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週刊

送得晚質量差還致病?贛州蓉江新區中小學中央廚房配餐制遭吐槽

近日,江西贛州蓉江新區多名中小學生家長髮布視頻,抱怨當地給學生統一配送的午餐存在速度慢、質量差、口感不佳等問題。其中一位家長還在視頻中曬出午餐,稱孩子反饋餐食中的肉非常鹹,菜葉發黃,腐竹很酸,孩子根本喫不下。

視頻中可以看到,很多孩子並沒有喫完飯菜,餐盒內飯菜剩下了大半。

據家長反映,在學生家長自發組成的“抵制預製菜”交流羣中,有幾位家長反饋孩子喫完學校餐食後出現了腹瀉等情況。

在江西廣播電視臺都市頻道網絡問政平臺“贛問”欄目中,有家長就此事提出質疑,贛州蓉江新區社會事務管理局回覆稱,該餐食由中央廚房統一配送,將停止對全區幼兒園中央廚房配餐。但目前蓉江新區的中小學仍然實行中央廚房配餐制度。

贛州市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她對此事並不知情,並稱將溝通領導後回覆,但直至發稿前,中國新聞週刊並未收到任何信息。

雖然中央廚房並不等同於預製菜,但卻由此事引發了一場關於“如何看待預製菜進校園”的討論。

有不少網友反映,在不少地方預製菜進入校園已是普遍現象,還有網友直接曬出學校家長羣內發的“預製菜”訂購信息,其中包括詳細的菜單和配料表,菜單上清楚地標註着“預製菜”三個字,且配料表中不乏添加劑。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學校食堂的基本原則是爲學生提供有營養且口感豐富的應季餐食,以保障學生的健康和正常發育。而預製菜的加工流程更加複雜,不少存在過度加工,一些甚至含有一定的添加劑。“新鮮的食物肯定比預製菜更健康。”他說。

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秦輝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無論是從我國《民法典》《未成年人保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立法宗旨,還是從《食品安全法》來看,與預製菜相關的法律規定並不完善,現階段倉促將預製菜引入學校既悖離法律的立法原意,也容易引發家長對學校誤解。

食品安全之憂

事實上,除了贛州,已有不少地方的學校決定引入或已經引入了預製菜。

例如,在8月28日湖北省江陵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佈的《江陵縣教育局江陵縣學校食堂預製菜配送服務(二次招標)公開招標公告》中顯示,該縣計劃花費3000萬元採購預製菜配送服務。

同時,自9月份開學以來,一些學校的老師通過班級羣發佈通知,告知學校食堂不再提供餐食,改由合作的餐飲公司提供預製菜,家長可以自行選擇是否繳費,讓孩子食用預製菜。

除了幼兒園、中小學,一些大學食堂也採用了預製菜。近日,有網友發佈的視頻顯示,武漢大學某食堂一檔口直接使用預製菜料理包爲學生提供餐食,食堂工作人員甚至不需要用鍋加熱餐食,直接用開水將料理包燙熱後就裝盤端給學生。

在預製菜進入校園之後,公衆最擔心的莫過於健康與衛生問題。

9月8日,有網友反映江蘇省無錫市連元街小學午餐使用過期食材。該網友發佈的照片顯示,學校當日提供的“精選牛柳”外包裝上印刷的日期是2021年11月19日,保質期爲12個月,已經過期10個月,生產廠家爲無錫尚口香食品有限公司。

不過,無錫市惠山區市場監管局發佈的調查通報顯示,負責送餐的員工因上班遲到,“省時間、圖方便”將歷史圖片錯誤上傳,不存在使用過期食材行爲。

據企查查數據,2019年,無錫尚口香食品有限公司因在一次現場檢查中,被發現有未標生產日期的“普通職工餐(牛排頭子)”及超過保質期的“小精肉(黑椒)”2種食品,被沒收標籤不符合規定的牛排頭子2000公斤,並被罰款20.9萬元。

9月9日,一位來自瀋陽的網民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欄目上留言稱,他的孩子剛上小學就遇到了預製菜問題。他說,開學沒幾天就有學生因爲喫到拉肚子而不能上學,孩子回來說飯菜不好喫,有家長到學校試喫後發現,大米飯都是隔夜陳米剩飯。該網民希望教育局和相關領導能夠重視並及時解決這個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一些學校因爲採用預製菜當餐食,不少家長不得不在午餐時段選擇給孩子送飯。

從一些由家長髮布在社交媒體上的視頻中可以看到,由於家長不能進入校園,且校園中食堂關閉後沒有就餐的地方,學校門口擠滿了送餐的家長,不少學生只能在校門口蹲或站着,就着家長手中的餐盒快速喫午餐。

事實上,關於預製菜進入校園的問題,公衆意見一直存在分歧。一方面,一些家長和公衆對預製菜的食品安全和營養價值持質疑態度,擔心長期食用預製菜會對孩子的健康有不利影響。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爲不應一刀切地取消預製菜進校園,而是應提供多種供餐方式,讓家長和學生有更多選擇的權利。

廣東碧桂園實驗學校小學校長陳錢林告訴中國新聞週刊,他反對預製菜進入校園。他認爲,預製菜是一個新事物,對人的健康影響尚未得知,“絕對不能在孩子們身上做實驗”。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對於未成年學生而言,他們的飲食安全直接關係到身體發育和健康,因此,在引入預製菜之前需要進行科學論證和評估,檢測是否符合學生營養要求。他說,如果不能解決這些問題,草率地引入校園必然會遭到學生家長的反對。

中國烹飪協會有關負責人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預製菜可以進行標準化、工業化、規模化生產,實現源頭採購,更易實現對原料品質的把控。但在目前實際操作過程中,預製菜的食品安全風險仍然存在,時常出現使用劣質食材、生產不規範、衛生不達標、菜品高鹽高脂肪、包裝材料不安全、菜品變質等情況。

律師:暫不宜銷售給學生

在秦輝看來,預製菜在現階段並不宜銷售給中小學生。

他認爲,根據《民法典》的制度設計,未成年人是限制行爲能力人或無行爲能力人,需要得到監護人的全方位特別保護。因此,是否使用預製菜,是否與學校或預製菜企業簽訂買賣合同,需要尊重未成年人監護人的意見。

他還指出,《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了對未成年人一整套的綜合保護體系,即從家庭保護、學校保護到社會保護。他說,如果預製菜作爲一種食品可以無一例外銷售給任何人,則《未成年人保護法》所強調的特殊保護難免落空。

秦輝表示,未成年中小學生作爲預製菜的消費者,應受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充分保護。“學校引入預製菜企業時,是否讓未成年中小學生及其監護人行使知情權、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是非常關鍵的。同時,作爲類公衆企業,預製菜企業也應履行自身的社會責任。”

關於如何進一步加強學校食堂安全管理,熊丙奇建議,可以成立由食品和醫療衛生專家組成的評估委員會,對進校食品的質量和安全進行評估。此外,除了建立校長及教師的陪餐制度,他認爲還需要引入家長委員會,加強對食堂的監督。

儲朝暉表示,學校除了加強對預製菜中添加劑的管理,還應明確規定學校食堂禁止使用的預製菜菜品類別。

秦輝提到,近年來預製菜開始進入監管部門視野,但相關法律尚未調整跟進。“不管是學校自辦食堂,還是採購外包餐食,學校都有管理責任,但這種管理責任的尺度和邊界在哪,學校如何有效履行這種職責,法律並不完善。”

他認爲,這需要市場監督管理局、教育主管部門攜手合作,需要《食品安全法》或《食品安全法條例》有針對性地圍繞預製菜作出相應規範。

“在法律作出修改之前,建議有關部門及時出臺預製菜生產和銷售標準,早日對預製菜進行規範,真正促進預製菜產業的健康發展。”秦輝說道。

尤爲值得注意的是,針對預製菜行業,當下雖然各地方政府、行業團體、企業紛紛出臺一系列標準,對預製菜的生產、加工、質量等提出相關規定,但是當前預製菜行業仍缺乏國家級的行業標準,統一的標準體系亟待建立。

作者:陳淑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