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宣佈即將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馮德萊恩稱,全球市場充斥更便宜的中國電動汽車,其價格因鉅額補貼被人爲壓低,“扭曲”了歐洲市場。

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次日在出席巴赫瑞中秋晚宴發表的致辭中對此進行回應。盧沙野表示,中國電動汽車的價格優勢不是補貼造成的,而是中國企業不斷開展科技創新,持續構建和完善產業鏈的結果。

“物美價廉、性能優越的中國電動汽車出口歐洲市場,對歐盟綠色轉型將起到很大促進作用,對歐洲的消費者也是重大利好。”盧沙野提到,法國也打算用“生態獎金”的手段將中國電動汽車拒之門外。保護主義最終保護的是落後,希望歐洲國家謹慎行之。

海關總署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已超過日本,成爲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一季度中國出口汽車達107萬輛,同比增長58.1%。從出口方向來看,歐洲已是中國電動汽車的主要目的地。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對歐洲的汽車出口量佔整車出口總量的比例從2018年的5.7%升至39.1%,超過亞洲和北美市場。

“通常情況下,越是經濟不好的時候,貿易保護主義就越容易抬頭,希望給自己國內的產業創造機會,這已經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規律了。歐盟針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這項動作雖然比較突然,某種程度上也在意料之中。”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對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說,近年來中國電動汽車在國際市場上表現出很強的競爭力,自然也引起了包括歐盟在內各主要經濟體的關注。

就在馮德萊恩宣佈將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前,9月11日,歐委會發布2023年夏季經濟展望報告,將歐盟2023年經濟增長預期從春季展望報告預測的1.0%下調至0.8%,2024年經濟增長預期從1.7%下調至1.4%。報告分析,歐盟仍面臨多重經濟逆風,高利率、高通脹、烏克蘭危機的持續影響以及極端天氣事件等因素,將繼續構成歐盟經濟的下行風險。

江瀚直言,歐盟此次反補貼調查將對中歐雙方的汽車產業產生消極影響,屬於“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招式,一方面將對中國汽車產業造成直接影響,使對歐盟汽車出口受到整體衝擊。另一方面,歐洲汽車產業在新能源技術方面存在相對不足的情況,最近奧迪和上汽的合作,大衆入股小鵬汽車都是典型例證。反補貼調查阻礙中國電動汽車對歐出口,可能影響到歐洲傳統車企推動與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的技術合作。

德國是世界主要汽車出口國之一。9月初舉辦的慕尼黑國際車展開幕式上,德國總理朔爾茨表示,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將爲德國車企提供創新驅動力,而公平競爭可以刺激產業和創新。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在回應歐盟反補貼調查時表示,調查措施是以“公平競爭”爲名行保護自身產業之實,是赤裸裸的保護主義行爲,將嚴重擾亂和扭曲包括歐盟在內的全球汽車產業鏈供應鏈,並將對中歐經貿關係產生負面影響。中方敦促歐盟從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以及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的大局出發,與中方開展對話磋商,爲中歐電動汽車產業共同發展創造公平、非歧視、可預期的市場環境,共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中方將密切關注歐方保護主義傾向和後續行動,堅定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