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對美元穩在7.26附近,守住7.3的心理防線。

人民幣走出第二週連陽,穩在7.26附近,死守7.3的心理防線。

這與中國央行近來宣佈一系列“大招”息息相關。9月1日,央行宣佈將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至4%。8月31日至9月1日,樓市大招迭出,上海、北京宣佈“認房不認貸”政策,各地首付比例下調,首套房的存量貸款利率更是有所下調。此外,儘管連續五個月處於收縮區域(<50%),但截至8月的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連續三個月回升。

接受記者採訪的海內外交易員、策略師普遍認爲,中美利差大幅倒掛始終是人民幣匯率的壓力點,但下半年壓力或有緩和趨勢。渣打全球首席策略師羅伯遜對記者表示,“自7月14日以來,美元已上漲4%,使其回到了過去六個月的高點。儘管財政赤字擴大、美債發行量加劇導致美債收益率持續攀升,但技術面上短期美元可能回調。”

人民幣穩在7.3以下

上週周初,在印花稅調整的利好下,人民幣匯率大幅低開,但是隨後股票市場陷入震盪,人民幣匯率重回跌勢,然而在下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的消息釋出後,人民幣重回漲勢,上週收於7.2675,周漲幅0.29%。

上週五,中國央行公告稱,爲提升金融機構外匯資金運用能力,決定自9月1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即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由現行的6%,下調至4%。

早在去年9月,隨着人民幣逼近7關口,央行當時宣佈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從8%下調至6%),以此適度增加美元供應以起到緩衝強美元的作用。此後,央行更是重新對遠期售滙業務徵收20%外匯風險準備金,以應對人民幣匯率貶值的副作用,至今仍未被取消。

除了這些措施外,從6月至今,央行亦通過中間價不斷釋放穩定信號。交易員對記者表示,近幾日中間價的偏離程度仍較大。例如,9月1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7.1788元,較前值調升23點,而模型顯示中間價應爲7.2962,可見調強幅度已超千點;8月31日的官方中間價7.1811,當日逆週期因子影子變量約爲970個點。此前8月有多位策略師對記者表示,國有大行有進場買賣穩定人民幣匯率的跡象。

“從政策層面來看,房地產重磅政策陸續出臺,政府託底經濟的意願較強。同時,下調外匯準備金率也表明當前監管穩匯率的決心,我們判斷短期人民幣匯率難以突破此前的高點。”南銀理財研究部負責人王強松對記者表示,從2022年兩次調準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的經驗來看,公告調降準備金率在20個工作日後能夠延緩人民幣貶值的態勢,但人民幣匯率的企穩走強仍有賴於經濟基本面及市場預期的改善。短期而言,房地產銷售數據未有改觀同時美國經濟依然有韌性,因此,短期人民幣依然大概率震盪態勢,本週區間爲7.22~7.32。

三、四季度中國經濟有望繼續好轉

經濟基本面仍是市場關注的焦點,而關鍵就在於一系列房地產政策能否穩住經濟。

就降低首付比例政策而言,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對記者表示,此次政策比較清晰地明確了首套房和二套房的首付比例,即兩成和三成。“此次政策對於剛需和改善型購房需求都有帶動的作用。在過去,降低首付的政策比較強調首套房或剛需。而從此次政策看,二套房也有降低首付的空間,說明對於各類合理住房消費需求提振的導向。”

就房貸利率政策而言,該政策的最大變化在於,二套房的利率下限從過去“加60BP”變爲“加20BP”,相當於一次性降低40BP。首套利率仍爲不低於相應期限LPR減20BP。從這個角度看,對於二套房方面的政策確實頗爲給力。此外,政策體現了“一碗水端平”。過去比較側重首套房,而現在對於二套房也給予了非常明確的降息。

另外,各地期盼已久的“認房不認貸”政策已開始實施。有觀點認爲這標誌着新一輪加槓桿政策週期開啓,不排除後續還會有進一步的措施。

嚴躍進表示,當前上海一套新房平均總價大概爲500萬元。政策前,二套房最高比例(認購非普通住宅)爲70%,即首付款需要350萬元。而按照現在新政策,若納入首套房的認定範疇,首付款大約需要175萬。據此對比,首付款直接減少了175萬,相當於房價款的35%。

事實上,房地產市場政策邊際寬鬆至今已持續接近兩年,但是市場仍在底部區間。今年7月24日的政治局會議指出,“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松成對記者表示,這意味着,目前房地產政策的“鬆綁”主要是爲了穩定市場,而不是再通過房地產大幅拉動經濟。

“這是合理評估政策效果的一個前提,能穩住市場就是有效。”他稱,我國房地產市場整體下行的趨勢已形成,這一趨勢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難以扭轉,但是這並不代表市場不存在結構性機會。同樣是銷售額下行,越發達的區域降幅越小。發達區域本身就存在較爲強勁的住房需求,政策最後纔在這些地區放鬆,本身也是擔心調控放鬆導致房價猛漲,避免重蹈覆轍。

盛松成也預計,三、四季度中國經濟將有望繼續好轉。8月製造業PMI數據已經顯示出需求改善、企業增加採購和擴大生產的跡象。中國製造業PMI已連續兩個月改善,儘管仍低於臨界點,但製造業邊際向好的趨勢較上月更爲明顯。不僅大部分細分指數較上月有所提高,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均高於臨界點,而且大、中、小型企業PMI的分化趨勢已然扭轉,出現了全面改善,企業初現主動補庫存的跡象。

不過,未來三四線的房地產去庫存仍面臨挑戰。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在發給記者的郵件中提及,根據Wind數據,低線城市1月至7月的新房銷售量同比增長率與2019年相比下降了45.3%,遠遠低於一線和二線城市分別爲4.3%和-21.8%。野村表示,大城市的房屋銷售改善可能會消耗低線城市的需求,並幾乎無助於減少主要私營開發商的違約風險,這些開發商往往在低線城市有大規模的暴露。該機構估計,降低現有貸款利率每年可以爲借款人節省大約2000億~3000億元,但以總計131.4萬億元的家庭存款計算,存款利率每降低15BP,將會減少存款人的利息收入約1970億元。家庭可以通過將更多的資金存入較長期限的定期存款來避免損失,因此對消費的提振作用有待觀察。

美元或技術性回調

對於人民幣而言,美元的走勢至關重要。多家機構認爲,儘管中期走勢仍待觀望,但在大漲後,短期美元可能陷入技術性回調。

上週五數據顯示,美國8月非農新增就業18.7萬人,高於預期的17萬人。不過7月非農新增就業人數從18.7萬人下修至15.7萬人。同時,8月失業率意外上升0.3個百分點,達到3.8%,創去年2月以來新高,失業人數增加51.4萬人,達到640萬人。但這可能與不斷攀升的勞動參與率有關,近770萬人加入了勞動大軍。

高盛預計,美國加息週期已經結束。但亦有機構預計,年底可能仍會有一次加息,此前的非農數據和PCE通脹數據都指向繼續加息的方向。在此次非農公佈後,反映加息概率的長端國債收益率高位運行,10年期國債收益率仍接近4.2%。事實上,美債收益率的飆升也直接導致此輪人民幣貶值壓力加大。

有觀點認爲,有三大原因導致美債收益率飆升——美國經濟預期好轉、通脹預期高以及財政赤字可持續堪憂。羅伯遜告訴記者,美國財政赤字不斷擴大,而聯合財政和經常賬戶赤字在20年來首次達到最高水平,不斷惡化的財政平衡將需要增加美國國債的發行量(推高收益率),這一問題正被不斷加劇,因爲政府稅收不斷下降。惠譽在8月初下調美國評級時提到了這一風險。

但羅伯遜也表示,“暫且將長期的財政擔憂拋諸腦後,我們認爲美元在短期內是脆弱的。自7月14日低點以來,美元已上漲4%,美國經濟的驚喜已經減弱。”他稱,預測2023年四季度末歐元/美元爲1.1,到2024年第一季度末爲1.12。

渣打認爲,對人民幣的悲觀情緒已經達到了極端水平,短期內預計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存在回升至7.2的可能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