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中藥企業而言,今年系乘上東風的一年。

截至9月4日,中藥(長江)成份項下73家中藥企業已發佈2023年半年報。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發現,63家企業實現盈利,10家企業出現虧損,盈利企業佔比超過八成。

與此同時,73家企業的營收、歸母淨利潤總額實現增長。報告期內,中藥企業的總營收爲1960.18億元,同比增長14.27%;歸母淨利潤總額爲250.62億元,同比增長45.29%。

2023年以來,政策層面大力鼓勵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關於進一步加強中藥科學監管促進中藥傳承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中藥註冊管理專門規定》、《關於印發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等多個文件接連出臺,不僅明確了中藥審評標準,也對行業提出高標準發展要求。

上半年,全國首次中成藥集採落幕。在外界看來,此次中成藥集採主要針對競爭相對充分的品類,對獨家品種影響較小,同時集採的規則與降幅相對化藥較爲溫和,涉及品種尚少,短期影響有限。

利好頻現,中藥企業股價起飛。Wind數據顯示,上半年,以總市值加權平均計算,中藥(長江)成份板塊的區間漲跌幅爲16.12%。

三家公司營收破百億,太極集團淨利漲超342%

Wind數據顯示,上半年,白雲山、雲南白藥華潤三九3家公司的營收規模突破百億。其中,白雲山營業收入爲399.7億元,同比增長7.39%,爲上半年營收規模最大的中藥企業,雲南白藥、華潤三九則分別位列營收規模的第二三位。

值得一提的是,3家公司營收、歸母淨利潤均實現增長,而華潤三九的營收同比增速達56.48%。

從營收變動情況來看,54家公司上半年營收出現同比增長,13家公司增幅超30%。隴神戎發爲上半年營收增速最快的企業,公司期內營收爲5.91億元,同比增長113.94%。上海凱寶、華潤三九、大唐藥業3家公司的營收增速均超50%。

營收跑贏之外,上半年,雲南白藥以28.28億元坐上中藥企業利潤榜首位置。報告期內,公司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88.47%。

數據顯示,包括雲南白藥在內,上半年共有白雲山、華潤三九、以嶺藥業、片仔癀等7家公司歸母淨利潤超過10億元。報告期內,7家公司的歸母淨利潤均出現同比增長,其中吉林敖東的同比增速最快,達114.94%。

從歸母淨利潤的變動情況來看,上半年,53家公司的歸母淨利潤實現同比增長,佔企業總數的72.6%。其中,19家公司的同比增幅超過50%,太極集團、隴神戎發、天士力、特一藥業、康恩貝、西藏藥業、吉林敖東、嘉應制藥8家公司的同比增幅超過100%。

貝殼財經記者統計看到,太極集團上半年歸母淨利潤的同比增幅達342.26%,成爲增速最快的中藥企業。公司在半年報中表示,歸母淨利潤變動主要由於本期銷售收入增長、毛利率提升所致。期內,公司營業收入爲90.51億元,同比增長24.85%。

73家企業銷售費用達455億,超三成公司控費?

2023年以來,醫藥企業銷售費用成爲焦點。

上半年,中藥企業營收變化與銷售費用增長呈現出強相關性。據貝殼財經記者統計,35家營收增速超過10%的企業中,僅片仔癀和康惠製藥兩家公司銷售費用同比下降,而片仔癀、太龍藥業、雲南白藥、佛慈制藥、ST康美、特一藥業和同仁堂7家企業的銷售費用率低於20%。

從銷售費用率表現來看,44家公司的銷售費用佔營收比重超過30%,這一數字佔企業總數的6成以上,7家公司銷售費用率超過50%。其中,生物谷的銷售費用率達65.36%,爲上半年銷售費用率最高的中藥企業。報告期內,公司銷售費用同比增長8.3%。

上半年,73家企業的銷售費用總額達455.39億元。報告期內,15家企業上半年銷售費用超過10億元,僅昆藥集團較上年同期下降1.34%,其餘企業的銷售費用均出現同比增長,華潤三九的銷售費用同比增幅達52.75%,太極集團同比增長率也達到31.16%。

上半年,步長製藥銷售費用爲33.79億元,領跑中藥企業。從公司的銷售費用結構來看,市場、學術推廣及諮詢費仍爲銷售費用主體,費用達32.11億元,佔銷售費用的95.03%。

不過,部分企業已開始對銷售費用進行控制。整體來看,22家中藥企業上半年的銷售費用同比下降,佔中藥企業總數的30.14%。其中,龍津藥業降幅最大,達41.24%,不過該公司的銷售費用率仍高達65.25%。

銷售費用增長的企業中,22家公司增幅超過30%。其中,隴神戎發的銷售費用爲2.9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61.54%,爲上半年增幅最大的企業。公司在半年報中表示,報告期內公司積極開拓市場、營業收入大幅增長,導致銷售費用增加。公司的營業收入爲5.91億元,同比增長113.94%。據此計算,公司銷售費用率爲49.65%。

隴神戎發銷售費用中,除辦公費以外的各項費用均有所增長,其中佔銷售費用95.43%的市場推廣費爲2.8億元,同比增長174.42%。

頭部拼研發:11家上半年費用破億

上半年,中藥企業同樣在研發賽道上發力。

Wind數據顯示,73家中藥企業的研發費用總額爲43.21億元,同比增長5.02%。上半年,45家中藥企業的研發費用出現同比增長,佔企業總數的61.64%。信邦製藥、貴州三力、盤龍藥業、上海凱寶、生物谷和易明醫藥6家公司同比增幅超過100%。

頭部中藥企業仍較爲重視研發費用的投入,營收規模超過30億元的16家企業中,10家企業的研發費用在期內出現增長。

從單個企業的研發費用表現來看,73家企業中,11家研發費用破億元,以嶺藥業以4.03億元的研發費用居於榜首,白雲山亦突破4億元。其中,僅白雲山、天士力和紅日藥業3家公司的研發費用同比下滑,天士力降幅達24.47%。

研發費用率來看,上半年,17家中藥企業的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比例超過4%,其中龍津藥業的研發費用率最高,爲18.54%,公司期內研發費用爲808.92萬元,同比減少22.19%;康緣藥業的研發費用率亦超過10%,爲14.24%,不過,與龍津藥業不同,康緣藥業的研發費用規模相對較大,且期內出現大幅上漲。報告期內,公司的研發費用爲3.63億元,同比增長31.02%。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丁爽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柳寶慶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