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中國證券報

被國資拍走35.31%股權後再迎好消息,新華基金新任總經理楊金亮已“走馬上任”,

9月2日,新華基金髮布高管變更公告,宣佈楊金亮自2023年9月1日起擔任總經理,董事長於春玲不再代任。至此,新華基金管理層新格局已確定。

實控人變更後管理層完成變陣

9月2日,新華基金髮布公告稱,擁有經濟學碩士學歷且履歷豐富的楊金亮自9月1日起擔任總經理,董事長於春玲不再代任。

根據公開資料,出生於1977年3月的楊金亮,歷任中國證監會辦公廳幹部,華融證券副總經理、首席風險官,華融中關村不良資產交易中心黨委委員、副總經理,中郵證券首席風險官兼任合規總監等多個重要崗位。

就在8月30日,新華信託持有的35.3103%新華基金股權第四次拍賣以起拍價2.71億元成交,贏得本次拍賣的競拍者系北京華融綜合投資有限公司及重慶市江北區國有資本投資運營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分別拍得30.31%和5%的股權,而前者正是新華基金大股東北京金融街集團下屬全資子公司。

隨着股權拍賣的結束,北京金融街集團共持有新華基金47.89%的股權,牢牢坐穩第一大股東的“寶座”,也讓近年來飽受大股東多次變更及管理層頻繁變動的新華基金隨之塵埃落定,幾經風雨波折後終見“彩虹”。

“楊金亮的到來意味着實控人變更後的新華基金正式完成了管理層變陣,成功搭建了‘有戰鬥力的班子’。”業內人士分析稱,具有多年在央企背景證券公司從事合規風控管理工作經驗的楊金亮,年富力強,對監管政策、行業發展和合規風控的認識、理解都非常深刻到位,他的加入可以助力新華基金在管理上更加規範,帶領新華基金實現轉變。

老牌公募“老樹逢春發新芽”

作爲我國西南地區首家公募基金公司,成立於2004年的新華基金曾名噪一時,這家老牌公募的權益投資經歷過“既準且狠”的風光時日,也憑藉優秀的業績斬獲過諸多行業權威獎項。

不過,由於近些年股權結構不穩定導致實控人多次變更、核心人員出走,公司發展後力不足,公募基金管理規模也逐漸“掉隊”。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新華基金管理規模爲538.53億元。

今年1月,北京金融街集團獲批成爲新華基金實控人,新華基金自此正式迴歸國資,前者30多年來深耕北京金融街,打造出集房地產開發、物業經營與管理、金融、教育、醫療健康、文化旅遊、新興產業於一體的“6+1”產業新格局,其對金融板塊的佈局更是開始於20年前,現旗下金融資產規模約達1500億元,另外管理第三方資產規模接近3000億元,拿下新華基金後金融版圖繼續擴大。

隨着北京金融街集團的“入主”,新華基金核心管理層開始重建,新的高管補位隨之拉開序幕,原董事長翟晨曦因個人原因離任後,原總經理於春玲在2月底升任董事長、代任總經理。

“女將”於春玲系資深“老金融人”,是業內少數具備銀行、保險資管及公募基金多重跨界經驗的“一把手”。在2021年加入新華基金的她,曾任國家開發銀行資金局局長、天津分行行長,中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管理經驗十分豐富。

此外,今年新加入的副總經理兼董事會祕書崔鳳廷來自恆泰證券,有11年證券基金行業從業經歷,在承接公司戰略落地、人力資源管理、業務協同等方面具有成熟的經驗。隨着本次楊金亮的到任,新華基金管理層新格局確定。

業內人士認爲,當前,由“老金融人”董事長帶隊,具合規背景的總經理壓陣,實幹副總經理助力的管理新格局已經形成,新華基金在新老搭配、經驗互補的核心管理高層的帶領下未來可期,有望在數年後實現“彎道超車”跨過千億規模。

另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北京金融街集團藉助地緣優勢,長期服務於各金融監管部門及銀行保險的金融總部,並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合作關係。立足於大資管時代,新華基金的公募牌照和公募業務也有望爲金融街集團提供新的增量發展空間。

在上述人士看來,隨着國資股東的入主和持續加碼,新華基金股權結構越來越清晰、穩定。現在管理層也完成了變陣,形成了新格局,期待新華基金能夠立足老牌公募優勢,抓住國有股東利好,在新管理層的引領下迎來“新生”。

編輯:王寅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