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吳先之 何芙蓉

日前,抖音醞釀投資或收購某家通達系快遞公司的傳言再起,折射出今年快遞行業的巨大變化。5月,順豐控股將旗下網豐速遞以11.83億元的價格出售給極兔。這不僅意味着順豐下沉的失敗,同時也使國內快遞格局變得清晰起來。

“順豐只有做自營的經驗,而沒有做加盟的經驗,所以最終還是把豐網這個包袱甩了出去。”一位快遞行業人士直言。

伴隨着豐網的交割,如今快遞行業已經基本形成了以三通一達、極兔主導的代理模式,以及順豐、京東物流與菜鳥速遞主導的自營模式,兩大陣營。“電商”如同一雙無形的手,在背後驅動着快遞格局的演化。

模式的差異意味着玩家們將要面臨兩種完全不同的競爭態勢。以三通一達、極兔爲代表的加盟制陣營吞下了市場上大部分包裹量,它們以價格打天下,規模化制勝,價格戰將會是常態。

“今天還能在加盟制這個網絡中搶到市場份額,這是非常難的。當初極兔殺進來,是做了巨大的成本投入的。”2020年的價格戰依然歷歷在目,而這也是一個加盟制快遞企業想要融入一個市場,不得不付諸於巨大的資金投入。

狂奔三年,今年6月,極兔正式提交上市申請,資本注入後,極兔對通達系快遞的擠壓或將繼續放大。

此外,菜鳥IPO、順豐赴港二次上市均已進入流程,自營玩家們同樣在加緊積糧,開始卷向服務,送貨上門、提升時效,近來被頻頻提及——而這些事情早已被京東物流乾了十多年。

今年3月,菜鳥率先推出“1212”半日達模式。“1212”半日達服務是指用戶在上午 12 點前下單,即可在當日晚間 9 點前送達;夜間 12 點前下單,可在次日上午 12 點前送達。

菜鳥自營順勢下場,加入到自營快遞的陣營。隨着資本與新玩家湧入,快遞行業正開啓新一輪競賽。

聯盟vs帝國

中國快遞市場格局根據業務量劃分來看,2022年位列前五的分別是中通、圓通、韻達、申通、極兔,對應的市場佔比分別爲23%、17%、14%、13%、11%。順豐排在第六,佔比約11%,京東物流與菜鳥等的業務量皆被歸爲“其他”。

可以看出,三通一達與極兔這幾家加盟制企業,所喫下的業務量市場佔比已接近80%。

而從2022年國內快遞企業的收入格局來看,順豐以2674億元排名第一,京東物流(並表德邦)、菜鳥分別位列第二與第三,對應收入1374億元、775億元。三通一達與極兔位列其後。

順豐、京東物流與菜鳥雖然業務量佔比較低,但是撬動了更大的收入規模,這或許也就是自營模式下“品質快遞”的想象力。

在當下的電商格局中,經濟件與品質快遞都是不可或缺的兩個部分。根據模式差異,加盟與自營作爲國內快遞行業的兩大陣營,兩者的優勢與缺點同樣涇渭分明。

加盟制玩家最突出的特點無疑在於規模化。2020年,在國內快遞格局幾乎已經穩定的競爭格局下,極兔硬是撕出一道口子,這其中不得不歸功於其模式的創新。

在通達系直接招募加盟商的基礎上,極兔再開拓出“區域代理”的中間層級,依託各地域的“區域代理”再招募加盟商,這進一步加速了極兔網絡的擴張。

據極兔招股書披露,極兔在各國的總部制定每個市場的整體營運策略及執行計劃,包括轉運中心的密度及地理位置、幹線運輸路線規劃及網絡承載能力,其中區域代理負責總部的戰略執行和區域日常管理運營。區域代理通過相應的區域營運實體管理其網絡合作夥伴,包括建立本地營運(轉運中心和物流網絡建設)、銷售和營銷、客戶服務及員工和網絡合作夥伴培訓。

“我們利用區域代理的專長管理網絡,同時爲其提供系統化且可靠的支持。區域代理通常以自己的資金及資源協助總部擴張網絡及發掘新的網絡合作夥伴。”可以看出,極兔的區域代理擁有極大的管轄權,這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代理商的擴張積極性,同時區域代理投入自己的資金與資源協助總部擴張,也幫助極兔承擔了一部分擴張成本。

相比自營模式,通達系的加盟模式已經足夠輕,極兔的區域代理模式則刷新了加盟制的擴張速度與成本開支。所謂“衆人拾柴”,在這一模式下,極兔僅用三年便在國內站穩腳跟,中通也借規模化坐穩頭部。

但不得不承認,極兔與通達系快遞在給予區域代理、加盟商更大自主權的同時,快遞服務質量等也會變得更加不可控。包裹丟失、物流速度慢等仍然是加盟制快遞的通病。

在這一模式下,服務不是關鍵,規模化纔是。他們通過低價搶佔市場,薄利多銷,誰的市場份額大、誰的業務量高,便可以搶佔更多的利潤。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自營快遞服務可控、效率也更高,不足則在於重資產建設下起網慢,成本投入高。

京東建倉庫、順豐買飛機,外加幾十萬的一線快遞小哥,這無疑是京東物流與順豐在服務、時效方面的關鍵保障。依賴多年的高成本投入,兩家能夠在履約力和服務上做增值。

菜鳥速遞作爲自營快遞的後來者,它同樣是帶着成本思維去擴張的。“1212半日達我們現在是覆蓋了8個城市,接下來會到15個、20個,在這樣一個推開的過程中,我們一定是帶着成本思維去做的。我們最後是希望千萬人口及以上的城市都做到半日達,做不做其他城市,現在還沒有答案。”一位菜鳥內部人士直言。

阿里啓動1+6+N拆分後,菜鳥自營體系似乎正沿着一條“城市包圍農村”的路徑擴張。從“次晨達”到1212半日達,從北京、上海、成都試點,下半年將拓展到十餘城。

相比於極兔曾經的勢如破竹,自營模式下的菜鳥速遞則採用城市包圍農村的策略,基於成本等因素的考量一步一步推開。同時在消費端,自營快遞對應更高的成本價格,很多中小商家或農村用戶並不是其目標客羣,下沉困難也將是包括菜鳥在內自營快遞的共同難題。

中國快遞三十年,基於模式劃分的兩大陣營的格局已經基本清晰。

有“爹”爲王

“現在,貓超是我們最大的爸爸。”菜鳥推出1212半日達服務後,成都倉一位管理人員和某菜鳥直送站點(丹鳥)的業務人員提到,來自貓超的包裹佔比在60%上下,整個淘系(包括淘寶、天貓超市、天貓國際)更是高達90%。

在國內外飛速擴張的極兔也在招股書中提到,對大客戶的依賴甚高,數據顯示2020-2022年,來自某電商大客戶的收入佔比依次爲5.43億美元、17.15億美元、12.31億美元,該客戶極有可能是拼多多。2022年五大客戶中,前四皆爲電商平臺,佔當年中國區總營收的44.4%。

去年全年,作爲京東物流毛利最高一體化供應鏈收入,其中62.27%來自京東。而外部一體化供應鏈收入與其他外部客戶,還有相當規模的收入來自京東商城第三方商家。

快遞行業高度依賴電商平臺,意味着電商行業的紛更也會同步傳導至行業。

“這些年興趣電商是大勢所趨,問題在於退返率高,只有極致效率、龐大規模以及持續投入才能殺得出來。”一位業內人士認爲,不是所有玩家都可以依靠低價殺入市場。“中通在電商客戶耕耘多年,京東POP商家流量平權後,短期它們是實際受益的一方。”

如果說中通靠內功打價格戰,那麼極兔殺入國內快遞市場,則是因爲踏準了時間節點。

外界普遍認爲,能夠傍上快速崛起的拼多多是極兔“狂奔”的核心原因,該觀點只對了一半。拼多多引“兔”入室不假,但是真正讓極兔攪局的,其實是興趣電商。極兔財報顯示,2022年社交電商平臺客戶H(抖音)突然躍升爲第二大客戶,收入佔比爲6.6%,同一時間,來自拼多多的收入同比下降了28.22%。

一位京東物流人士告訴光子星球,極兔的低價能夠承受興趣電商的高“退返率”。相反,相對成本更高的順豐與京東物流,短時間無法在價格上與之掰手腕。“重資產註定了我們只能靠時間、規模、效率以及服務參與市場競爭。”

價格戰的確讓順豐、菜鳥與京東物流三家面臨着比往日更大的挑戰。菜鳥在此前小範圍溝通中曾表示,“如果光看國內快遞包裹數和市場份額情況,很容易發現沒有給菜鳥留下多少生存空間。”

儘管低價短期更貼合興趣電商噴湧的大趨勢,但並非競爭的唯一武器。歸根結底,低價只是電商商家綜合成本中的一個切片,在此之外,還包括庫存週轉與配送中潛在的時間損耗。菜鳥與京東物流的背後站着兩大電商平臺,使得兩家有更多路徑進行差異化競爭。背靠大平臺最直觀的好處在於,菜鳥、京東物流與平臺數據完全打通,能夠快速響應。

京東與淘系從去年開始圍繞時效性與服務上作文章,這倒逼快遞行業提供與之適配的服務能力。例如京東物流此前推出“雲倉達”服務,向經銷商開放京東物流配送體系資源,強化其在即時零售的配送效率。

京東早在2010年就針對自營商品,推出了“211限時達”的服務,加上菜鳥今年推出的“1212半日達”,無疑是將“背後有人”的優勢捲到了明面上。通常而言,快遞行業的限時達服務是按照攬件-派送履約,用戶下單到商家發單之間存在收單、備貨、快遞攬件的不確定性。而京東物流與菜鳥的限時達服務則是按照用戶下單-送貨上門履約,因爲與平臺打通了數據,已開放服務的區域的用戶下單後,可以在3小時內發貨。

由於即時零售和同城配送需求增長,助推電商+快遞的“自營化”,這是京東物流與菜鳥兩大“倉配”玩家今年動作頻仍的核心原因。菜鳥方面雖然不願透露具體數據,但在此前溝通中表示,已開放“1212半日達”服務的城市,貓超GMV有明顯增長,“否則淘天也不可能加碼”。

一旦電商+快遞的雙自營體系拓展至全國,勢必吸引品牌布貨,那麼自營快遞便不再是單純的快遞,還會扮演供應鏈管理者與渠道方。

相對特殊的是順豐,今年宣佈全國600城送貨上門服務,承諾不上門必賠償。“背後無人”使得順豐即時以物流+SaaS的形態,與菜鳥、京東物流的倉配體系錯位競爭。對於目前尚處於輕資產,且希望借用履約力入局同城零售的平臺而言,順豐顯然是最好的選擇。

三通一達沒有護城河

傳統觀點認爲,快遞行業是依靠規模化獲取利潤,電商自營化與服務化加速,將倒逼快遞公司轉型,尤其是當菜鳥與京東物流憑藉倉配體系,承接大量即時性需求時,三通一達像是“孤兒”。

京東物流一直在倉儲方面不吝惜成本,截至2022年年末,在全國共有1600個倉庫,以及2000多個雲倉,倉儲面積超過3200萬平方米。根據公開披露的信息顯示,菜鳥的倉儲規模與之接近,其150萬平米保稅倉與231個跨境倉庫使之在跨境業務方面佔有優勢。

倉配體系另一個優勢是,可以依託產地倉雙向輸出服務,給商家提供更高的效率、簡化發貨流程;給消費者提供可靠服務、更高效的發貨效率。菜鳥在東莞的產地倉,當消費者下單選樣後,廠家在倉內完成噴繪,手機殼包裹按班次發往全國;京東物流在廣州增城區新塘設服飾行業專倉,以解決電商客戶正逆向,提供以銷定採邏輯下的越庫能力。

順豐經歷了去年瘦身後,倉庫數與面積出現下滑,截至去年,運營管理的倉庫數2071個,減少48個,倉儲面積在1000萬平方以上。

三通一達不願枯守第三方商家的電商件,近些年也在擴充其倉儲能力,如圓通房屋及建築設備賬面價值從2021年的71.3億增長到2022年的87.7億元,其在全國諸節點城市建設智創園,最近兩年還在向三四線城市下沉,包括四川南充、湖北襄陽、雲南貴州。

然而,除圓通動作稍大之外,其餘幾家大多依賴雲倉—這種第三方合作生態,使得快遞公司無法像京東物流、菜鳥那樣,在倉儲環節提效。

淪爲“配送”的三通一達,一方面要應對來自極兔的衝擊——如果一直有新的平臺衝擊貓狗拼,那麼三通一達可以活得很好,可是抖音、快手迫於服務壓力遲早要自建物流,留給三通一達的選擇將變得有限。或許是這個原因,此前有傳言稱,抖音考慮收購三通一達中的一家,以構築類似於菜鳥和淘系、京東自營的自營體系。

自營體系顯然將釋放快遞公司的供應鏈管理能力,如提前洞察市場、預發貨、更快的庫存週轉。光子星球瞭解到,菜鳥成都倉平均庫存週轉爲7天,這對快消品極有吸引力。何況,從各家競逐半日達的業務模式看,供應鏈服務正在成爲一個單獨的渠道,而且目前看來在服務與效率上比傳統渠道更高效。

作爲快遞行業的上游,電商即時化與服務差異化,迫使下游與之適配。眼下,菜鳥推出自營,“鳥走狗步”,證明了“倉配”更符合當下市場趨勢。

責任編輯:張恆星 SF14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