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記者 黃宗彥 編輯 董興生

近日,工商銀行(SH601398,股價4.63元,市值1.65萬億元)發佈了2023年半年度社會責任(ESG與可持續金融)(ESG指環境、社會和治理)專題報告(以下簡稱“半年度ESG報告”)。

工商銀行稱,這是公司連續第三年發佈半年度ESG專題報告。報告分爲8個部分,全面展示了公司上半年ESG工作成效,重要數據和指標經過第三方鑑證。

實際上,工商銀行並非唯一一家披露半年度ESG相關報告的上市公司。

據每經品牌價值研究院不完全統計,自2022年以來,共有4家A股公司披露了半年度ESG相關報告,分別是工商銀行、三七互娛(SZ002555,股價20.76元,市值460.43億元)、藍色光標(SZ300058,股價7.55元,市值188.07億元)、川網傳媒(SZ300987,股價16.30元,市值28.26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與中財大綠金院“ESG行動派”數據平臺顯示,截至2023年6月底,已有33.28%的A股企業選擇主動披露ESG相關年度報告,但披露半年度ESG相關報告的公司卻不多見。有別於財務定期報告,半年度ESG相關報告呈現的非財務信息是否有必要在半年度或者更短的週期內進行披露?未來,披露半年度ESG相關報告是否會形成一種趨勢?

香港大學中國商學院ESG中心主任施涵博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目前,發佈半年度ESG相關報告是一種較爲少見的做法。但隨着ESG理念的不斷普及和推廣,以及ESG信息披露的不斷完善和提高,發佈半年度ESG相關報告有可能得到更多公司的採納。”同時,他也指出,在A股整體ESG年度報告披露率都還未超過40%的情況下,對於一些規模較小的公司,發佈半年度ESG報告並不是必要的,也不是現階段的重點。

國際知名ESG評級機構晨星Sustainalytics(可持續分析)大中華區市場主管朱碧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持相似觀點。她認爲:“建立系統性的ESG披露機制不是一蹴而就的,ESG報告發布計劃的設置也需要循序漸進。對一些目前在ESG披露方面還在初始階段的企業來說,半年度ESG報告更像是一道‘附加題’,在回答好年度ESG報告這道‘基本題’的基礎之上,做附加題才更有意義。”

4家公司披露相關報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日前通過Wind搜索“半年度ESG報告”、“半年度社會責任報告”、“半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等關鍵詞,顯示有4家A股上市公司發佈了半年度ESG相關報告,分別是工商銀行、三七互娛、藍色光標、川網傳媒。

其中,工商銀行與藍色光標均已連續第三年發佈,三七互娛爲今年首次披露,川網傳媒在2022年披露。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到,當前階段,A股並未實行強制披露ESG相關報告的制度。但隨着監管層與上市公司對ESG理念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ESG信披率逐年提高,“ESG行動派”數據平臺顯示,ESG信披率已達33.28%。不過,總體而言,披露水平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發佈半年度ESG相關報告背後的考量是什麼?

三七互娛日前書面回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發佈半年度社會責任報告,主要考慮的是進一步提升公司社會責任工作的披露頻率。我們留意到,目前各領域的企業中,披露半年度社會責任信息的還是比較少的,在我們文娛領域更是如此。作爲行業社會責任的引領者,我們也希望通過發佈半年度社會責任報告,帶動更多行業企業重視社會責任信息披露。”

施涵認爲,上市公司披露半年度ESG相關報告,可能有三個方面的原因,分別是響應資本市場需求、展示企業責任擔當以及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

同時,施涵也指出,這種半年度報告既有形式主義的成分,也有實際意義。

“形式主義的成分在於,一些上市公司可能只是爲了應付監管要求或者迎合投資者需求,而沒有真正將ESG理念與方法融入其業務實踐中,進而重塑其商業行爲。這導致其半年度ESG報告或可持續發展報告缺乏質量和深度,或者在相當程度上是重複其年度ESG報告的內容。從另一個視角看,實際意義則在於一些上市公司可能真正意識到了ESG對其發展的重要性,而且有能力和意願通過半年度ESG報告或可持續發展報告來傳遞其在ESG方面的價值觀和行動力,從而贏得利益相關方的認可和支持。”施涵進一步指出。

朱碧瑩認爲,發佈半年度ESG相關報告能夠體現出我國上市公司對ESG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提高。

“在ESG生態圈中,投資者、供應鏈、社區、媒體等各個利益相關方對於企業ESG信息的需求仍在增強。上述利益相關者在進行決策時,及時、準確、有效的ESG信息很有幫助。從這個角度看,上述披露是有實際意義的。”朱碧瑩如是表示。

“此外,從評級機構的角度,企業披露的ESG報告/CSR(社會責任)報告/可持續報告是重要的數據基礎,發佈年度或者半年度相關報告只是一個好的開始,而如何提升披露的質量,如何將披露內容聚焦於實質性議題,是值得思考的方向。”朱碧瑩進一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報告應及時更新進展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到,與定期財務報告不同,ESG相關報告目前沒有統一的披露標準,這就意味着,不同公司披露的報告在內容豐富程度、可讀性、數據可信度等方面有可能存在較大差異。

上述兩位專家也都對如何保證半年度ESG相關報告的內容質量存在一定疑問。

從慣性思維來看,半年度報告應該是年度報告的縮減版,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不論是結構、形式、內容,理論上都應遵循年度報告的整體風格和披露框架。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翻閱三七互娛的《2023年半年度社會責任報告》發現,報告內容更側重介紹技術和產品創新,以及業務場景拓展,在環境和治理方面表述較少。

對此,三七互娛解釋稱,公司半年度社會責任報告的主題是圍繞2021年9月發佈的“社會價值共創計劃”進行的,主要回應計劃中六大方向的工作:科技創新、鄉村教育振興、鄉村產業幫扶、產學研人才培養、員工職業發展和功能遊戲開發,目的是展現公司在攜手相關方助力人民美好生活方面的工作。

此外,三七互娛表示,對環境和治理方面的描述比較少,一是考慮到在公司的半年度財報中,已披露相關階段性的內容;二是這兩個領域的工作,公司會在年度社會責任報告裏重點闡述。針對半年度社會責任報告,希望做到一些差異化,有所側重地展示“社會價值共創計劃”的成果,而不是單純地重複一遍年度社會責任報告的內容。

那麼,對於一份有價值、高質量的半年度ESG相關報告而言,應該具備哪些要素?內容應該側重哪些方向?

在施涵看來,與年度ESG報告相比,半年報告應該側重3個關鍵點。

第一,報告應突出重大事件和變化。半年度ESG報告應該重點披露在過去六個月內發生或影響企業ESG績效的重大事件和變化,如政策法規的調整、風險事件的發生、戰略目標的修訂等,並說明這些事件和變化對企業ESG績效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和挑戰。

第二,報告應反映進展情況和中期成果。半年度ESG報告應該反映企業在執行其年度ESG計劃和目標過程中所取得的進展情況和中期成果,並與前一年同期進行比較分析,說明企業在提升ESG績效方面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以及採取或計劃採取的改進措施。

第三,報告應強調數據質量和可信性。半年度ESG報告應該強調數據質量和可信性,確保披露的數據準確、完整、及時、一致,並符合國際或行業的ESG標準和指標。半年度ESG報告應該儘可能採用定量數據來衡量和展示企業的ESG績效,並提供數據來源和計算方法的說明。半年度ESG報告還應該接受內部或外部的審計和驗證,以增強數據的可信性。

發半年度報告成爲趨勢?

從前述統計結果來看,工商銀行和藍色光標都已連續三年發佈了半年度ESG相關報告,但川網傳媒僅在去年披露過一次,至今未披露第二份半年度ESG相關報告。那麼,對首次披露半年度社會責任報告的三七互娛來說,未來是否還將繼續披露?

三七互娛表示,對企業而言,半年度CSR報告給了一個更加公開、更加有公信力的平臺,從上市公司披露的層面向相關方彙報公司社會責任工作的最新進展,也爲公司更加系統化、差異化地展現“社會價值共創”計劃成果提供了契機。

目前,有關部門並沒有對半年度ESG/CSR報告的發佈、形式或範圍作出強制要求,是否發佈取決於企業的自主考量,且不受上市與否影響。這對企業而言,意味着更大的自主探索和發揮空間,很可能成爲那些有意願提高ESG信息披露質量和溝通頻率的企業的選擇。

那麼,站在學術機構和評級機構的角度,半年度ESG相關報告會否成爲一種趨勢或潮流?報告本身是否真的具有意義和價值?

朱碧瑩認爲,監管機構對ESG信披的要求在逐步提高,這是一個全球範圍內的趨勢,這使得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意識到ESG報告的重要性,從這個角度,發佈ESG報告的企業數量會持續增加。此外,半年度ESG報告是一個有效的溝通工具。和企業財務情況類似,企業的ESG表現可能在半年週期中出現重要變化,這種情況下,企業發佈半年度ESG報告能夠有效將這些信息傳遞給利益相關方。

“例如,隨着企業ESG表現的持續改善,這些積極的變化可能在半年度ESG報告中得到體現。投資者可能因此將該企業納入其投資組合或增加對該企業的持倉,這有助於提高企業的市場價值。因此,從長期來看,作爲財務信息之外又一重要衡量維度,ESG信披的質量和頻率都有增加的可能,這也有助於推動可持續發展和社會責任的進一步履行。”

施涵分析表示,上市公司發佈半年度ESG相關報告會否形成趨勢或潮流,將取決於4個因素。

第一是監管政策的變化,比如監管部門出臺更加嚴格和具體的要求,強制或鼓勵上市公司發佈半年度ESG相關報告,並對其進行監督和評價。

第二是投資者需求的變化,比如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ESG信息披露有更高的期望和要求,特別是對其及時性、透明度、可比性等方面有更高的標準,並通過投資決策和行爲來影響上市公司的市場表現。

第三是企業自身的變化,比如企業自身意識到了發佈半年度ESG相關報告對其發展的好處和價值,並有能力和意願通過半年度ESG相關報告來展示其在ESG方面的優勢和進步,與利益相關方進行有效溝通和互動。

第四是ESG環境的變化,比如ESG環境發生重大的變化,包括氣候危機、治理危機等,對上市公司的ESG績效和風險產生重大的影響和挑戰。在這些條件下,發佈半年度ESG相關報告就有可能形成一種趨勢。

施涵進一步分析表示:“目前,發佈半年度ESG相關報告還是一種較爲少見的做法,但隨着ESG理念的不斷普及和推廣,以及ESG信息披露的不斷完善和提高,發佈半年度ESG相關報告有可能得到更多公司的採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