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08亿元,同比增长10.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7亿元,同比增长38.72%。

单季度来看,Q2实现营收9.31亿元,同比增长1.10%;归母净利润3.47亿元,同比增长17.44%。

上半年并网容量提升,风电、光伏Q2发电量均环比增长。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核准装机容量5,920兆瓦,并网容量4,264兆瓦,分别同比增长13%、23%。其中,光伏项目并网容量2,922兆瓦,风电项目并网容量1,217兆瓦,储能及生物质项目并网容量124兆瓦。上半年,公司累计完成发电量36.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其中风电17.21亿千瓦时(Q1/Q2分别为7.77/9.54亿千瓦时),光伏19.02亿千瓦时(Q1/Q2分别为8.57/10.45亿千瓦时),生物质能0.12亿千瓦时。Q2发电量增加主要系西北地区风电和华东地区光伏发电量增加所致。

新能源项目进入平价时代,风电、光伏上网电价环比下行。新能源项目已进入平价时代,新能源项目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从上网电价来看,风电、光伏23年上半年上网电价(除税)分别为0.444、0.490元/千瓦时;低于22年上网电价水平(风电、光伏上网电价分别为0.451、0.531元/千瓦时)。上半年发电量同比增长11%,而营收增速10.72%,因此上网电价稍有下行对公司营收影响相对有限。

加速“数智”转型,积极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及绿电交易。2023年,公司计划完成生产数字化系统在所属电站的全面覆盖,增强人工智能辅助的规则研判,进一步缩短消缺时长从而降低故障损失。同时,为了主动应对电力改革加速的市场变化,紧跟业内先进企业的步伐,加大在交易功率预测、电力供需和价格预测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公司通过参与区域电力辅助服务、中长期交易和现货交易市场,并结合实际参与绿电交易、碳排放交易等,在提高项目增量收益的同时也为项目开发经济性分析积累基础数据,积极寻求增量收益。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到公司绿电上网电价稍有下行,我们下调2023-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0.37/15.28/20.77亿元(分别下调5%/3%/2%),对应EPS(按最新股本计算)分别为0.52/0.76/1.04元。当前股价对应23年PE为13倍,鉴于公司保持扩张力度,在手核准项目丰厚,未来增长确定性强,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支持政策退坡;税收优惠政策变化;上网电价及补贴变动风险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