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朱聽武

今年以來共有76家基金公司(包括資管公司)已自購36.65億元旗下產品,其中華夏基金自購旗下產品24次,操作最爲頻繁;長江資管單次自購金額最高,達3億元。8月份基金自購超7億元,創年內新高。

基金公司年內密集自購

8月份,A股單邊下行,滬市跌幅5.2%,滬深300指數下跌6.21%,上市公司掀起“回購潮”,基金自購也在持續跟進。本輪自購的基金產品,基本是權益類基金。

9月1日,長城基金髮布公告稱,長城國企優選發起式混合基金將於9月8日起正式發行,長城基金將認購不少於1000萬元,重點佈局國企主題投資,關注和挖掘國家重點戰略支持、公司治理與盈利能力持續提升的優質國企投資價值。

此前長城基金已多次出手自購旗下產品,自購金額合計超3000萬元,其中於8月18日成立的長城裕利發起式債券基金,長城基金以自有資金認購1000萬元。此外,長城基金同樣出資認購於3月16日起發行的長城鼎利一年定開債券1000萬元。

另外,華夏專精特新混合發起式基金於8月28日起公開發售,擬任基金經理湯明真出資100萬元認購該基金,彰顯對自己產品的信心。該基金爲發起式,華夏基金同時將認購1000萬元,並自基金合同生效日起持有不少於三年。

今年以來,多家基金公司宣佈以自有資金認購旗下產品。從歷史情況來看,基金自購潮往往發生在市場下跌的情況下,基金公司通過自購穩定投資者信心,向市場釋放出看好旗下產品的信號。

年內自購金額

超36億元

根據同花順數據,截至8月末,76家公募基金及資產管理機構年內自購總金額達36.65億元(不含貨幣型基金)。

具體看,1月份,受市場單邊上行及春節假期影響,基金自購金額偏低,金額僅爲2.52億元;2月至5月,基金自購金額維持在4億元以上,6月達到上半年最高值,爲5.16億元。7月份滬深300指數上漲4.48%,基金自購金額回落至4億元以下;8月份,滬深300指數大跌6.21%,基金自購一躍超7億元,創年內新高。

從類型來看,自購基金的類型主要包括混合型、FOF、股票型,分別自購12.13億元、8.12億元、7.13億元,合計佔比近75%。值得一提的是,8月份公募基金及資管機構自購旗下權益類產品金額佔比達八成。

從自購次數來看,年內出手次數最多的是華夏基金,自購次數高達24次;上海國泰君安證券資管、萬家基金自購次數分別爲15次、12次,此外,國泰基金、嘉實基金、匯添富基金也均爲10次。

從自購金額來看,今年最大單筆自購及總自購額排名第一的均來自長江證券資管,其申購旗下長江楚財一年持有期混合發起A金額達3億元;其次是華夏基金,淨申購金額爲2.6億元。另外,南方基金、上海國泰君安證券資管、國泰基金、嘉實基金、鑫元基金、摩根基金、匯添富基金、英大基金及紅塔紅土基金淨申購自家產品金額均超1億元。

從產品收益率來看,自購基金收益率居前的多爲QDII基金,其中華寶基金旗下的華寶納斯達克精選股票發起式(QDII)以及天弘基金旗下天弘納斯達克100指數發起(QDII)基金收益率排名居前;另外,永贏基金旗下永贏先進製造智選混合發起A收益率爲11.93%。

15只基金

現大手筆自購

數據寶統計,剔除債券型基金、養老目標FOF及 REITs,年內共有15只基金自購金額在2000萬元及以上,長江楚財一年持有混合發起A、摩根時代睿選股票A、嘉實方舟一年持有期混合A的自購金額排名前三,依次爲3億元、5800.21萬元、5700.89萬元。

上述自購基金大多爲今年內發行的新基金,長江楚財一年持有混合發起A成立於今年8月18日;英大碳中和A也是今年發行的新基金,成立於1月17日,二季報顯示,該產品聚焦科技、新能源、消費行業,二季度加倉譜尼測試、玲瓏輪胎、三利譜、艾華集團,成立以來淨值累計下跌9.2%。

近10年來,基金公司對權益類產品的大規模自購多出現在市場階段性底部。公募基金大規模自購,一方面向市場注入增量資金;另一方面則是將基金公司、基金經理的利益與投資者利益深度綁定,是其向市場傳遞信心的一種方式,有助於穩定市場情緒。雖然公募基金自購規模放量並不等同於買入信號,但當市場下跌到一定幅度或者持續一段時間,公募基金開啓自購潮,往往是市場構築底部的信號之一。

平安證券金牌投顧武鵬表示,總的來看,基金等機構自購潮大多出現在上證指數處於3000點附近,每當市場持續低迷時,基金等機構就會進場自購,起到明顯的引領作用。歷史上,每一輪機構自購潮,對市場都有積極影響,尤其是在指數相對低位時,自購潮與“市場底”相隔的時間往往不遠,短則數週,長則數月,相信這一次也不會例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