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江商報

在行業大力擴產,存產能過剩隱憂的背景下,中來股份仍堅定推進電池和硅料產能佈局,前景或不被看好。

近日,中來股份(300393.SZ)發佈重要項目投資進展公告,2021年以來推進的16GW高效單晶電池智能工廠項目一期8GW已投產。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上半年,公司電池及組件營收20.41億元,同比增長89.7%。

此外,公司還表示,年產20萬噸工業硅及年產10萬噸高純多晶硅項目已經取得山西省企業投資項目備案證。

不過,業內人士表示,上半年來,硅料價格跌幅明顯,隨着光伏產業鏈上各企業加大產能擴張,未來硅料以及電池等各環節或迎來產能過剩。

2023年上半年,中來股份實現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分別爲57.61億元、2.36億元,同比增長24.22%、2.39%,扣非淨利潤爲3.07億元,同比增長44.95%

產能釋放助推盈利能力提升

資料顯示,中來股份的產品主要包括太陽能電池背板、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光伏應用系統、電站業務等。

公司表示,自身是太陽能電池背板行業龍頭,2021年、2022年公司背板出貨量連續2年位居全球第一。同時,公司積極加快推進背板產能的擴充,截至6月末,公司已經具備年產2.5億平方米背板產能;此外,中來股份背板產品累計發貨約240GW。

近年來,中來股份持續加碼光伏產業鏈一體化。根據其近期披露,公司年產16GW高效單晶電池智能工廠項目一期8GW已投產,二期8GW項目設備正在逐步進場、安裝。

此外,公司年產2.5億平方米通用型(透明、白色、黑色等)光伏背板項目已完成立項審批,並已取得環評批覆。

上半年產能的釋放,使得公司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2023年上半年,中來股份實現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分別爲57.61億元、2.36億元,同比增長24.22%、2.39%,實現扣非淨利潤爲3.07億元,同比增長44.95%。

公司表示,歸母淨利潤和扣非淨利潤差距較大的原因主要是,公司遠期結匯匯率變動所致,影響歸母淨利潤金額爲-1.01億元。

對於業績增長,中來股份表示,業績增長主要得益於全球光伏行業快速發展,我國作爲光伏製造大國同時也是裝機大國,對光伏產品及終端服務的需求量進一步上升;與此同時,公司新產能的爬坡及釋放,也對業績增長起到了助推。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公司電池及組件產能增速遠高於背板及光伏應用兩類業務。

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中來股份的電池及組件實現營收20.41億元,較2022年同期的10.76億元,同比增長89.7%。此外,公司的背板業務實現營收12.65億元,同比下滑6.63%;光伏應用系統實現營收22.9億元,同比增長4.85%。

硅料行業產能或存過剩隱憂

在中來股份大手筆推進產能佈局的同時,行業卻面臨產能過剩的隱憂。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中來股份所選電池路線爲N型TOPCon技術。公司表示,其N型TOPCon電池量產技術水平及電池轉換效率處於行業前列。

而9月5日,隆基綠能董事長鍾寶申表示,“接下來的5—6年,BC類電池會是晶硅電池的絕對主流。”他稱,TOPCon技術仍是過渡產品,相信BC類電池會逐步取代TOPCon技術。

對中來股份來說,相比電池技術路線五六年的緩衝時間,硅料的產能過剩或來得更快一些。

7月19日,光伏行業2023年上半年發展回顧與下半年形勢展望研討會上,多晶硅材料製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嚴大洲表示,2023年1月至6月,國內多晶硅產量達65.17萬噸,較去年同期的34.08萬噸產量增加99.3%;此外,還有3.3萬噸的進口量。但需求方面僅約爲55萬噸,出現供過於求。他指出,多晶硅盈利空間大幅壓縮,但行業擴產持續,競爭淘汰加劇。

而且,上半年硅料價格降幅明顯,從最高24萬元/噸跌至最低約6萬元/噸,跌幅超7成。隨着硅料價格回落,天合光能阿特斯均已暫停硅料端擴產計劃。

但是,中來股份並未停止硅料產能擴張。在公告中,中來股份表示,公司年產20萬噸工業硅及年產10萬噸高純多晶硅項目已完成硅料項目公司的新設,硅料項目已取得山西省企業投資項目備案證。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在行業擔憂硅料產能過剩之際,中來股份仍堅持大舉擴產,在未來或面臨不確定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