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風雷”飛行表演隊武直-10爲正式表演做準備 航空工業圖

東方網·演兵場9月13日報道:明日,第6屆天津直博會就將正式開幕。此前,陸軍某旅“風雷”飛行表演隊展開多課目適應性訓練,爲正式表演做準備。演兵場注意到,此次亮相的武直-10全部爲發動機尾噴口朝上的新版本,標誌着該系列直升機的換髮工作十分順利,不僅如此,直-10還高調展示了一款大尺寸火箭彈發射巢,令廣大軍迷大飽眼福。

從直-10換裝發動機的歷程來看,由於定型期間曾被加拿大普惠公司斷供過發動機,其動力問題一直備受各界高度關注。央視紀錄片《軍工記憶:直10武裝直升機》就曾詳細描述過這一段痛苦經歷,臨時換裝國產發動機帶來的機身超重問題,一度成爲了直-10研製道路上最大的“攔路虎”。

圖片說明:“風雷”飛行表演隊武直-10爲正式表演做準備 航空工業圖

立項之初,直-10的實際進度要早於“40號發動機”(也就是後來的渦軸-9發動機),其原型機依靠了PT6C-67B發動機渦軸發動機完成首飛。此後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響,直-10改爲使用國產渦軸-9發動機繼續研製工作。

近年來,渦軸-9發動機不斷成熟,可靠性也大大提升,不僅可負擔武直-10赴高海拔地區的作戰任務,充沛的動力儲備還可支持外掛大面積的複合裝甲。升級外掛裝甲之後,一部分直-10武裝直升機還採用了發動機排氣口朝上的結構。

圖片說明:直博會武直-10發動機尾噴口全部朝上 央視截圖

直升機噴口向上翹起的現象,實際上是爲了對直升機進行紅外抑制。在所有的直升機紅外抑制技術中,將噴口朝上翹起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式,因爲尾噴口直面飛機主旋翼,旋翼的氣流可降低排氣口溫度,降低部分紅外特徵,減少被部分導彈鎖定的可能。

不過,尾噴口向上的氣流勢必增加一部分直升機的阻力,這也標誌着直-10武裝直升機的發動機功率還在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在不久前播出思想解讀類融媒體片《逐夢》中,還首次首次披露了某新型發動機完成驗證,直-10武裝直升機即將換“心”的消息。

圖片說明:《逐夢》截圖

《逐夢》中明確指出,換裝某新型發動機以後,“與此預想基本一致,直升機爬升率能提高20%左右,加速度能夠提升10%左右。”同時,在2023年4月完成了部隊驗證,這款發動機後續將全面推廣,進一步提升直升機複雜環境下遂行任務能力。

圖片說明:央視截圖

例如此次“風雷”飛行表演隊的直-10武裝直升機,全部是爲發動機尾噴口朝上的版本,雖然沒有外掛複合裝甲,但我們可在機身上,如發動機短艙、座位下方清晰地看見裝甲的外掛點。

圖片說明:直-10高調展示19聯裝的火箭彈發射巢 央視截圖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參與直博會的直-10武裝直升機,還高調展示了一款19聯裝的火箭彈發射巢。這意味着,相比於之前直-10標配的7裝的火箭彈發射巢,按照每次攜帶2個火箭彈發射巢來計算,每個發射巢配備19發火箭彈,單架戰機的火箭彈攜帶量提升了170%。

航空火箭彈是武裝直升機的標準武器,由於它成本低、使用方便,至今仍然得到廣泛運用。俄烏衝突中,我們經常能看到俄軍蘇-25 和卡-52 武裝直升機以火箭彈發射器 " 潑灑 " 出大量航空火箭彈,對烏軍陣地實施打擊,展現出強大的火力壓制能力。

不過,由於傳統航空火箭彈精度較差,只能執行面壓制任務,難以毀傷點狀或者線狀目標。俄烏戰場上,俄羅斯武裝直升機戰損較大,一個原因就是大量使用的航空火箭彈精度低,只能冒險“懟臉”攻擊,很容易被對方近層防空火力“擊殺”。

APKWS火箭彈精確制導套件 解放軍報圖

針對這個情況,比較簡單的解決方法就讓傳統航空火箭彈“制導化”。如“九頭蛇”70mm火箭彈一直是美國武裝直升機的標準掛載彈藥之一,,美軍沒有研發全新的彈藥,而通過在火箭彈彈體上增加了激光制導與控制組件的方式,使得傳統火箭彈變成了APKWS II制導火箭彈,實現了最大射程5千米,打擊精度在2米以內的不錯性能。

圖片說明:解放軍報截圖

這種火箭彈“制導化”的技術我國早已經掌握,如早在第12屆珠海航展上,我國就曾展示過一款名爲GR-5的火箭發射巢,用於發射70毫米口徑的“火蛇-70A”精確制導航空火箭彈。從不久前公佈的一張武直-10照片來看,GR-5火箭發射巢極有可能已經列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