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爾街見聞

  國際清算銀行(BIS)指出,對沖基金的基差交易在增長,2年期等期限的美債空倉規模近幾周升至創紀錄高位。

被稱爲“全球央行的央行”的國際清算銀行(BIS)新近發佈的季度報告警告,對沖基金的槓桿押注增加可能導致美國國債市場交易混亂。

具體來說,BIS報告指的是所謂的基差交易,也就是對沖基金尋求利用美國國債價格和對應標的期貨價差套利的一種交易。

報告稱,“目前美國國債期貨槓桿空頭頭寸的積累是一個值得監控的金融漏洞,因爲它可能引發保證金螺旋式上升。保證金去槓桿化如果無序,就有可能擾亂核心固定收益市場。”

美國證券業和金融市場協會(SIFMA)數據顯示,在25萬億美元規模的美國國債市場中,8月的日均成交量爲7500億美元。

在2020年3月新冠疫情初期,基差交易平倉、去槓桿就曾導致美國國債和回購市場市場動盪,迫使美聯儲出手,購買1.6萬億美元國債。一些市場參與者之前就擔心這種情形可能重演。

本次BIS報告援引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數據證明對沖基金的基差交易增長。報告提到,包括兩年期美債在內,一些期限的美國國債期貨空倉規模近幾周升至創紀錄高位。

目前沒有明確的數據可以展示基差交易的規模,外界一般將CFTC每週持倉報告的美債期貨空頭頭寸視爲替代指標,回購市場的借款水平也是受關注。BIS估算,美債期貨的空倉規模約爲6000億美元。

因爲美債現貨和氣候的價差通常很小,所以對沖基金要大舉活力就得大量上槓杆。雖然大部分槓桿都體現在鮮花市場的多頭頭寸,但BIS的報告強調了期貨市場的槓桿。目前期貨市場的槓桿已經高企,5年期美債是70倍,10年期是50倍,不過都低於新冠疫情前水平。

BIS是最近又一家警告對沖基金在債市押注可能引發金融風險的機構。

上月美聯儲的經濟學家在報告中就警告了基差交易的潛在風險,因爲在基差交易量增長時,美國國債市場正因美聯儲加息帶來的利率上升和未來貨幣政策動向不確定而波動。

本月稍早美聯儲經濟學家又發報告稱,在回購融資成本上升的情況下,存在基差交易倉位迅速平倉的風險,那將加劇市場壓力,可能導致國債市場波動加劇,並放大國債、期貨和回購市場的混亂。

也是本月,國際組織金融穩定委員會(FSB)警告,合成槓桿高的對沖基金是金融市場不確定的潛在來源。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