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選股難度越來越大的背景下,主動型基金選手戰勝指數基金也愈加困難,這使得今年以來有高達4000億元的資金淨買入指數基金。

大量資金湧入ETF等指數基金產品上,而主動型基金資金增量卻不足的反差,在相當程度上反映出A股市場的“底部”大概率屬於“區域”而非一個關鍵的“節點”。多位公募基金經理在剛剛舉行的雪球基金峯會上認爲,A股市場已進入底部,但該底部是區域而非點,這意味着只有極少數人能把握底部機會,但ETF等指數基金產品在這種是面非點的底部有着更大的操作優勢。

主動型產品戰勝指數基金概率小

Wind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市場前十強的股票型基金中有八隻產品爲指數型基金,而在包括混合型基金在內的全市場基金業績排名的四強中,指數基金也佔據了一半的席位。這一數據也意味着,經驗豐富的基金經理想在全市場中戰勝指數基金的概率並不大,甚至會變得越來越困難。

敏銳的資金也已意識到選擇一位經驗豐富的基金經理,或許不如選擇一隻簡單的指數基金,尤其當“經驗豐富”已使得許多基金經理在最近幾年的選股中出現巨大的業績損失,與此相關的是,Wind數據顯示,主動型基金的資產規模持續縮水之際,今年以來已有超過4000億資金淨流入到股票型ETF,這已接近2022全年數據的兩倍。

在剛剛舉行的2023雪球指數基金領袖峯會上,華夏基金數量投資部執行總經理、基金經理徐猛表示,在過去兩三年內被動投資的指數基金產品規模一直在上漲當中,而主動型基金產品的規模在走跌,尤其是芯片賽道的指數基金產品規模增加很多,醫藥類指數基金的規模也出現明顯的增長,但是這些賽道的主動型基金產品的規模增加反而比較少。

爲什麼資金沒有跟隨基金經理的明星效應,而是開始將資金投向指數基金產品上,其中的原因或與A股市場的投資難度加大有關。

“現在股票的投資者開始買指數產品、開始買ETF,背後的邏輯就是個股加上指數的難度加大,我們做了一些統計,過去幾年把股票上漲的個數和整個A股的流通股指數進行對比,從十年的角度來講,只有30%的個股跑贏市場。”徐猛說,從收益的角度來看,過去半年或是過去一年、過去兩年主動型基金的超額收益難度比較大,被動投資者相對來講貝塔收益還比較確定,從超額收益進行對比,過去幾年主動基金的超額效益比較小,或者說很難跑贏被動指數,舉例消費類的主動基金產品看,整個消費主動基金的平均收益很難戰勝真正消費指數,這使得越來越多的主動型基金持有人轉而投資指數基金。

主題投資越模糊基金選股越難

主題投資在A股越來越盛行以及該類投資模糊不清的特點,也使得依靠選股的主動型基金經理選手,難以在業績上媲美廣泛覆蓋的指數基金。

人工智能賽道在指數基金、主動選股上的業績分化,就是一個突出的典型。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在今年上半年的投資中,有基金經理滿倉人工智能不僅分文未賺,反而滿倉“踏空”人工智能後出現明顯的業績損失。滿倉人工智能卻踏空行情的現象,也正是指數基金對基金經理選股構成的一大優勢。

“原因很簡單,產業發展初期的時候一切還是很模糊的,沒有那麼清楚的時候大家就會買指數、買行業。”易方達基金指數投資部高級基金經理成曦在雪球基金峯會上認爲,當一個產業的阿爾法可以被細分行業、龍頭個股解釋的時候,編制指數是可以佔優勢的,因爲它的權重可以超過主動基金10%的上限。

此外,底部“是區域而非點”的特徵,也使得ETF等指數產品相對主動型選手有着更強的優勢。

鵬華基金量化投資部總經理蘇俊傑則認爲,ETF投資相對於主動型基金產品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和適用性,一些ETF可能是股票替代,一些ETF則可能是主動型基金的替代,其在配置角度上適合不同需求類型的投資者,尤其是最近的股票市場中,大概率判斷中國是底部,美國是頂部,但底部往往是一個區域,不是一個點,也不是大多數人能把握住的,只有極少數人能把握住,這樣“屬於區域而非點”的投資位置,比較適合ETF的佈局,並且這種ETF的底部操作不會有大的風險,而機會可能更多。

底部時間長,更適合指數投資

那麼在A股市場風格詭異切換,投資者應如何把握已經見底卻難以一蹴而就的市場?

銀華基金王帥在雪球基金峯會上認爲,未來A股市場的投資還是要堅持配置+分散,也即“核心+衛星”策略。比如在上半年,資金關注低估值、高分紅的中字頭企業是上半年幾個月時間關注的焦點,下半年開始又在關注科技、成長,這種反覆的風格變化不妨在覈心加衛星策略裏具體落地,可以把這兩個極端風格的產品搭配起來,可以把低估值、高分紅的基金產品做底倉,而科技成長,無論是標普、納指或者A股的科創100ETF,可以將其作爲衛星策略的構成標的,以適應市場風格的激烈變化。

“我同樣認爲當前的底部區域不一定是特定的某一天。”國泰基金王玉也強調,上一次反彈基本上是V形反彈,那次的反彈內在原因,主要受制於疫情顯而易見的因素,而之後市場在今年4月底經濟基本面觸底之後,市場反應的是更偏長期的問題,市場可能有點過度反應,把長期的問題短期化,進行非常悲觀的假設。

王玉稱,最近北向資金的流出對市場的影響比較大,政策一直在出,但是市場資金的反應沒有想象中那麼熱烈,每次反攻之後都有回落,也影響了投資者的熱情,市場有可能把下跌歸咎於基本面了。這也是一種市場過度反應,預期市場會在合適時機進行糾偏。

工銀瑞信基金趙栩表示,判斷A股市場已經進入底部區域,政策底也已經出現,但考慮到今年是存量博弈的市場,市場沒有足夠的資金去覆蓋和關注,尤其是這種情況可能還會持續不短的時間,股票市場可能會有所反覆,但它歸根到底也大致屬於底部區域的波動,判斷絕大多數的投資者沒有足夠決心All in,因此更可行的方式,如果看好A股市場的底部投資機會,可以適當進行分散化的小額投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