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9月14日訊(編輯 瀟湘)漲至15年來最高的大米價格正在加劇菲律賓的通貨膨脹,而這也正導致當地市場眼下面臨着“股債匯三殺”的悽慘局面。

一組數據顯示,在截至9月8日的四周內,投資者已從菲律賓債券ETF中撤資了1300萬美元,該國債券在本季度的表現明顯遜於本地區的同類標的。

彭博編制的菲律賓債券指數則顯示,本季度以美元計價的菲律賓債券投資者虧損了2.3%,是東南亞地區回報率最差的國家。

此前,由於印度限制大米出口,推高了菲律賓的購買成本,導致8月份該國CPI同比漲幅大幅攀升至了5.3%,遠高於媒體調查經濟學家4.7%的預測,創下了近五年來的最快增速。8月份的通貨膨脹使年初至今菲律賓的通貨膨脹率達到了6.6%,遠遠超出了央行2%-4%的舒適範圍。

通脹壓力的顯著放大對菲律賓債券構成了打擊。由於亞洲大米基準價格仍接近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這增加了菲律賓央行在自3月以來一直按兵不動後,可能恢復緊縮政策的風險。

除了債市外,菲律賓股市和匯市近來也同樣正陷入低谷之中。

在截至9月份的三個月裏,菲律賓綜合股價指數已下跌了4.9%,領跌東南亞市場,在對鷹派央行的擔憂下,這一跌幅可能還會擴大。菲律賓比索則已經是本季度亞洲表現最差的貨幣,兌美元匯率跌幅超過2.7%。

爲了控制食品價格,菲律賓上月底已宣佈對大米實行價格上限。菲律賓官員表示,只要政府認爲有必要,這個價格上限就會一直有效。

據華僑銀行上週的一份報告稱,菲律賓是東南亞地區最容易受到大米價格上漲影響的國家,因爲大米佔到了菲律賓消費價格指數籃子的9%。

Rizal Commercial Banking首席經濟學家Michael Ricafort表示,“大米價格上漲,以及全球油價上漲和暴風雨災害對農業的破壞,將成爲未來幾個月費率通脹趨勢的主要變數,”他補充稱,“菲律賓貨幣和債券市場將密切關注本地政策和美聯儲利率軌跡的變化。”

菲律賓央行上週已表示,如有必要,該行準備恢復貨幣緊縮政策,以應對通貨膨脹。菲律賓央行的下一次利率決定將於9月21日做出。

澳新銀行集團經濟學家Sanjay Mathur表示,“雖然預計其他新興亞洲國家的央行,不會在高糧價面前重新調整政策立場,但菲律賓央行卻是值得關注的一家央行——該行已一再強調,如果有必要,他們隨時準備採取行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