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9月8日訊(記者 曾薔)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自2013 年 11 月,發展普惠金融首次被正式寫入黨的決議之中,並作爲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容之一以來,過去十年,我國普惠金融發展取得積極成效,在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作爲國有大行,建設銀行近年來全面開啓新金融行動,將普惠金融作爲“三大戰略”之一,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增強了普惠金融的觸達能力,探索出一條新時代格局下的新金融高質量發展之路。據建設銀行2023年半年報,截至2023年6月末,該行普惠金融貸款餘額達2.86萬億元。

9月2日,以“開放引領發展,合作共贏未來”爲主題的2023年服貿會在北京盛大開幕,作爲服貿會的“老朋友”,建設銀行展示了圍繞新金融理念,該行在綠色金融、科創金融、普惠金融、住房租賃、城市更新、鄉村振興等多個實體經濟關鍵領域與薄弱環節的新技術、新方案、新成果,吸引了衆多觀衆駐足“打卡”。

在服貿會期間,建設銀行北京市分行普惠金融事業部總經理吳迪就建設銀行北京市分行普惠金融發展成效接受了中國網財經記者的專訪。

(照片由建行北京市分行提供)

回顧近些年普惠金融的發展,吳迪指出,2018年5月,建行啓動普惠金融戰略後,建行北京市分行第一時間制定本行普惠金融戰略實施方案,將總行黨委戰略要求細化爲方案措施。2019年4月,建行北京市分行成立普惠金融事業部(一級部),結合北京市區域經濟特徵,致力於服務實體經濟,支持小企業做成“大事業”,聚焦降低融資成本、優化信貸結構、創新金融產品等關鍵環節,着力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目前,建行北京市分行貸款餘額及客戶數量均爲區域領先,有力支持了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在數字普惠的賦能下,建行北京市分行在北京市普惠金融市場形成領先優勢和特色品牌,普惠金融的服務能力大大提升。

隨着金融科技的深入發展,數字與普惠的有機結合,改變了普惠金融的行業面貌和經營模式,促進金融服務更廣泛、更深入、更公平地惠及廣大人民羣衆。近年來,建行新發放普惠金融貸款利率不斷下降,並減免多項小微企業服務收費項目,切實助力企業降本減負。據介紹,建行逐步總結形成了“批量化獲客、精準化畫像、自動化審批、智能化風控、綜合化服務”的“五化”數字普惠金融模式。同時,建行創新推出面向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惠懂你”手機移動端融資及綜合服務平臺,突破傳統物理網點辦理業務的時空限制,市場觸達和覆蓋能力、客戶服務效率以及客戶自助辦理的便捷性都大大提高。通過數字化、線上化,建行不斷降低內部經營成本,爲讓利小微企業創造條件;同時,採用“按需支用、隨借隨還、按日計息”的資金使用方式,客戶不使用貸款資金時不產生利息,相較傳統計息方式,減少貸款資金佔用,大幅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

2023年下半年以來,衆多民營企業紅利政策相繼出臺。7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要求完善融資支持政策制度。8月14日,建行發佈《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行動方案》,制定3個方面21條綜合金融服務舉措,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對於如何幫扶民營小微企業,以及下階段如何進一步推動民營小微企業發展壯大,吳迪表示,建行北京市分行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各項精神,落實重點領域服務對接等工作,加力提升民營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高質量發展:一是繼續加大小微企業貸款投放,聚焦聚力客戶受益面提高,不斷擴大普惠金融服務覆蓋面;二是強化服務對接和精準支持。跟進落實監管機構“走萬企 提信心 優服務”活動要求,充分做好首都重點領域的分析梳理,對重點客羣的產品進行迭代優化,積極支持傳統小微企業轉型資金需求。下一步,建行北京市分行將繼續加大信用貸款、首貸、續貸投放,豐富小微企業融資渠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