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證券發佈研究報告稱,維持贛鋒鋰業(01772)“增持”評級,目標價54.6港元,建議投資者關注。公司是全球鋰鹽龍頭,打造“鋰資源+鋰鹽+電池生產及回收”產業鏈閉環。從長期來看,贛鋒權益鋰資源佔比提升、鋰資源優勢逐步兌現,鋰鹽產能大幅擴充,龍頭地位穩固;公司擴充儲能及動力鋰電池產能,打造第二增長曲線。

興業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2023H1業績符合預期,海外氫氧化鋰長單佔優,鋰電池毛利率提升:

收入:2023H1公司營收同比+26.5%至181.1億元,其中鋰鹽、電池、其他收入各佔75.6%、22.5%、2.0%。2023H1,贛鋒鋰鹽銷售收入同比+14.1%至136.9億元;期內,鋰行業市場需求波動、鋰電下游客戶控制產成品及鋰鹽庫存,贛鋒鋰鹽產銷受到一定影響,同比大致持平;同時,國內鋰鹽價格波動、均價下調,但海外氫氧化鋰需求良好、價格相對堅挺,贛鋒氫氧化鋰海外長單佔比高,存在售價優勢,且2022H1公司鋰鹽銷售均價稍低;由此,公司2023H1鋰鹽收入同比提升。2023H1,贛鋒電池銷售收入同比+116.4%至40.7億元,系因儲能電池產能逐步釋放、出貨量同比提升。

毛利:2023H1,公司毛利41.3億元,同比-52.3%、環比-64.7%;毛利率22.8%,同比-37.7pcts、環比-20.5pcts。其中,鋰鹽毛利率24.2%,同比-44.2pcts、環比-24.9pcts,系因澳洲鋰精礦均價上漲,而公司持股的Marion項目按權益法入賬,並不抵減鋰鹽銷售成本。同期,贛鋒鋰電池業務毛利率19.1%,同比+3.8pcts、環比+1.9pcts,推測部分受益於規模效應。

歸母淨利潤:2023H1,公司歸母淨利潤58.8億元,同比-19.0%(減少13.8億元),環比-55.6%(減少73.7億元)。歸母淨利潤降幅低於毛利降幅,系因:1)非經常性收益。公司港股口徑下的其他收入及收益2023H1爲22.7億元,同比+19.7億元、環比+13.0億元,部分受公司持有的PilbaraMinerals等股票價格波動影響。2)合營企業投資收益增加。2023H1爲16.2億元,同比+7.1億元,環比+2.9億元,推測主要由於持股50%的Marion鋰精礦利潤釋放。

打造“鋰資源+鋰鹽+電池生產及回收”產業閉環。贛鋒的權益鋰資源供給內部生產,穩居鋰鹽龍頭,鋰電池業務爲第二增長曲線,看好其長期發展空間。

鋰鹽:權益資源佔比有望提升,鋰鹽產能擴充。截至2023H1末,贛鋒持有的權益鋰資源超4,700萬噸LCE,穩居全球第一梯隊;碳酸鋰、氫氧化鋰、金屬鋰設計產能各爲81,000、81,000、2,150噸,合計164,150噸,另有氯化鋰、丁基鋰、氟化鋰產能。從長期來看,隨着Marion擴產、Goulamina產出鋰精礦,以及Cauchari-Olaroz、Mariana、PPG等海外一體化項目陸續投產,贛鋒權益鋰資源佔比有望從2021年的30%逐步升至2025年的70%左右,平滑鋰鹽成本;此外公司計劃在2030年或之前形成總計年產不低於60萬噸LCE的鋰產品供應能力。從2023年增量來看,Marion鋰精礦產能由45-48萬噸/年擴爲90萬噸/年,新增產能正在爬坡;阿根廷Cauchari-Olaroz鹽湖一期4萬噸碳酸鋰產能2023Q2投產,已產出首批碳酸鋰產品,隨着後續產能爬坡及產線優化,預計將逐步產出電池級產品。

鋰電池:持續放量,盈利良好,打造第二增長曲線。贛鋒鋰離子電池、固態電池、消費類、TWS電池多點佈局。2022年公司動力及儲能鋰電池出貨超6GWh;2023H1公司業務結構中,電池收入佔22.5%、毛利佔18.8%,分別同比+9.3、+15.5pcts。截至2023H1末,贛鋒動力及儲能鋰電池產能20GWh,其中江西新餘磷酸鐵鋰電池11GWh、固液混合動力鋰電池4GWh,江蘇蘇州工業車輛用動力與儲能電池1GWh,廣東東莞兩輪車、戶外儲能及家庭儲能產能4GWh。此外,公司現有51GWh鋰電池產能在籌劃或建設,其中江西新餘6GWh、重慶20GWh、東莞10GWh、呼和浩特敕勒川10GWh、襄陽5GWh。

風險提示:鋰價波動,海外鋰資源政策風險,產能擴充不及預期,訂單履約風險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