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江商報

陳雪華出手,試圖化解股價下跌、流動性緊張的困局。

8月31日晚間,華友鈷業(603799.SH)宣告,以自有資金不少於6億元、不高於10億元通過二級市場回購公司股份。

與提振信心的常規回購有所不同,華友鈷業此次回購的主要目的,是爲了用於轉換公司發行的可轉債。

2022年,華友鈷業曾籌劃定增,擬募資220億元,後調減至177億元,最終仍然以失敗告終。

華友鈷業財務壓力較大。截至2023年6月底,公司帶息債務約420億元,而賬面資金只有約157億元(含理財產品),期末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高達259.81億元。

華友鈷業正在實施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考覈目標之一是2023年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以下簡稱“扣非淨利潤”)不低於60億元。但2023年上半年,其扣非淨利潤時隔三年再出現下降,爲18.39億元。這說明,更爲嚴峻的挑戰襲來。

缺錢及股價大跌雙困之局

股價跌跌不休,財務壓力較大,雙困之局怎麼解?擅長資本運作的陳雪華,正試圖以“四兩撥千斤”之法解開。

K線圖顯示,2022年7月5日,華友鈷業的股價爲102.38元/股,從次日開始,股價不斷下跌,且跌跌不休,到2023年8月31日,股價最低爲39.18元/股,收盤價爲39.90元/股。區間跌幅爲61.03%。

這期間,公司市值從1625.79億元縮水至678.09億元,縮水了947.70億元。

一年零一個多月時間,股價下跌了超60%,市值蒸發了近千億,華友鈷業在二級市場上的表現足夠糟糕。

除了股價跌幅較大外,華友鈷業還有一個困局,那就是財務壓力。

截至2023年6月底,華友鈷業的資產負債率爲68.41%。期末,公司賬面貨幣資金154.31億元,理財產品2億元左右,合計約爲157億元;與之對應的債務,短期借款149.12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53.15億元、短期應付債券14.26億元、長期借款138.85億元、應付債券64.67億元,合計爲420.05億元,其中,短期債務爲216.53億元。

不考慮資本支出,目前的賬面貨幣資金也與短期債務相差62.22億元,短期償債壓力明顯。

此外,華友鈷業還存在明顯的經營負債壓力。期末,公司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爲88.1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8億元左右,而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爲259.81億元,同比猛增82.54億元。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與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之間相差171.7億元。

從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方面看,期末,公司流動資產501.33億元,比同期的流動負債577.85億元少76.52億元。

其實,對流動性緊張問題,華友鈷業心知肚明。2022年,公司曾籌劃定增,擬募資220億元,後又調減至177億元。根據當時披露的定增預案,177億元募資,公司計劃將其中40億元補充流動資金,137億元用於印尼華山鈷公司年產12萬噸鎳金屬量氫氧化鎳鈷溼法項目、廣西華友鋰業公司年產5萬噸電池級鋰鹽項目建設,兩項目總投資180.79億元,差額43.79億元由公司自有資金或自籌資金解決。

籌劃推進了半年,華友鈷業宣告177億元定增事項夭折。

那麼,面對股價大跌、流動性緊張困局,該如何解決呢?

陳雪華的解決之道爲,斥資不低於6億元、不高於10億元回購,回購而得的股票,用於轉換上市公司發行的可轉換爲股票的公司債券。

如此一來,受回購刺激,股價回升,同時,利用回購的股票轉換公司發行的可轉換債券完成融資,緩解流動性壓力。

陳雪華的算盤打得很精妙,但能否如願,尚需觀察。

股權激勵考覈利潤目標難兌現

華友鈷業還存在經營方面的壓力。

近幾年,華友鈷業對產業進行了完善佈局。目前,公司主要從事新能源鋰電材料和鈷新材料產品的研發製造業務,是一家擁有從鎳鈷鋰資源開發到鋰電材料製造一體化產業鏈,致力於發展低碳環保新能源鋰電材料的高新技術企業。

具體來看,公司主要業務分爲新能源業務、新材料業務、資源業務。新能源業務主要聚焦鋰電正極材料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包括三元正極材料和鈷酸鋰材料,產品主要用於電動汽車、儲能系統電池、消費類電子等領域;新材料業務主要包括三元前驅體材料和鎳、鈷、鋰新材料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主要應用於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正極材料和消費類電子正極材料;資源業務主要包括鎳、鈷、鋰、有色金屬的採、選和初加工。鈷、銅業務主要產品爲粗製氫氧化鈷和電積銅。資源業務是公司產業一體化的源頭。

過去三年,全球新能源汽車蓬勃興起,新能源鋰電材料需求快速增長,華友鈷業產品高端化、產業一體化的經營戰略實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經營業績持續快速增長。

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2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爲211.87億元、353.17億元、630.34億元,同比增長12.38%、66.69%、78.48%,對應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以下簡稱“淨利潤”)爲11.65億元、38.98億元、39.10億元,同比增長874.48%、234.59%、0.32%。2022年,營業收入繼續高速增長,但淨利潤增速明顯放緩。

2023年上半年,華友鈷業實現的營業收入爲333.46億元,同比增長7.50%,淨利潤、扣非淨利潤爲20.85億元、18.39億元,同比分別下降7.56%、16.11%。這也是公司扣非淨利潤時隔三年再度下降。

7月26日,華友鈷業披露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草案),擬對2211位激勵對象授予限制性股票,包括董事、總裁陳紅良,副董事長、副總裁方啓學及副總裁王軍等在內高管,授予價格爲每股25.38元,基本上是半價持股。

本次股票激勵的考覈年度爲2023年至2025年,以2022年的營業收入爲基數,2023年至2025年的營業收入增長分別不低於10%、20%、30%,或者扣非淨利潤分別不低於60億元、70億元、80億元,三年合計不低於210億元。

僅僅以2023年上半年而言,營業收入同比增速低於考覈目標,扣非淨利潤與考覈目標更是相距甚遠。

2023年全年,華友鈷業的營業收入考覈目標實現雖然有一定挑戰,但難度可能不大,不過扣非淨利潤想要順利實現,不是件簡單的事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