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江商報

海洋油服龍頭企業中海油服(601808.SH、02883.HK) 市場競爭力強勁。

近日,中海油服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與挪威兩家國際石油公司簽署多個鑽井平臺服務合同,其中固定期限合同金額共約爲47億元。

中海油服主營油田技術服務、鑽井服務、船舶服務及物探採集和工程勘察服務四大業務板塊。近年來,公司持續強化國際市場開拓和一體化業務發展能力,並以研發構築技術壁壘,促進業務高質量發展。

受益於行業景氣度高企,2023年上半年,中海油服四大業務板塊齊增,助力公司營收、淨利潤雙雙上漲,當期實現營業收入188.7億元、淨利潤13.39億元。

6年半投55.43億研發

油服行業景氣上行,中海油服拿下大訂單。

近期,中海油服海外市場取得重要突破,公司全資子公司COSL Drilling Europe與挪威兩家國際石油公司簽署多個含固定期限和選擇期最長五年的鑽井平臺服務合同,其中固定期限合同金額共約爲47億元。

作爲全球最具規模的綜合型油田服務供應商之一,中海油服擁有完整的服務鏈條和強大的海上石油服務裝備羣,是全球油田服務行業屈指可數的有能力提供一體化服務的供應商之一,既可以爲客戶提供單一業務的作業服務,也可以爲客戶提供一體化服務和總承包作業服務。

憑藉自身優勢,中海油服加速推進國際化佈局,服務區域拓展至亞太、中東、美洲、歐洲、非洲、遠東六大區域,覆蓋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

近兩年,中海油服海外市場實現高速增長。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公司國際業務實現主營收入分別爲62.75億元、39.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5.9%、64.2%,佔總營收比重分別爲17.6%、20.9%;國內業務實現主營收入分別爲293.8億元、149.2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9.5%、16.5%,佔總營收比重分別爲82.4%、79.1%。

海外業務不斷實現突破,離不開中海油服持續增強技術核心競爭力。2017年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爲5.99億元、7.42億元、9.33億元、7.69億元、9.6億元、9.78億元、5.62億元,6年半累計投入55.43億元;截至2022年末,公司研發人員的數量1725人,佔公司總人數的比例11.4%。

在2022年年報中,中海油服表示,2023年,預計資本性開支爲93億元左右,主要用於裝備投資及更新改造、技術設備更新改造及技術研發投入和基地建設等。

三費兩年壓減9.77億

堅持國際化疊加技術創新驅動,助力中海油服實現高質量發展。

中海油服成立於2001年,2002年、2007年分別在港交所、上交所上市。受行業週期性影響,公司盈利波動較大。2014年,公司實現淨利潤創歷史新高,達74.92億元,自2015年以來業績便不斷大幅調整,2016年一度虧損114.6億元,2017年扭虧後淨利潤連續增長,2020年回升至27.03億元,2021年又驟降至3.13億元。

進入2022年,受益於高油價帶來的油服行業需求回暖,中海油服交出一份不俗的成績單。當期,公司營業收入刷新歷史新記錄,高達356.6億元,同比增長22.11%;實現淨利潤23.53億元,同比增長651.22%;實現扣非淨利潤22.49億元,同比增長6525.43%。

2023年上半年,油氣景氣度繼續維持高位,中海油服盈利能力穩步提升,報告期實現營業收入188.7億元,同比增長24.07%;實現淨利潤13.39億元,同比增長21.12%;實現扣非淨利潤12.83億元,同比增長25%。單季度來看,今年第二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4.2億元,同比上升23.8%、環比上升23.19%;實現淨利潤9.35億元,同比上升16.62%、環比上升131.38%,增勢顯著。

目前,中海油服擁有油田技術服務、鑽井服務、船舶服務、物探採集和工程勘察服務四大業務板塊。2023年上半年,公司各大板塊均保持向好發展態勢,油田技術服務、鑽井服務、船舶服務、物探採集和工程勘察服務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06.2億元、54.28億元、19.07億元、9.1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0.4%、7.3%、10.4%、6.8%,佔總營收比重分別爲56.28%、28.76%、10.1%、4.86%。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中海油服在經營發展中持續降本增效。2020年至2022年,公司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以下合稱“三費”)合計分別爲19.43億元、16.24億元、9.66億元,兩年銳減9.77億元,三費佔當期總營收比重分別爲6.71%、5.56%、2.71%,逐年下降;2023年上半年,三費總計爲6.23億元,佔總營收比重爲3.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