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需求與數字經濟的發展共同催生財富管理行業的發展機遇。

9月8日,在外灘大會財富管理行業論壇上,原中國銀監會主席、中國證監會原主席尚福林表示,科技對財富管理行業的驅動趨勢正變得明顯,金融數字化轉型速度加快,傳統的服務業態正在經歷變革。

尚福林表示,財富管理的健康發展,需要資管機構立足客戶需求,不能只停留在銷售產品層面,要建立科學的投資理念和決策模型,提升投資研究和綜合服務能力,做好投資者全週期陪伴,在更高水平上提高儲蓄轉化投資的效能。

“資管機構通過提供更智能便捷的投資建議和資產配置組合,降低了服務門檻,提升了運營效率。”尚福林表示,金融數字化轉型速度加快,資管機構在投顧服務、資產配置、風險管理等領域普遍加大了科技投入力度,傳統的服務業態正在經歷變革。

在他看來,數字時代財富管理行業處在重要的發展機遇期。一方面,居民的多元化資產配置以及多樣化金融服務需求越來越旺盛;另一方面,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取得了一定成就。

“伴隨居民家庭和企業對資產配置的強烈需求,發展財富管理業務成爲資管機構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尚福林解釋稱,外部環境、人口結構變化和國民收入增長,使得居民家庭資產中房地產等實物資產與金融資產的配置結構面臨改變,未來醫療、養老需求將進一步顯現。同時,投資者的“固定收益”預期被打破,投顧需求更加突出,需要獲得更專業的投資建議、財務規劃等綜合金融服務。

談及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取得的成就,尚福林提出三點表現:一是數字技術基礎不斷被夯實,5G、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基礎設施實現跨越式發展,智能技術爲數字應用奠定了基礎,爲推進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大動力;二是用戶對數字技術接受程度不斷提升。截至2022年末,我國網民規模達10.67億,新科技革命成果不斷融入生產生活,也影響着人們的思維方式;三是適應數字技術發展的政策制度環境不斷完善,近期已完成了平臺經濟的專項整改,過去利用數據和算法、技術等實施壟斷行爲、損害市場競爭問題得到了重點整治。

居民需求與數字經濟的發展共同催生財富管理行業的發展機遇。截至2023年6月底,我國公募基金資產淨值合計27.69萬億元,超過了銀行理財規模。今年上半年,主動權益類基金規模減少超過2000億元,而ETF等被動指數類基金規模逆勢增長,首次出現超千億規模的ETF基金。

最後,尚福林還爲財富管理市場的健康發展提出三點建議。他認爲,一要秉持爲實體經濟服務的定位,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二要始終以客戶爲中心,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能只停留在銷售產品層面,資管機構要立足客戶需求,建立科學的投資理念和決策模型,提升投資研究和綜合服務能力,做好投資者全週期陪伴,在更高水平上提高儲蓄轉化投資的效能;三要打造核心競爭力,形成多元化差異化的競爭格局。資管行業的多樣性決定了不同類型的資管機構要發揮各自資源稟賦優勢,走專業化、差異化、特色化道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