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缺9個月之久後,萬和證券終於迎來了新董事長。

萬和證券近日公告稱,根據9月11日的董事會會議,選舉甘衛斌爲公司董事長。自去年12月,前任董事長馮周讓退休辭任,萬和證券董事長一職空懸已久,期間由董事周雲福代爲履職,如今這家券商終於等來了新的掌舵人。

簡歷顯示,甘衛斌出生於1973年,現年50歲。歷任國資企業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簡稱“深投控”)企業二部高級主管、副部長,戰略研究部(董事會辦公室)部長(主任)。早在9月1日,甘衛斌就已經在以萬和證券黨委書記的身份,接待深投控的來訪座談。

新董事長來自深圳國資

根據萬和證券發佈的公告,甘衛斌於9月11日正式當選爲萬和證券新任董事長,任期自董事會審議通過之日起,至本屆董事會任期屆滿時止。萬和證券也表示,將按照相關規定,依法向海南證監局提交甘衛斌擔任董事長職務事項的備案材料。

萬和證券官網也已完成對“董事會成員信息”的更新。除甘衛斌擔任黨委書記、董事長職務外,還有兩位高管也在董事名錄之中,分別是:財務總監石志武,黨委副書記、董事會祕書陸生全。

簡歷顯示,甘衛斌出生於1973年,中共黨員,經濟學碩士、高級經濟師。曾任深圳市人才交流服務中心科員、副主任科員、主任科員、部長助理、副經理;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企業二部高級主管、副部長,戰略研究部(董事會辦公室)部長(主任)。現任萬和證券黨委書記、董事長;深圳市總工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掛職)。

作爲一名國資體系內培養起來的幹部,甘衛斌顯得頗爲低調,若非此次出任萬和證券董事長,網上甚至難以查到關於他的隻言片語。但萬和證券作爲深圳國資委旗下的金融企業,一向強調要“充分發揮黨的領導和現代公司治理雙重優勢”,最終迎來這樣一位新董事長亦在意料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9月1日,甘衛斌就以“萬和證券黨委書記”的身份,接待深投控副總經理黃宇一行的來訪座談。彼時他談到,萬和證券作爲深圳國資控股的全國性綜合類證券公司,不斷深化與深圳國資系統企業的合作,以全方位服務深投控探索與深圳國資國企協同發展新路徑,以專業高效的綜合金融服務在深國資體系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萬和證券掌門空缺已久

2022年12月30日,萬和證券原董事長馮周讓因達到法定退休年齡,辭去董事長職務。馮周讓曾擔任世紀證券副總裁、上海信宏達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珠海中業信託投資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分管證券)、海南國際租賃深圳分公司副總經理等職務。

在董事長缺位期間,萬和證券董事會推舉董事周雲福代爲履行董事長職務。彼時誰也不曾料到,等待新董事長的選舉產生一等就是9個月。

2002年1月18日,經中國證監會批准,由深圳市財政金融服務中心、海口市財政辦公用品服務公司、成都市財盛資產管理中心共同組建的萬和證券經紀有限公司,在海南省海口市註冊成立,2016年7月完成股份制改造,變更爲萬和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可儘管註冊地在海南省,但萬和證券從股東性質而言,卻是深圳國資旗下企業。

根據股權結構,萬和證券的前五大股東均爲深圳國資背景,第一大股東爲深圳市資本運營集團,持股53.09%,第二大股東爲深圳市鯤鵬股權投資有限公司,持股24%;第三大股東深業集團持股7.58%。

萬和證券稱,將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區位優勢,把握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機遇,堅持成爲中小科技創新企業資本運作的優質服務商和大灣區特色資產管理服務提供商,走差異化、特色化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打造中小型精品券商,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服務實體經濟。

今年上半年,萬和證券共實現營收3.42億元,同比增加462%;同時扭虧爲盈,實現淨利潤6819.58萬元。分業務來看,萬和證券目前仍主要依賴自營投資業務,相關營收爲1.69億元,佔總營收的比例高達49.47%;其次是信用業務,佔比24.3%。報告期內,得益於仁信新材IPO項目成功發行,萬和證券投行業務收入同比增加246.68%;市場回暖也使得其自營投資收入同比增長385.36%。

券商高層頻繁變動漸息

相比於2022年至少20家證券公司董事長髮生變動,今年券商高層的變更似乎正在趨於正常。

據券商中國記者不完全統計,進入2023年,除萬和證券選舉產生新董事長外,就只有兩家券商的董事長髮生了變動。其中,9月14日晚,長城證券宣佈董事長張巍即將因“工作調整”,辭去董事長、董事及董事會戰略與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職務,預計將在選舉產生新任董事長時正式離任。

第一創業證券則公告稱,董事會於6月28日收到董事長劉學民遞交的書面辭職報告,因“年齡原因”申請辭去董事長及董事職務、第四屆董事會投資與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職務,辭職後將不在公司或公司控股子公司擔任任何職務。

若算上副董事長的變動,也只有東北證券、浙商證券、中泰證券三家上市券商,在今年公告過副董事長辭職的消息。

但2022年可並非如此——此前券商中國記者曾統計過,2022年至少有20家券商的董事長髮生了變動。其中包括申萬宏源、中國銀河等頭部券商,長江證券、中泰證券等中型券商,以及萬和證券、萬聯證券等小型券商。

變動原因較爲多元,包括到年齡退休、組織內調動、行業內跳槽、業績壓力被動離職等。事實上,除了傳統的到齡退休、同業流動,2022年券商董事長密集變動的背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券商股權的密集變動,尤其是多家民營券商逐步變爲國有控股券商,比如九州證券、新時代證券、恆泰證券和國盛證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