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9月9日訊(編輯 零彧)二級市場中,烏龍指雖不常見,但在指數基金領域,一些相對規模較小、成交不活躍的迷你ETF,囿於場內流動性不足,被一筆偏離幅度較大的成交拉出一根超長引線的情況卻也偶有發生。

前提條件是:成交不活躍的迷你基。

成交相對活躍、規模較大的ETF通常不會出現這樣的異動,不過也有例外,比如週五的短融ETF。

全天振幅0.02%,尾盤觸及跌停價,收盤“大跌”1%

作爲一隻跟蹤中證短融指數的債券ETF,短融ETF一直以來走勢相較權益類ETF平穩,日內場內振幅大多都在0.03%以內。但昨日尾盤,突然出現2450手106.794元/份的成交,打破原本107.90元/份附近的成交活躍區間,使該ETF最終場內收跌1.05%,直接回吐自今年一季度末以來的全部漲幅。

而令人側目不止於此,根據行情軟件顯示,該ETF日內最低價爲97.132元/份,也即該ETF日內出現過跌停價成交,而從盤後數據來看,買2尚有218手該價位的掛單並未成交。該價格直接創下該基金成立三年以來的新低,並首次跌破ETF發行價。

如果是一隻迷你ETF產品,或許可以簡單的把這一現象簡單歸結爲“烏龍指”,但實際上,短融ETF並非迷你基。若剔除貨幣ETF之後,該基金9月8日盤後282.18億元的規模能在全市場ETF中排進前十五。

而在成交方面,該ETF週五日內換手率高達30%,總成交金額84.79億元,遠超過同日任意一隻單一股票,在ETF中也僅次於兩隻貨幣ETF,高居第三,處於該ETF日常成交額範圍之內,並無明顯異常。

各項指標全部正常當ETF場內價表現如此詭異,不由得讓人產生疑問。基金論壇上,各種猜測不斷,甚至有“驚弓之鳥”將之與量化交易聯繫起來。

淨值並未偏離,真是烏龍指的鍋?

不過從週五盤後基金公佈的單位淨值來看,短融ETF基金淨值並未發生明顯波動,場內價尾盤“大跌”留下了1%左右的折價,如無意外,或許會在下週一開盤修復。

也就是說,“瞬跌”1%乃至觸及跌停價,可能真的只是二級市場交易中的又一次“烏龍指”罷了。

爲什麼規模不小,且流動性極佳的ETF產品也會被烏龍指擾動?這或許與這一基金場內交易的參與者構成有關。

作爲一隻債券ETF,短融ETF場內交易份額不同於大部分公募基金的1元/份左右,而是每份百元以上,這也意味着場內購買門檻是其它大多數普通ETF的百倍。

再加上作爲債券基金的低波動,對於絕大多數通過場內交易的個人投資者而言,吸引力有限。故而,從過往報告期所披露的持有人結構來看,機構持倉都在八成以上。

結合過往的前十大份額持有人名單來看,基本都是私募、券商、銀行資管,偶爾夾雜個別資金量較大的牛散。

雖然整體成交金額較大,但具體分拆來看,近85億元的成交額由日內不到80萬手的成交量完成,相較大多數活躍的權益類ETF來說,成交的分佈相對“稀疏”,且每一手成交的金額都不小,故而當出現價格偏差較大的“烏龍”成交時,對於價格的影響也會很大。

以最終將收盤價打到106.794元/份的這一筆成交爲例,2450手,若按該價格計算,涉及的成交金額超2000萬元,在一個相對成交併不活躍的時段中,將ETF價格拉低1%或許並不難,甚至完成跌停成交價也並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事實上,對於短融ETF來說,類似的情況並不是第一次出現。

2021年10月8日,該ETF開盤價103.26元/份,收盤價103.257元/份,但盤中出現過99.767元/份的成交,日漲幅0.02%,日內振幅3.40%。

不過從此後走勢來看,這一小小的波瀾並沒有改變基金淨值此後“亦步亦趨”的攀登走勢。

對於短融ETF,乃至絕大多數債券ETF來說,這些K線上的“毛刺”或許都只是可以忽略的小事而已,對於基金本身來說,並不算大事。

但,若真是烏龍指,那以折價1%賣出那2000餘萬元的交易者,不知會作何感想?畢竟也是20多萬元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