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德國慕尼黑車展(IAA)已於當地9月4日正式拉開帷幕,作爲最早創辦於1897年的全球五大車展之一,慕尼黑車展的重要性曾經不言而喻。

但是近幾年慕尼黑車展的勢頭開始下滑,越來越多的傳統主流汽車品牌缺席,展會規模也逐漸縮小。在今年車展中,豐田、日產等日系汽車製造商未參展,就連歐洲本土巨頭STELLANTIS集團也不在展商席列當中。

不過,中國汽車製造商及產業鏈企業開始湧入並佔據一定地位。據統計,本屆慕尼黑車展中國汽車產業相關公司的數量超過了50家,包括整車、三電系統、汽車軟件等領域,約佔總參展企業的7%。

慕尼黑車展自然也不缺乏傳統巨頭參加,德國本土的大衆、奔馳和寶馬等汽車製造商都悉數亮相,帶來了最新的車型和技術,一衆高管也親自現身並對新能源變革和行業發展發表最新看法。

寶馬CEO齊普策:30萬元以下的品牌會受到中國品牌的打擊

寶馬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齊普策(Oliver Zipse)表示,歐盟禁止內燃機汽車的政策促使傳統汽車品牌開始與中國汽車品牌直接展開競爭,但傳統品牌恐怕難以獲得優勢。他認爲,30萬元以下的品牌會受到中國品牌的打擊,但寶馬等豪華品牌目前還能抵擋“威脅”。

車展上寶馬推出的新世代平臺架構可以覆蓋包括燃油車、電動汽車在內的所有寶馬車型。寶馬集團負責研發的董事韋博凡(Frank Weber)表示,對於寶馬說,最重要的不是去改動平臺,而是將電氣化、數字化最新成果共享到不同產品中。

他還指出,寶馬將會深入參與中國汽車行業的發展,一方面寶馬品牌會在關鍵領域堅持自研,像車載娛樂系統、用戶界面、超級大腦和輔助駕駛等,都要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另一方面,寶馬會與企業合作開發下一代輔助駕駛技術。

大衆CEO奧博穆:與中企合作可實現電池層面降本50%

大衆汽車集團CEO奧博穆則在車展上表示,大衆汽車已準備好應對歐洲將於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車的計劃。通過與中國企業的合作,大衆汽車將能夠實現在電池層面降低50%的製造成本。

奧博穆另外還透露,未來大衆預計將80%以上的電動汽車都將使用統一的電池,將繼續專注統一電芯和電池組的研發和生產。

據悉,大衆當前的戰略是燃油車和電動汽車同步並行發展,據懂車帝援引大衆乘用車銷售、市場及售後董事Imelda Labbe表示,大衆目前燃油車業務依然能產生理想的利潤,可以爲電動化轉型提供支持。同時,大衆必須實行降本增效,增強與生態鏈中的中國公司的的合作。

奔馳CEO康林松:未來電動車的生產成本仍將高於內燃機車型

梅賽德斯-奔馳首席執行官康林松(Ola Kaellenius)則表示,未來電動車的生產成本仍將高於內燃機車型。他認爲,影響電動車成本變化的主要包括電池原材料、軟件開發以及電力成本等,在未來可能會繼續保持這樣的情況,並且高成本不易轉嫁給消費者。

未來奔馳將專注於如何處理固定成本及資源調撥,確保電動車的邊際利潤率與汽油引擎車看齊。據悉,奔馳最新展示的概念車CLA-Class基於最新電動汽車架構CLA,CLA架構將於明年推出,目標是將行駛里程提高30%至35%,

同時,梅賽德斯-奔馳首席技術官Markus Schaefer表示,新款CLA車型預期將降低50%的成本,將於2025年投放市場。

雷諾集團工程主管:無力參加與特斯拉和中國企業的價格戰

傳統汽車品牌參與競爭,需要面臨的狀況是原有的價格體系正在不斷受到衝擊,汽車品牌紛紛加入到價格戰當中。

雷諾集團工程主管Gilles Le Borgne在慕尼黑車展期間表示,雷諾無力參加與特斯拉和中國企業正在進行的價格戰。同時他認爲,從企業角度來看,維持合理售價區間並調整固定成本纔是好的經營策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