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堅定推動大模型走入產業全鏈條,從田間到產線,從實驗室到便利店,大模型將無處不在”,2023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現場,騰訊集團副總裁、政企業務總裁李強發表了這一觀點。

過去一年,全球遭遇了能源危機、供應鏈重構、新一輪科技競賽等多種挑戰。但隨着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快速應用,產業智能化成爲應對全球性挑戰的重要手段,助力企業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羅蘭貝格的一份報告測算,在技術得到充分應用的情況下,人工智能有望通過模式變革的方式,降低中國各行業中的運營成本,金額預計達到3.7萬億元。中國信通院的數據顯示,到2030年,中國產業智能化的規模會超過10萬億元,智能化還將推動勞動生產率提升20%。

“騰訊堅定推動大模型走入產業全鏈條”,李強表示。面對這一歷史機遇,企業需從全局來設計智能化升級路徑,將產業鏈各個維度連接起來,推動業務從高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現場,李強分享了騰訊在研發、生產、營銷、服務和管理等維度的產業實踐和經驗。

爲了支持產業智能化和幫助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騰訊也構建了行業生態區域三位一體的服務體系。行業側,通過引入專業人士與頭部的企業和合作夥伴共建能力,形成最佳實踐的行業解決方案。生態方面,提供穩定的政策,全面開放騰訊的能力,幫助他們共同成長,以成就生態來成就騰訊。騰訊也會在區域下沉方面加大投入,在中國所有的省份和24家萬億GDP城市開設直屬的分支機構,就近爲本地的夥伴客戶提供服務和支持。

李強表示,無論是答題、寫作文還是內容生成,還是各行各業的產業實踐,大模型應該要走到產業的實踐中,走到實體經濟中,從田間到產線,從實驗室到便利店,讓大模型無所不在,幫助中國的實體經濟應對全球化的挑戰,達到高質量增長。

以下爲李強演講全文:

剛纔我的同事們分享了大家期待已久的混元大模型,我們堅定的相信通用大模型和行業大模型攜手並肩走入實體產業應用場景,纔會催生更多的經濟增長,我們也堅信中國的產業智能化將因此大幅提速。

放眼全球,過去一年爆發了能源危機、全球供應鏈重構等一系列挑戰,進一步加大了企業生存壓力和成本,以大模型爲代表的新技術,掀起了新一輪世界範圍內的科技競賽。

今年3月,世界銀行首次全面評估了全球化挑戰下的經濟發展走向。數據顯示,在不引發通脹的情況下,全球潛在GDP增長率均值將會在2030年前跌至30年最低水平。

但同時我們也看到,智能化正加速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成爲應對全球性挑戰的關鍵變量。

羅蘭貝格測算了一組數據,在技術得到充分應用的情況下,人工智能有望通過模式變革的方式,降低中國各行業中的運營成本,金額預計達到3.7萬億元。

中國擁有智能化落地的豐沃土壤和場景,我國的製造業規模已經連續13年居世界首位。中國信通院預測,到2030年,中國產業智能化的規模會超過10萬億元,智能化還將推動勞動生產率提升20%。

在新的歷史機遇面前,騰訊堅定的推動大模型走入產業全鏈條。比起聊天、答題、內容生產等,大模型在產業的具體場景應用,對實體經濟將帶來更大價值。

研發智能,無論是新產品的研發還是新材料還是新藥的研發,人工智能都能夠大幅度的提升研發的效率。生產,無論是產線的工藝、質量的檢測,還是庫存的管理、供應鏈的協同,人工智能也能幫到我們。營銷智能可以實現千人千面,個性化的推薦。服務智能,當下最熱的莫過於數字人。管理智能,無論是從經營管理、供應鏈管理、經營分析,可以說AI無所不在。

第一個案例是騰訊在助力藥物研發的實踐和探索。

對於一款新藥來說,研發投入大、週期長、失敗率高,是一個向死而生的過程。藥物從最初的實驗研究到最終上市,平均要花費10年時間、10億美元,這也是藥物研發的,6000多個實驗,才能最終得到1個新藥。

數據樣本不足,更是成爲全世界研發新藥面臨的最大問題。在過去,由於樣本的分散,很多機構和醫藥企業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收集和實驗,但如今AI技術的發展,正在破解這一業界難題。

針對傳染病和癌症等疾病領域面臨的耐藥性問題,騰訊量子實驗室構建了一個海量的 MdrDB 耐藥性數據庫,樣本量達到 10 萬,是行業第二名的 100 倍。豐富的數據量,能夠爲 AI 進行藥物的耐藥性測試提供足夠的訓練樣本,使用 MdrDB 的 AI 耐藥性預測精準度提升 30%。

目前,MdrDB 已向行業和學術機構全面開放,短短一個月內,已有來自 6 個大洲的 43 個國家和地區的 3000 多名用戶和機構訪問和使用 MdrDB 耐藥性數據庫。

豐富的樣本數據,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醫藥研發前期的測試成本。在傳統的藥物發現流程中,全新藥物分子的發現往往依賴於藥化專家的經驗,這種傳統的藥物發現方法,只能在極小的化學空間內進行探索,大大增加了藥物發現流程的週期和成本,也限制了發現分子的多樣性。

作爲最早投身於AI藥物發現的科技公司之一。騰訊基於多年積累的AI技術能力,推出了AI藥物發現平臺“雲深iDrug”,覆蓋了大、小分子藥物發現中,包含藥物屬性預測、篩選、優化、設計等環節的全流程解決方案,以幫助藥物研發團隊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成功率。依託騰訊雲強大的算力,我們重構了 AI 虛擬篩選算法,實現百倍以上的效率提升。

在藥物小分子生成方面,我們通過AI的能力,不斷根據生成分子的屬性,調整對生成分子的評分,提高模型對特定屬性分子的生成比例 ,很好的應用於小分子藥物化學成藥性優化的研究中。過去傳統的方式,大部分分子屬性上的預測結果只有50%-60%,但現在藉助AI的能力,這個數據達到90%以上的相關性,是一個跨越式的突破。

剛剛我提到,全球正在掀起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新能源是核心競爭的賽道之一。值得自豪的是,今天中國在新能源領域跑在了世界前列,寧德時代是當之無愧的佼佼者。

作爲全球第一大電池供應商,隨着業務的快速增長,寧德時代對於製造工藝和產品質量也提出了更嚴苛的要求,鋰電池的質檢更是成爲一個世界級難題。

對於寧德時代來說,要到達極限製造創新,就要求產線缺陷率從PPM(百萬分之一)提升到PPB(十億分之一)。過去單靠人工或傳統質檢,無法達到如此高的要求,這個過程中,騰訊與寧德時代聯合創新攻克電池AI質檢難題,引入人工智能、大數據的能力,通過把AI的能力應用到質檢環節,大幅減少了人力和應用維護的投入。

同時,我們還助力寧德時代搭建了雲邊端協同的智能雲平臺,基於智能雲平臺,圍繞質檢數據與模型的全生命週期實現雲邊端協同管理,在數據管理、模型訓練與推理,模型管理與應用等方面大幅簡化操作、降低門檻,提升效率。未來,雙方還將聯合發佈工業AI質檢行業標準,引領行業創新發展。

實際上,不只是在新能源領域,我們的AI能力已深入3C電子、汽車及零配件、半導體、新能源等多個垂直領域的生產環節,在工業AI質檢場景中,騰訊雲打造了超過20 多個細分領域外觀檢測的解決方案,單一企業累計完成超過2000萬件產品外觀檢測,爲這些企業的產品質量檢測自動化、智能化升級帶來了質的飛越。

目前,騰訊的數字孿生、音視頻、遊戲科技等前沿技術,也已經在鋼鐵、大飛機制造、無人礦車等場景,助力更多行業和場景智能化升級。

在營銷成本越來越貴的今天,如何讓營銷更精準,把錢花在刀刃上,是每家企業面臨的成長煩惱。接下來我想跟大家分享國民品牌安踏的故事。

安踏的數字化佈局很早,2020年8月就啓動了數字化轉型戰略,開始DTC(直面消費者)模式轉型,提出要從“批發型零售”向“直營型零售”。

疫情出現後,安踏全球兩萬多家門店,如何在不開張的情況下解決增長問題?這就需要把流量導入品牌的私域,更多地與客戶連接和互動。

基於對數字化的重視,安踏加速探索全域經營和營銷模式,從傳統的線下,轉到線上線下全渠道。騰訊所打造的微信生態,正是安踏全渠道營銷的核心戰場之一。在確定全域經營思路後,安踏快速搭建了企業微信、小程序等平臺工具,通過集成化數字化導購平臺賦能到各個零售終端。

在線上,依託微信生態而生的安踏小程序,已是安踏DTC銷售模式的有力抓手。小程序在一年內積累了2000多萬用戶,僅僅2021年安踏小程序的GMV就實現了破億,2022年安踏官網小程序GMV增幅高達177%。

在線下,安踏還基於小程序商城和門店的打通,實現門店會員的私域沉澱——用戶在安踏線下門店購物結賬,即可通過掃描收銀臺外屏顯示的付款太陽碼在小程序上進行支付。在支付頁面,用戶還能直接付款購買儲值卡進行優惠減免,而該儲值卡後續還可通用於小程序商城和門店。

安踏全渠道模式的重構,實現了線上線下多觸點的營銷和互相引流,提升品牌黏性和消費者體驗。目前,安踏私域營銷帶來最高日均千萬的GMV,復購率同比提升30%。

今天,憑藉強大的連接能力,微信生態已經是品牌營銷的主要陣地,目前微信月活用戶已經超過13億,小程序的月活用戶超過11億,企業微信上的真實企業與組織數達到了1200萬。隨着營銷模式的變化,微信生態正幫助更多像安踏這樣的企業,打造增長第二曲線,實現智能化時代的彎道超車。

數據顯示,藉助雲計算、人工智能和騰訊的連接能力,我們已經助力600家頭部零售企業,提高營銷精準度和銷售成績,60多家企業銷售破十億。

在虛擬與現實加速融合的趨勢下,越來越多的科技企業和文博機構引入前沿數字技術,探索數字文保新形態。其中,敦煌研究院是我國文博全鏈條數字化的先行者。

我們聯合敦煌研究院打造了文博行業首個虛擬人,這是騰訊數字人創新技術在文博行業的深度應用。在更廣泛的應用場景,數字人已經具備直播、講解導覽到舞蹈節目等豐富的技能。

在跟敦煌研究院多年戰略合作的背景下,我們的合作持續深入。今年年初又在國家文物局指導下,我們聯合敦煌研究院打造了全球首個超時空參與式博物館“數字藏經洞”。

“數字藏經洞”綜合運用高清數字照掃、遊戲引擎的物理渲染和全局動態光照等遊戲科技,在數字世界生動,再現了藏經洞及百年前室藏6萬餘卷珍貴文物的歷史場景,並打造了一個3D的文物展廳。

爲了還原莫高窟1600米外崖面原貌,以及毫米級高精度復刻莫高窟“三層樓”和第16、17窟,“數字藏經洞”通過數字照掃、三維建模技術,渲染了超過3萬張圖像,生成9億面超擬真數字模型。

我們還聯合打造了全球首個基於區塊鏈的數字文化遺產開放共享平臺,來自莫高窟等石窟遺址及敦煌藏經洞文獻的6500餘份高清數字資源檔案,通過素材庫向全球開放,爲學者、文化愛好者以及藝術創意者提供“一站式”的敦煌文化共享平臺。

隨着敦煌文化進一步釋放活力,公衆的興趣也與日俱增,“雲遊敦煌”文博小程序自2020年上線以來,超過2億人次參與線上互動。

騰訊也通過整合新文創生態能力,與敦煌研究院一起,通過遊戲、音樂、動漫、文創等多元數字創意方式,號召用戶參與到敦煌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中來。

就拿“敦煌詩巾”來說 ,用戶只需通過微信小程序的便捷交互,就可以任意組合、設計出屬於自己獨一份的“敦煌詩巾”。設計完成後,每個絲巾款式都將被收錄進數字展覽館。截至今天,有超2000萬人次參與互動,超50萬份DIY設計作品,給用戶一種獨特的互動和參與感。

接下來是管理智能,管理智能的範疇很多,包含經營管理、供應鏈管理、倉儲管理。今天我想重點介紹新工體的智慧管理升級。作爲全國最大的綜合性體育場之一,工體自1959年建成以來,先後舉辦了一系列重大賽事活動,見證了新中國體育事業發展歷程,也因作爲北京國安足球隊主場而爲人熟知。

2020年7月,工體啓動了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改造。時隔32個月,今年上半年北京新工體正式向公衆敞開了大門,最多可容納6.8萬人,目前已經支撐中超開幕式、阿根廷國家隊友誼賽等多場重大賽事。今年梅西世界盃奪冠之後的來華首秀,吸引了超過5.1萬球迷,新工體從容應對了這樣的大流量管控。

在這背後,是騰訊助力工體打造的一體化管理系統,這套系統連接了新工體超過2萬個物聯設備,利用超過20個AI算法對工體場館設備、活動情況全局分析、預測,管理人員在後臺就能進行智能指揮和數據運營,實現問題的及時發現、及時解決、全程可視化,在這個基礎上整個工體也實現了低碳化運營,綜合能耗降低了15%。

在人、物、場的精細化管理層面,過去工體缺乏統一的商圈和會員管理體系,未來騰訊將結合球迷特性需求,助力工體打造從入場、觀賽、離場,到周邊商業配套服務,通過小程序+App提供全流程的智慧管理模式,對上千萬會員進行精細化服務,以大數據、智慧文旅、智慧體育、智慧商業爲載體,打造全球領先的智慧“文體旅商”綜合體。

當然,除了大型場館的智能管理,我們還通過運用人工智能、區塊鏈、騰訊會議、企業微信以及數字孿生的能力,在管理的各個環節助力企業實現全面的智能化管理。

除了讓大模型進入到產業的全鏈條,今天我們也服務越來越多國內領先的企業,也與合作伙伴共建行業大模型,爲國內所有頂尖的領先的大模型創業公司提供算力支撐,無論是支持產業智能化還是幫助中國的企業上雲各數字化轉型,我們也構建了行業生態區域三位一體的服務架構,行業側通過引入專業人士與頭部的企業和合作夥伴共建能力,形成最佳實踐的行業解決方案。

我們爲生態提供穩定的政策,全面開放騰訊的能力,幫助他們共同成長,以成就生態來成就騰訊,在區域下沉方面加大投入,在中國所有的省份和24家萬億GDP城市開設直屬的分支機構,就近爲本地的夥伴客戶提供服務和支持。

最後我想說的是,無論是答題、寫作文還是內容生成,還是各行各業的產業實踐,大模型應該要走到產業的實踐中,走到實體經濟中,從連接到產線,從實驗室到便利店,讓大模型無所不在,幫助中國實體經濟應對全球化挑戰,達到高質量增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