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傳統壽險產品預定利率上限從3.5%切換爲3.0%的首個月份,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一如預期,出現階段性下滑。

據A股上市險企近日公告數據,五家上市系壽險公司8月單月合計保費收入885億元,同比下滑1.9%,環比下滑14.4%。考慮到壽險公司的保費收入爲新保單保費收入和老保單續期保費收入之和,8月單月新單保費收入下滑幅度更大。

利率切換後首月保費下滑

A股五大上市系壽險公司中,除去年基數低的人保壽險外,其他公司今年8月的保費收入增速均放緩。

整體上看,今年1-8月,中國人壽、平安壽險、太保壽險、新華保險同比增速在5.6%~9.2%之間,均較1~7月增速放緩。

其中,8月單月,各公司保費收入增速較此前3個月的高速增長畫風明顯不同。在今年3.5%利率產品停售預期下,自5月開始,壽險公司單月保費收入已連續3個月出現久違的兩位數增長。進入8月份,在壽險產品預定利率切換到稍低水平後的首月,中國人壽和新華保險單月保費均轉爲同比下滑,分別下滑10.3%、6.8%,平安壽險、太保壽險增速降至個位數,也有明顯放緩。

只有人保壽險稍有不同。該公司1~8月保費收入增速爲11.5%,較1~7月增速9.7%有所提高。8月單月,人保壽險保費收入40億元,同比增長70.7%。多份研報分析,人保壽險8月單月高增長,主要原因爲去年同期退保導致基數較低。

通過上市險企公佈的月度整體保費收入,尚不能看出新單業務情況。壽險公司的保費收入由新單保費和老保單的續期保費構成,對於這些上市系大型公司而言,保費中的大部分爲續期保費,且續期保費多呈現累積增長態勢。因此,在保費收入增幅放緩甚至下滑的情況下,新單保費收入下滑情況往往更甚。

以公佈了詳細保費數據的人保壽險爲例,新單保費中,該公司8月當月實現長險首年期交保費爲4.58億元,同比下滑22.4%。

8月單月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增速放緩,符合預期。傳統壽險產品維持了10年的3.5%預定利率,於2023年7月31日終結。這一預定利率政策調整此前已備受關注,自4月開始即有3.5%利率壽險產品將停售的市場消息,一波“炒停售”也加速了產品銷售和客戶需求的提前釋放。此前即有頭部壽險公司人士向記者坦言,在產品預定利率從3.5%切換爲3%後,保費收入增速“肯定會下降”,至少在利率切換到3%後初期會有一定階段的低迷期。

除利率切換外,8月保費收入增速放緩還有部分原因在於,8月份在壽險公司全年業務節奏中帶有“休整期”特點。開源證券非銀團隊點評8月保費數據時分析,負債端受到需求提前釋放、新老產品切換培訓以及隊伍短期休整、增員等因素影響新單銷售短期承壓。

短期有壓力,長期仍有需求

展望下一階段,多家研究機構認爲,在資產管理領域各類產品中,3%預定利率壽險產品仍有吸引力。

開源證券非銀研報分析,短期看,客戶需求或仍需一定時間修復,不同地區渠道對新產品掌握情況或有一定差異,銷售能力回升時間仍需進一步觀察,9月新單業務或仍面臨一定壓力。長期看,居民資產配置需求長期存在,預防性儲蓄需求有所提升,且儲蓄型產品相關競品收益率有所下降,儲蓄型產品在2024年開門紅以及長期展望中仍有望保持價值發展牽引地位。

國君非銀團隊認爲,存款利率下調背景下,居民旺盛的儲蓄需求仍將成爲壽險超預期的驅動力。隨着9月初銀行存款利率進一步下調,保險3.0%定價利率的產品的性價比逐步體現,預計居民對3.0%定價利率的產品仍然有旺盛的購買需求,這將推動2024年開門紅超預期。其認爲,短期來看,監管對於銀保渠道實行“報行合一”,階段性可能出現銀行渠道的牴觸情緒而導致銀保保費增速放緩,但考慮到當前保險是銀行的重要中收來源,且客戶對於保險的需求持續旺盛,預計銀保保費將逐步恢復增長。

國聯非銀團隊分析,當前各壽險公司預計已基本完成全年新業務價值(NBV)目標,代理人和公司層面正在全面備戰2024年開門紅,預計在客戶資產配置需求旺盛、外部競品收益率下滑(定存利率繼續下調)、代理人及公司充分準備和提前啓動的催化下,2024年實現開門“紅”可期。

國信證券金融團隊認爲,壽險行業負債端將持續深化產品結構的調整。隨着居民財富管理需求的提升,儲蓄型保險在“穩收益、長久期、可避稅”等方面仍具有絕對優勢,因此未來此類產品仍有較多需求釋放的空間。同時,從中長期來看,各險企也有望進一步推動“低保底+高浮動”的分紅險產品創設,通過浮動利率實現與客戶共擔投資風險,控制利差損,優化資產負債管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