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国货圈热闹非凡,不少老牌国货迎来流量和销量的双重高光时刻。网友热评:小说中的商战——违法且致命,现实里的商战——合法但有病 。

不过热闹之后,国货们想要实现长足的稳定发展,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医药圈也是如此。从原料药、低端仿制药到高端仿制药、Me too新药、Fast follow新药的进阶历程,本土药企跟随时代不断发展创新,取得了丰硕的进步与成绩,不过,还需努力。

4 VS 6,本土药企尚需努力

据药融云数据库,2022年院内市场销售额TOP10企业中,本土药企仅占据4席,分别为江苏$恒瑞医药(600276)、齐鲁制药、扬子江药业正大天晴药业;其余6家企业均为外企,分别为阿斯利康、罗氏、诺华制药、拜耳、辉瑞以及诺和诺德。

2022年院内市场销售额TOP10企业

若将目光移至细分领域,抗肿瘤药与免疫机能调节药、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系统用感染药、呼吸系统用药等热门用药领域中,榜首均由辉瑞、阿斯利康、诺和诺德等跨国药企所占据。本土药企想要逐步提升市场竞争力,除了依靠仿制药以及销售团队及本土优势,更重要的则是保持创新研发进化能力,不断的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品。

药企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研发的竞争。

今年21款新药上市,恒瑞、贝达成最大赢家

2023年以来,已有21款国产1类创新药上市,其中$贝达药业(300558)恒瑞为国内获批新药数最多的药企。从适应症来看,抗癌药占比最多,共有9款,其中5款均为肺癌(4款非小细胞肺癌,1款小细胞肺癌);其次为新冠治疗药物,有3款。

恒瑞医药今年获批PD-L1药物阿得贝利单抗和糖尿病用药磷酸瑞格列汀,前者还是首个获批小细胞肺癌的国产PD-L1药物,为国产新药的又一突破。至此,恒瑞已有15款创新药获批上市,仅2021年以来就上市8款创新药,其中自研药为6款。据恒瑞医药2022年财报,2022年恒瑞医药研发投入达63.46亿,占营业收入的29.83%,再创历史新高。

贝达药业今年已斩获甲磺酸贝福替尼胶囊伏罗尼布片2款创新药。其中贝福替尼是国内第3款,全球第6款获批上市的第三代EGFR-TKI。我国也因此成为三代EGFR-TKI获批数量最多的国家。近年来贝达药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即使在利润下滑的2021年和2022年,研发投入也是有增无减。目前贝达药业已拥有5款创新药上市,以及40余项丰富且有梯度的研发管线,其中有超过16款已处在临床试验阶段。

报产不断,创新收入与研发费用齐飞

据国内已上市药企2023年中报披露情况,今年上半年top15研发费用支出总额达260亿人民币,约36亿美元。除了和黄医药、君实生物和信达生物研发费用支出同比下降以外,其他均保持增长,部分药企研发费用比增长超过20%。

其中,百济神州研发费用支出最高,近60亿元;其次为中国生物制药,研发费用达到26亿元。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来看,纯创新药企百济、君实、信达、再鼎等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在34-142%,非常之高。

高额的研发投入,也带来了丰硕的产出与现金收益。

2023年上半年,$百济神州-U(688235)、恒瑞医药创新药收入分别达到67亿元和50亿元,信达生物和再鼎医药也分别达25亿元和10亿元,创新药物收入正逐步成为驱动公司的总营收正向增长,缩窄亏损的重要因素。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国产创新药实现“出海”。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30日,2023年已有20款国产创新药实现了license-out(海外授权)接近去年整年27项的交易数量,已披露总金额达143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三倍多。其中百力司康卫材关于BB-1701的合作协议里,交易金额高达20亿美元。中国创新药企业license-out交易日趋活跃,交易数量、金额及项目种类方面呈逐年增高态势。

而在国内,在持续的研发投入下,药企勇于创新的底气显然更足。还有更多国产创新药排队等候上市。据药融云粗略统计,截至9月14日,今年国内企业申请新药临床试验品种数量超700个;有47款国产1类新药(含化药、生物药、中药)申报上市,其中正大天晴、恒瑞、海思科等药企申报最多。

2023年1类新药报产概况(部分)

以2015年国务院“44号文”(《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为标志,我国创新药行业开始迅猛发展,自2015年至今已有8年,这8年来创新药行业发展的国内背景发生了重大变化。创新力量不断觉醒,下一波浪潮正在翻涌而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优质好药,能顺利走上临床,见证中国新药的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