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座城市邁入特大城市行列。

近日,“蘇州發佈”就網傳“蘇州工業園區併入姑蘇區”發佈情況說明稱,從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查詢到,近期國家統計局對全國城鄉(含開發區)分類代碼進行了更新,蘇州城區的統計口徑包括蘇州工業園區,其下轄社區的城鄉代碼由鎮中心區(121)改爲主城區(111)。婁葑街道、勝浦街道、唯亭街道、斜塘街道、金雞湖街道下轄各個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都已改成了111。此調整並非是區劃調整,只是統計口徑的調整。

蘇州工業園區下轄社區的城鄉代碼已由鎮中心區(121)改爲主城區(111),意味着這些區域的常住人員可列入城區常住人口。

“蘇州發佈”還表示,按照此次調整的統計口徑,以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佈的常住人口數據來算,蘇州城區常住人口爲512.51萬人。

這意味着蘇州已正式躋身特大城市行列。

城市人口不等於城區人口

我國的衆多城市是如何分類的?

對於不瞭解城市分類標準的人來說,常常感到困惑的一個問題是,一些城市的常住人口已經超過1000萬人(例如2022年石家莊市常住人口爲1122.35萬人),卻仍然不被算作特大城市。其原因是,城市的常住人口是按照行政區劃來統計的,包括這個城市裏的鄉村人口;而特大城市常住人口的統計口徑是城區人口。

此次國家統計局對統計口徑的調整,就涉及了這一點。

所謂統計用區劃代碼和城鄉劃分代碼,是指國家統計局開展統計調查的區劃範圍。

此代碼共有15位,左起1-12位表示統計用區劃代碼,13-15位表示城鄉分類代碼。城鄉分類代碼是劃分社區或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屬於城區還是鄉村的依據。其中,111表示主城區,112表示城鄉結合區,121爲鎮中心區,122爲鎮鄉結合部,123爲特殊區域,210爲鄉中心區,220爲村莊。

只有城鄉分類代碼爲111和112的區域纔是城區,只有居住在這個範圍內的常住人口才被統計爲城區常住人口。

我國的衆多城市,按城區人口的標準來分類,根據國務院在2014年10月印發的《國務院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的城市爲超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城市爲特大城市。

蘇州正式躋身特大城市行列

2021年9月,國家統計局根據2020年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通過《求是》雜誌發佈了全國超大和特大城市名單。

根據上表數據,彼時,全國共有七個超大城市: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成都、天津;共有14個特大城市:武漢、東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瀋陽、青島、濟南、長沙、哈爾濱、鄭州、昆明、大連。

根據2020年人口普查數據,蘇州市常住人口爲1275萬人,其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有1042萬人,佔81.72%。但上表的特大城市名單里居然沒有蘇州,這是什麼原因呢?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編制的《2020中國人口普查分縣資料》顯示,2020年蘇州城區常住人口爲399.12萬人,確實沒有達到特大城市所需的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人的門檻。原因是,當時所統計的蘇州城區人口,沒有包括蘇州工業園區的113多萬常住人口。

由於蘇州工業園區早期獲得的統計代碼是“鎮中心區”(分類代碼121),而不是“主城區”(分類代碼111)和“城鄉結合區”(分類代碼112)。按照當時的城鄉分類代碼,蘇州工業園區不屬於城區。

因此,此次國家統計局調整城鄉分類代碼,把蘇州工業園區的人口也納入城區人口的統計範圍,以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佈的常住人口數據來算,蘇州城區常住人口爲512.51萬人。這意味着蘇州正式躋身特大城市行列。

2022年,蘇州的GDP在全國城市中排名第六,常住人口也早已超過1000萬人。因此,蘇州的經濟實力不但超過其他特大城市,也超過成都和天津等超大城市。

合肥有望進入特大城市行列

此次國家統計局也調整了合肥市的城鄉分類代碼。

2020年,合肥下轄的合肥新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新站區)、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高新區)、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經開區)這三個園區的分類代碼是121和123,沒有納入城區人口的統計範圍。

而此次國家統計局調整城鄉分類代碼,把上述三個園區大部分街道的分類代碼改爲111。這意味着相關區域的常住人口也納入城區常住人口統計,因此合肥的城區常住人口數據也將比之前有較大幅度增加。

根據《2020中國人口普查分縣資料》,合肥城區常住人口爲377.76萬人,距離500萬人尚有約122萬人的差距。

根據合肥市統計局發佈的數據,2022年合肥市常住人口爲963.4萬人,其中新站區常住人口爲49.6萬人,高新區常住人口爲29.8萬人,經開區常住人口爲58.9萬人。這三個園區的常住人口合計爲138.3萬人。可見,如果這三個園區的分類代碼都改爲111或112,那麼合肥就躋身特大城市行列了。

不過,查詢國家統計局網站發現,上述三個園區並非所有街道的分類代碼都改爲111或112。例如,高新區屬下的天樂社區有四個居委會,2020年的分類代碼均爲121,這次有三個居委會的分類代碼改爲111,但仍然有一個居委會的分類代碼保持原來的分類代碼121。這意味着,天樂社區仍然有一個居委會的人口不被統計爲城區人口。

由於暫時沒能獲得每個居委會的常住人口數據,所以暫不清楚按照調整後的城鄉分類代碼,合肥城區常住人口是否已超500萬人。但即使合肥城區人口現在還沒達到500萬人,也是非常接近這個數字了。

近年來,合肥人口增長十分迅速,2022年合肥常住人口比上一年增加16.9萬人,比安徽全省的14萬增量還多。

作爲中部省會城市,合肥對於大學畢業生有很強的吸引力。

今年2月,安徽省教育廳官網發佈的《2022年安徽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報告》顯示,2022年安徽全省普通高校畢業生44.69萬人,超過70%的畢業生在省內就業。省內地級市中,合肥吸納了近一半的省內就業畢業生。

南寧距特大城市僅一步之遙

除了合肥以外,南寧也有望跨入特大城市行列。

《2020中國人口普查分縣資料》顯示,南寧市城區常住人口爲456.75萬人,距離500萬人僅有約43萬人的差距。

南寧作爲廣西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對周邊人口有較大吸引力。近年來,南寧市常住人口持續增加。根據南寧市統計局發佈的數據,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83.2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8.03萬人;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89.1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89萬人。

南寧全市的常住人口已經接近900萬,但由於南寧市的邕寧區等市轄區的部分社區城鄉分類代碼不是111或112,導致南寧市城區常住人口距離500萬尚有一步之遙。

如果保持近年來的人口增長勢頭,南寧有望在不遠的將來實現城區人口超過500萬人,躋身特大城市行列。

事實上,廣西“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也提出,廣西將高標準建設南寧都市圈,建成城區常住人口超500萬的特大城市,形成1小時高鐵經濟圈。

目前我國的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大部分是直轄市或省會城市,也是全國性中心城市或區域性中心城市,這些城市對於帶動全國和區域經濟發展,扮演着重要角色。

我國的許多重大國家戰略,往往都向超大和特大城市傾斜。

例如,今年7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的指導意見》,明確將“羣衆需求迫切、城市安全和社會治理隱患多”的城中村作爲改造重點。在超大特大城市改造城中村,不僅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也將成爲提振內需潛力的重要路徑。

未來,將有更多城市躋身特大城市行列。

文/何亞福(人口學者)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