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發佈2023年半年報。2023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08億元,同比增長10.7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17億元,同比增長38.72%。

單季度來看,Q2實現營收9.31億元,同比增長1.10%;歸母淨利潤3.47億元,同比增長17.44%。

上半年併網容量提升,風電、光伏Q2發電量均環比增長。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覈准裝機容量5,920兆瓦,併網容量4,264兆瓦,分別同比增長13%、23%。其中,光伏項目併網容量2,922兆瓦,風電項目併網容量1,217兆瓦,儲能及生物質項目併網容量124兆瓦。上半年,公司累計完成發電量36.3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其中風電17.21億千瓦時(Q1/Q2分別爲7.77/9.54億千瓦時),光伏19.02億千瓦時(Q1/Q2分別爲8.57/10.45億千瓦時),生物質能0.12億千瓦時。Q2發電量增加主要系西北地區風電和華東地區光伏發電量增加所致。

新能源項目進入平價時代,風電、光伏上網電價環比下行。新能源項目已進入平價時代,新能源項目利潤空間受到擠壓。從上網電價來看,風電、光伏23年上半年上網電價(除稅)分別爲0.444、0.490元/千瓦時;低於22年上網電價水平(風電、光伏上網電價分別爲0.451、0.531元/千瓦時)。上半年發電量同比增長11%,而營收增速10.72%,因此上網電價稍有下行對公司營收影響相對有限。

加速“數智”轉型,積極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及綠電交易。2023年,公司計劃完成生產數字化系統在所屬電站的全面覆蓋,增強人工智能輔助的規則研判,進一步縮短消缺時長從而降低故障損失。同時,爲了主動應對電力改革加速的市場變化,緊跟業內先進企業的步伐,加大在交易功率預測、電力供需和價格預測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公司通過參與區域電力輔助服務、中長期交易和現貨交易市場,並結合實際參與綠電交易、碳排放交易等,在提高項目增量收益的同時也爲項目開發經濟性分析積累基礎數據,積極尋求增量收益。

盈利預測、估值與評級:考慮到公司綠電上網電價稍有下行,我們下調2023-2025年的歸母淨利潤預測爲10.37/15.28/20.77億元(分別下調5%/3%/2%),對應EPS(按最新股本計算)分別爲0.52/0.76/1.04元。當前股價對應23年PE爲13倍,鑑於公司保持擴張力度,在手覈准項目豐厚,未來增長確定性強,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行業支持政策退坡;稅收優惠政策變化;上網電價及補貼變動風險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