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演兵場9月1日報道:今年正值“梟龍”戰機首飛20週年,央視《利刃》節目組走進航空工業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與最新銳的Block3型近距離接觸,令廣大軍迷們大飽眼福。

圖片說明:梟龍Block3 央視截圖

梟龍戰機是由中國(中方代號FC-1“梟龍”)與巴基斯坦(巴方代號JF-17“雷電”)合作研製的單發、全天候、輕型多用途戰鬥機,中低空和高亞音速機動作戰性能突出,對空和對面打擊性能均衡,具備較大的航程和作戰半徑,較長的留空時間以及優良的短距起降性能。

圖片說明:梟龍被巴基斯坦視爲“巴基斯坦的驕傲”央視截圖

梟龍是我國第一款採用現代批次化管理的型號,少量多批小步快跑,通過預留改進空間,設定階段性能小目標等方式,逐步迭代生產工藝和機載設備,最終實現綜合性,能達到世界一流。

圖片說明:大邊條翼能提高飛機的可控迎角 央視截圖

從剛開始列裝Block1批次開始,梟龍戰機的每一批次升級都意味着重大改進。Block2開始集成空中加油能力,且航空設備和機載電子技術都有所改善。雙座型的改進更大,改進機體結構、全新數字化飛控、增加的翼展、載油邊條和全新設計的大後掠垂尾。

圖片說明:巴方公佈的梟龍Block3美照,還採用了複合掛架

與之前型號相比,梟龍Block3批次的“內功”大大增強,換裝了探測距離更遠、多目標能力更強、抗干擾能力更好的有源相控陣雷達,還增強了以導彈告警與內裝干擾爲代表的電子戰系統,並配備了新一代頭盔瞄準和顯示系統。

圖片說明: 紅外傳感器 央視截圖

其中,紅外導彈告警遍佈機身十分顯眼,如在DSI進氣道外側後方,就安裝了紅外導彈告警裝置,看上去就像一面凸起的小鏡子。此外,這種裝置也出現在了戰機垂尾的頂部,有效提升了戰機在不同方位偵測敵方紅外製導的能力。

圖片說明:紅外傳感器 央視截圖

從外形看,這套導彈紅外告警設備和殲-10C上安裝的那套S740機載導彈通近紅外告警系統十分類似。公開資料顯示,S740系統主要由4個紅外傳感器(兩個位於進氣道左右安裝,2個位於垂尾左右安裝)和1塊紅外圖像處理模塊(紅外圖像處理板和固態存儲模塊構成,並安裝於綜合控制器)組成。

圖片說明:紅外傳感器位置(紅圈) 央視截圖

戰機集成這套設備之後,可以獲得對近程來襲導彈進行全向威脅告警的能力,並根據導彈的特徵,判斷導彈是否來襲向航電系統提供導彈來襲方位上報告警信息。注意,位於梟龍Block3型邊條翼上方那個圓孔是輔助夜間空中加油的照明燈,此前具備空中加油能力的Block2和雙座型上面也有相同設置。

圖片說明:雙座型梟龍機身上的照明燈 央視截圖

雙座型梟龍也是家族中較爲新銳的型號,2017年4月完成首飛,除執行作戰任務外,另一項主要任務就是帶教飛行員進行飛機基本駕駛術訓練,以及完成飛機戰術飛行訓練。就比如這次央視在拍攝雙座型梟龍的鏡頭中,可以很清楚看到機身上的空中加油照明燈(見紅圈處)。

作爲一款輕型戰鬥機,“梟龍”系列戰機獲得空中加油的能力,不僅僅是增加作戰半徑那麼簡單。如可以按照作戰需求,將起飛重量都用於武器掛載上,戰機僅帶少量的燃油起飛,待升空後再補充燃油即可。

圖片說明:巴方公佈的照片中,梟龍Block3的飛行員已經換上“蒼蠅盔”

從巴基斯坦公佈的照片來看,梟龍Block 3還具備使用頭盔顯示器的能力。再結合此前公佈在網上的照片,裝備梟龍的PL-10應該是出口版的PL-10E。公開資料顯示,採用紅外凝視焦平面列陣制導的PL-10是世界上性能最好的短程空空導彈之一,具有強大的反隱身戰機能力,即使是目前最先進的隱身戰機也難以逃脫該彈的鎖定。

圖片說明:梟龍Block3裝備的PL-10E

同時,PL-10的最大攻角達到了氣動設計的極限,最大過載超過60G。目標一旦被瞄準並鎖定,就幾乎無法通過機動擺脫鎖定。再配合頭盔顯示器使用,PL-10的大離軸發射能力可以發揮到極致,這就意味着在飛行員目光活動範圍內,能夠實現“看到哪裏,打到哪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