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江蘇宜興市與華平投資正式簽約,出資華平投資首隻人民幣基金,專注於大健康產業投資,新基金正式落戶宜興市,總規模預計30億元。

作爲全球知名的私募股權公司之一,華平投資此次設立首隻人民幣基金,格外引人關注。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恰好凸顯出中國股權投資市場正在發生的深刻變化。

華平投資首隻人民幣基金落戶宜興

華平投資全球管理資產規模逾850億美元,是知名美國私募股權公司之一。1994年進入中國後,華平在過去的近30年中,已對多個行業的近160家企業累計投資超160億美元,是在中國投資規模最大、最活躍的國際私募股權投資機構之一,但過去都是以美元基金的身份。

華平投資中國區總裁魏臻表示,華平投資首隻人民幣基金的成功設立,彰顯了投資人對華平投資業績和團隊實力的認可,同時也是華平投資在中國近30年發展歷程的一個里程碑。新基金將進一步提升宜興市生命健康產業生態,助力宜興市加快培育生命健康產業集羣的構建,推動科技創新,培養領軍企業,爲宜興生命健康產業的高端化、特色化、集羣化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爲打造宜興大健康產業品牌,提升產業競爭新優勢貢獻力量。

華平投資的這隻新產品,有三大看點令人關注:一是其首隻人民幣基金、二是與地方國資LP合作、三是投資大健康產業。“在今年這樣的市場下,產品能募到這麼大規模還是非常不容易的。”有業內人士感慨。

美元GP拓展人民幣基金

對於衆多美元GP來說,要在中國開展業務,拓展人民幣基金業務似乎成爲了重要課題。

根據清科研究中心數據,2023年上半年,我國股權投資市場共計3289只基金完成新一輪募集,募資規模達7341.45億元人民幣,依舊維持下降趨勢,分別同比下降0.3%、23.5%。

其中,外幣基金募資步伐延續下降趨勢,今年上半年共計23只外幣基金完成關賬,同比下滑54.9%;募資規模約422.28億元人民幣,同比降幅達35.4%。同期人民幣基金的募資節奏則相對穩定,共3266只人民幣基金完成新一輪募集,同比小幅上升0.5%;募資規模達6919.17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22.7%。

“今年確實有看好很多這方面的消息,除了華平,包括黑石KKR等,甚至貝萊德、橡樹這些原本在中國並不活躍的基金也開始人民幣基金相關的佈局,但我們並不認爲大家是在一窩蜂做這件事,可能更像是一類拓展和佈局。”某大型PE相關負責人稱。

值得注意的是,黑石(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於近日在基金業協會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備案,業務類型爲“QDLP等試點機構”。意味着黑石可以在中國境內面向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募集資金,試點基金以募集資金開展對外投資。

轉型並非易事

在業內人士看來,傳統美元GP轉型做人民幣基金並非易事。

“美元GP做人民幣基金,挑戰是挺大的。人民幣LP和美元LP完全是兩種做事方式,包括他們對GP的要求也差別很大。有些人民幣LP會要求返投,或者要求共同投資,甚至一些項目看好了,這些LP會自己直投。但美元LP通常還是會相對放手讓GP去做。所以美元GP在募人民幣的時候會遇到一些水土不服。最近幾年確實有一些美元GP,招募了有人民幣募資經驗的IR,但想要做好有效融合也並不容易。”上述大型PE相關負責人稱。

不過,她也表示,大家確實都在開拓這塊市場,很多地方政府既有資金、又有意願。美元GP願意做人民幣基金,共同把市場活躍起來肯定是一件好事。這些專業管理人多了,能夠帶動人民幣基金在各方面機制的成熟。

還有一些機構人士指出,整個中國股權投資市場正在變得更加理性,現在併購投資的機會越來越多,但中國真正能做併購的專業機構數量有限。

貝恩公司今年4月發佈的《2023年中國私募股權市場報告》顯示,預計未來5年內中國私募股權市場將發生結構性變化,收購類投資增速有望超越其他資產類別。該機構還在7月發佈的報告中指出,過去十年來,全球私募基金募資額持續增長,2012年以來募集了近12萬億美元,但是,2023年的募資難度加大。一方面,LP仍處於週期性緊縮中,擁有大量尚未出資的承諾,另一方面,由於退出交易大幅減少,現金流處於負值區,且有近14000傢俬募基金爭奪總計3.3萬億美元的資本,供需失衡較明顯。

國資LP成爲重要力量

上海某PE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在投資人結構上,可以明顯感覺到國資力量正在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不管是各地開始興起千億體量的政府引導基金,還是美元機構開始越來越多開拓國資客戶,國資主導正在重塑私募股權市場生態。“我們關注到市場上有一些美元基金開始慢慢從大家視線中淡出了,也有一些美元或者雙幣的基金機構,過往可能以外資或者國內的高淨值個人爲主要募集對象,現在也開始加大了對地方政府、國資母基金的募集動作,也可以反映出現在這個市場正在從資金屬性的根源上發生變化。”

同樣據清科研究中心統計,2023年上半年,政府機構&政府出資平臺&政府引導基金、產業資本、富有家族及個人仍是我國股權投資市場人民幣基金的主要出資方,三者的合計披露認繳出資金額近5000億元人民幣,佔比達到80.1%。險資與金融機構的合計出資次數達165筆,認繳出資總金額近500億元人民幣。從新募人民幣基金的LP國資屬性來看,以政府機構/政府出資平臺、國企/央企、政府引導基金等爲代表的國資背景LP依舊是我國募資市場的重要支撐,今年上半年,國有控股和國有參股LP的合計披露出資金額佔比達71.2%。

“當然國資主導趨勢的另一點影響在於對私募股權機構的管理要求、綜合能力要求都越來越高。一方面,《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條例》的出臺,對創投行業發展給予了莫大的支持,但也提出了更高維度的管理要求;另一方面,國資LP往往在財務收益之外還有其他的訴求,比如給地方招商引資等,過去那種講一個明星項目猛賺10倍的故事無法滿足這類LP,GP必須要有能力去既投資又提供多元的服務。”上述上海PE人士還指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