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科院(300215.SZ)內部矛盾升級,從父與子“內鬥”延續至高層的人事動盪。

2023年9月1日、9月4日,電科院分別收到董事會祕書劉丹丹和職工代表監事陳鳳亞的書面《辭職報告》,兩人皆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董事會祕書和職工代表監事職務。除劉丹丹和陳鳳亞外,截至9月4日,電科院董事長宋靜波、總經理李傑和部分高管董事集體請辭。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近年來電科院第一次出現高層大“換血”,但從人數變動來說,這或許是最多的一次。2019至2023年,電科院董事長一職發生四次變更,幾乎一年一變,但主要在胡德霖和胡醇父子之間轉換。

如今,宋靜波辭職後,董事長一職尚缺。一旦人選落定,該任董事長將是4年來的第五任董事長。

高管扎堆辭職

根據公開信息,劉丹丹畢業於山東大學金融工程專業,2007年-2019年,陸續在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中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等證券公司陸續擔任投資顧問、運營總監、銷售總監等職務。今年1月 12日,在電科院召開第五屆董事會第十一次(臨時緊急)會議,纔剛審議通過了《關於更換公司董事會祕書的議案》,解聘費振俊董事會祕書職務,由劉丹丹代替。換言之,劉丹丹從上任到遞上辭呈不過才9個月。

劉丹丹和陳鳳亞的辭職只是衆多電科院高管變動的冰山一角。不久前,公司還連續收到了來自董事長、部分董事及高管的書面《辭職報告》。

根據9月1日的公告,宋靜波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董事長、董事職務,並相應辭去董事會專門委員會中的審計委員會、戰略委員會、提名委員會職務。與董祕劉丹丹相似的是,宋靜波也是在1月12日召開的緊急臨時董事會上被選舉成爲董事長。

此外,劉明珍因個人身體原因申請辭去董事、財務總監職務,並相應辭去董事會專門委員會中的薪酬與考覈委員會職務。馬勇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獨立董事職務,並相應辭去董事會專門委員會中的薪酬與考覈委員會、提名委員會職務。李傑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總經理職務。

事實上,在上述多位高管提出辭職前,公司前董事長,同時也是公司股改後的第一任董事長、前實際控制人胡德霖,其子胡醇就曾想要提請上述相關人員的人事罷免。

8月31日,即高管集體離職的前一天,電科院收到胡醇《關於增加2023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提案的函》,其中的主要提案包括:《關於提請罷免宋靜波第五屆董事會非獨立董事職務的議案》,《關於提請罷免劉明珍第五屆董事會非獨立董事職務的議案》以及《關於提請罷免馬勇第五屆董事會獨立董事職務的議案》。

除此之外,一年左右時間內,電科院還出現多次人事變動,包括但不限於非獨立董事朱輝、厲麗華,獨立董事姜漣、楊榮華、趙怡超、王雪靖等因個人原因,在原定任期屆滿之日2024年11月28日未到之前提前申請辭去公司董事職務;時任公司副總經理韓健任期屆滿後,由於個人原因不再繼續擔任公司副總經理職務等。

父子連續換任董事長

電科院是一家全國性的獨立第三方綜合電器檢測機構,主要從事輸配電電器、核電電器、機牀電器、船用電器、汽車電子電氣、太陽能及風能發電設備等各類高低壓電器的技術檢測服務。1999年之前,電科院爲集體所有制,在進行了改制、轉制後,2009年公司股改完成,胡德霖任公司董事長。

2011年5月,電科院在創業板上市,在2019年11月23日,胡德霖第一次將董事長一職交給兒子胡醇之前,胡德霖已經在董事長的位子上坐了10年5個月。10年間股價幾經起伏,2016年股價最高觸達21.41元/股(前復權),市值達到162.29億元。

2019至2023年,電科院董事長一職發生四次變更,幾乎一年一變。

根據資料,胡醇1978年生,本科學歷,2002年進入電科院工作,歷任公司前身監事;2009年7月至2016年10月8日擔任公司董事,副總經理。

2019年11月23日至2021年01月08日擔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2019年10月30日起擔任公司董事。

2019年,電科院錄得淨利潤1.67億元,同比上漲30.28%。當年11月23日,41歲的胡醇當選電科院新任董事長。然而就在上任後第二年,公司業績出現巨大變化。

根據年報,2020年電科院實現營業收入7.02億元,同比下降12.9%;淨利潤8663.18萬元,同比下降47.98%;扣非後歸母淨利潤6300萬元,同比下降57.33%。

2021年1月8日,胡德霖重新擔任公司董事長,公司歸母淨利潤回升至1.93億元,同比增長122.43%;扣非後歸母淨利潤1.59億元,同比增長153.7%。同年11月,前文提及的厲麗華、劉明珍、朱輝被選舉成爲第五屆董事會非獨立董事,姜漣、楊榮華、馬勇爲公司第五屆董事會獨立董事。

2022年2月8日,胡醇再次被選舉成爲董事長,任期三年,並直至正式聘任新的董事會祕書爲止代行董事會祕書職責。然而,胡醇上任董事長後,公司當年的業績表現與前一次類似,再次大幅下調。根據年報,電科院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6.53億元,同比下滑24.28%;實現歸母淨利潤3312.29萬元,同比下滑82.81%;扣非後歸母淨利潤只剩1400萬元,同比下跌91.21%。

2023年1月12日,董事會免去了胡醇董事長職務、解聘其總經理職務,同時免去胡醇審計委員會委員、戰略委員會委員及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職務,改由宋靜波擔任公司董事長。

截至發稿,董事長一職依舊懸空。

從“內鬥”變內耗

董事長、總經理職務被罷免和解聘後,胡醇帶走了公司公章、法定代表人簽名章(胡醇)、合同專用章(下稱“三章”),並在對深交所問詢函的回覆中表達了自己態度。

4月18日的公告顯示,胡醇就電科院於2023年1月12日召開第五屆董事會第十一次會議關於免除胡醇董事長和總經理職務,同時選舉宋靜波爲董事長及其他相關議案的事項,向蘇州市吳中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除該訴訟外,公司的訴訟案件還包括訴胡醇歸還公司“三章”,以及關於胡醇訴胡德霖先生出具的《關於解除表決權委託的告知函》無效的案件。

關於“三章”一事,公司表示已多次與胡醇溝通,告知印章對上市公司造成的影響,希望其儘快返還印章。4月7日,電科院證券部草擬《關於印章停止使用的公告》,時任董祕劉丹丹審覈通過,報時任董事長宋靜波簽發後予以披露發佈。

對此胡醇表示,自己作爲電科院法定代表人,董事長兼總經理,有權保管公司公章,公司公章不存在失控的情況,所謂的糾紛亦是因爲自2022年12月起,公司總經辦陳鳳亞和財務負責人劉明珍,脫離了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長的管控, 拒絕彙報工作,違規私自發布上市公司公告,以及不經過胡醇的審批進行財務工作。之後公司違規召開董事會罷免自己,該董事會決議可能被撤銷。目前一切違規操作和糾紛均不是自己造成的,自己對於公章系合法合理持有。

且胡醇認爲,持有公章對公司生產經營活動、內部控制機制、公司治理運作、信息披露秩序等方面實際無不利影響,影響的原因是公司內部的相關工作人員不與自己就工作及公章使用進行溝通,自己從未拒絕配合公司公章的使用。

對《關於印章停止使用的公告》,胡醇稱落款爲公司董事會,該公告內容並未經董事會審議,其對公告內容表示反對,對於公告中“按照公司相關規定,前任董事長應將公司印章移交現任董事長”的陳述表示抗議。

正當年報數據大跌、公章一事尚未落定、公司股價跌破5元/股低點不久,2023年5月3日,公司原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之一胡德霖因病逝世。5月10日,公司股價跌至歷史新低4.83元/股。

胡德霖的離世,徹底改變了這場“內鬥”。其持有的電科院23.55%股份爲胡德霖以及其妻子李崇珠的共同財產,其中一半歸李崇珠所有,另一半由李崇珠繼承。

很快,李崇珠同意獨家地、無償地將其持有的所有股份投票表決權以及提名權、提案權、股東大會召集、召開權、出席權等相關權利委託給胡醇行使,胡醇作爲委託股份唯一、排他的全權委託代理人,該委託爲不可撤銷之委託。胡醇依舊直接持有公司股份7810萬0股,佔總股本的10.3%,但實控的表決權比例達到33.85%,爲上市公司實控人。

9月1日,電科院收到《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三章”一事公司勝訴。法院要求胡醇十日內向公司返還公章、法定代表人簽名章(胡醇)、合同專用章。

由此,公司高層“內鬥”或許暫時已經告一段落,但公司的內耗也已體現在業績和股價表現上。半年報顯示,2023年上半年電科院營業收入下降至2.88億元,同比下跌14.37%;歸母淨利潤轉盈爲虧,虧損800萬元,同比下跌135.88%;扣非後歸母淨利潤虧損大大1100萬元,同比下跌162.17%。

胡醇表示,對公司經營情況不瞭解,無法發表意見,無法保證公司2023年半年度報告的真實、準確、完整,不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

截至發稿,公司股價報收於5.02元元/股,較2021年最高12.34元/股下跌約6成,市值縮水55億元至如今的38億元,排在全A股的3486位。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