和信心。部分房價調整壓力較大的城市還可通過首套房貸利率政策動態調整機制,下調加點數來降低房貸利率,從而降低購房成本。

存量房貸利率調整後,亦有助於增加居民的消費意願和資金週轉能力。據測算,幾千萬戶、上億居民的財務負擔會有明顯下降,平均降幅大約爲0.8個百分點。以100萬元、25年期、原利率5.1%的存量房貸爲例,假設房貸利率降至4.3%,可節約借款人利息支出每年超5000元。

住房問題,既關係經濟社會發展,也關乎萬千家庭的幸福生活。此次信貸政策調整觸及購房者關注的兩大核心問題:購房門檻和購房成本,是惠民生的實質性利好。經歷幾十年高速發展後,我國房地產市場整體走過供不應求的階段,住房短缺矛盾逐步得到解決;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過去形成的高負債、高槓杆、高週轉的房地產開發經營深層邏輯正在改變;房地產市場也正在從增量爲主轉向存量爲主,從“有沒有”向“好不好”邁進。

因時而變,因勢而動。需要注意的是,近期出臺的一系列房地產政策釋放了明確政策信號,但仍將遵循市場化原則有序推動,並不意味着新一輪刺激的到來,“因城施策”的基調並未改變。在實際執行層面,由於涉及多方面複雜因素,仍需要各地、各金融機構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細化。接下來,金融管理部門應密切關注市場動態,維護好市場競爭秩序,推動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發展,讓人民羣衆更好安居樂業。(經濟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