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由於A股市場賺錢效應不佳,“股弱債強”的蹺蹺板效應再次凸顯。

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10日,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基金今年以來的平均收益率分別爲-6.97%、-8.65%,而中長期純債基金、短期純債基金的平均收益則分別達到了2.59%、2.37%。受此影響,債券基金成爲今年資金“避險”的首選。

統計今年以來新成立的基金數據顯示,共有824只基金(只含主代碼)成立,其中債券型基金共有230只,而主動權益類基金(偏股混合型、普通股票型、靈活配置型)則有225只。

然而,多隻債券基金近期開始出現淨值下跌。Wind數據顯示,9月份以來,全市場3313只債券基金(混合債券型一級/二級基金、短期/中長期轉債基金、被動指數型債券基金)中,僅有281只收益爲正,佔比僅爲8.48%。

統計今年以來漲幅最多的前20只基金可以看到,截至9月11日,天弘穩利是唯一一隻漲幅超10%的混合債券型一級基金。中報數據顯示,基金A類份額規模從今年一季度的0.61億元增加到10.47億元。

規模之所以飆漲,是因爲有機構投資者的大筆資金進入,中報數據顯示,機構持有者佔比從去年年末的1.96%增加至95.56%。在今年6月21日-6月30日,有機構資金大手筆申購了7.79億份。

在9月份的普跌中,博時利發純債基金一枝獨秀,收益率達到了4.74%。這是一隻中長期純債基金,中報數據顯示,機構持有佔比爲99.79%。自2016年成立至今,機構持有者的佔比一直在99%以上。

從淨值漲幅來看,博時利發純債在9月1日的單日淨值漲幅達到了1.69%,9月7日的單日淨值漲幅爲2.08%。9月4日,該基金將A/C份額的單日單賬戶申購份額調整爲不超過1萬元。中報顯示,基金保持了較高的槓桿,對信用債進行了精細化管理,從而在守住信用風險的基礎上保證了收益。

那麼,此次債券市場調整,是否會重演去年11月份的大幅調整?此次調整的原因是什麼?

對此,天弘基金固收基金經理尹粒宇在接受界面記者採訪時表示,促使債券波動所包含的因素通常都是一樣的,比如經濟增長、通脹、政策、機構行爲、市場情緒等等,所以債券市場的每一輪調整在一定程度都是類似的,但在某一層面上觸發調整的具體事件又有所不同:

當前和去年的調整,第一,在政策層面上的差異在於,去年11月的調整主要是疫情防控措施調整,讓大家對經濟反彈產生了強烈預期,所以債券市場有大的調整。而今年在政策層面,主要是房地產政策的優化,讓大家產生了經濟企穩向好的預期,所以債券市場也迎來了調整。

第二,在貨幣市場資金層面上,我們看到了導致相同的調整因素,比如去年銀行機構質押式回購利率中樞在債券市場大幅調整前就有所抬升,今年也是一樣。

第三、而在機構行爲層面,我們去年四季度看到的是理財產品淨值回撤,導致居民大規模贖回理財產品,然後又促使銀行理財拋售債券以應對贖回這種不利的循環。但是經過去年四季度的調整後,居民對自身理財的風險偏好有了更清楚的認知,很多居民在贖回理財後,就回歸了銀行款或者是保險,所以從總體來講,理財產品與居民的風險偏好目前應該是更加匹配了,像去年那種恐慌性的贖回概率應該是較大幅度降低的。而從銀行理財產品端的角度來看,經過去年的波動,理財產品整體久期都是降低了的,而且在擇券上也更注重收益本身的高低,而不是要追求更多的資本利得。總的來說,無論是居民端,還是理財產品端,穩定性都是增強的,所以這次債券調整導致理財負反饋的概率是降低不少的。

預計本輪債市調整將到什麼時候?會對債券基金/理財市場有何影響?

尹粒宇認爲,很難判斷本輪債券市場要調整到什麼時候,如果要做較長週期的判斷,假設內需企穩,外需是否企穩需要打一個問號。當前美國通脹距離聯儲目標仍然有距離,加上美國經濟韌性很強,如果通脹意外反彈,則聯儲可能會超預期加大加息力度,從而抑制經濟的增長,外需可能走弱。但是這個很難判斷。市場調整對債基和理財的短期影響就是淨值回撤,預期收益會顯著下降。

那麼投資者如何應對此次債市的調整?是否要贖回持有的債券基金?

尹粒宇表示,總的來講,從長期投資的角度出發,當前不太需要贖回。

具體來看,投資者是否需要贖回,需要從三方面來考慮:1. 是否應該贖回,首先需要考慮家庭整體收支計劃,如果短期內並沒有要支出的計劃,那並不需要贖回。因爲從長期來看,債基和理財每年絕大部分都有望提供正收益。2. 其次,債券基金和理財投向主要是具有固定票息的債券,當這些產品持有的債券到期時(不發生信用風險前提下),無論持有期中怎麼波動,這些產品都會獲得本金與相應的利息,所以從這個角度講,債基和理財仍然是追求穩健理財的首選。3. 最後,從基金管理人的角度來講,很多時候投資經理或者基金經理會根據市場進行必要的調整,所以一些產品很有可能已經調降了久期等風險指標,後續調整幅度是可控的。

博時基金認爲,債券方面,7月政治局會議提出了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市場對於下半年穩增長的政策力度的信心,後續利率走勢取決於擴內需(如穩地產和促消費)的相關政策落地以及庫存去化結束進入新一輪補庫週期情況。近期經濟數據有底部企穩回升態勢,利率上行壓力或有所顯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