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称,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瑞石生物被传经营停摆,计划解散。

据悉,9月15日下午,瑞石生物举行内部会议,决议中止经营活动,由恒瑞成立工作组接管;遣散部分员工,方案未定。

事发突然,瑞石与恒瑞均未给出官方回应。若确认,这是恒瑞孵化创新药企的一次受挫。

据恒瑞知情人士透露,瑞石生物体量不大,仅百来名员工,对2800亿元市值的恒瑞来说,影响有限。

恒瑞的转型之路,依然在继续。

解散风波

天眼查显示,成立于2018年的瑞石生物注册资本达到1亿美元,由恒瑞孵化成立,专注自身免疫疾病创新药的研发。

2019年年底,恒瑞医药创始人孙飘扬以9500万美元收购香港瑞石医药95%股份,瑞石正式成为恒瑞子公司。孙飘扬出任瑞石董事长,恒瑞董事、副总经理张连山担任董事。

据悉,瑞石在融资与研发方面进展顺利,去年5月完成近1亿美元A轮融资,由华盖资本及首都大健康基金共同领投,楹联健康基金、张江浩等跟投。

产品上,瑞石也手握重磅新药——JAK1抑制剂SHR0302片,适用于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成人患者。“目前尚未有国内企业自研的JAK1抑制剂获批上市,预计是一款十亿级别的大爆品。”有业内人士透露,SHR0302已开展的临床研究,适应证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特应性皮炎、斑秃、银屑病关节炎等,其中大多数进入III期临床。

今年8月,恒瑞已提交SHR0302片药品上市许可申请,并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知情人士称,其他适应证的研发仍在正常进行,估计不会受此次风波的影响。

外界猜测,瑞石的解散,在于资本市场不买单,股东方提前退出。

外拓突围

从转型创新药起,恒瑞面临集采和研发双重压力,已苦熬两年有余。

孙飘扬原本退居二线,2021年重回董事长之位,定下的新目标,是打造跨国制药集团。

上半年,恒瑞向海外授权了两款产品——分别是自主研发的EZH2抑制剂SHR2554,交易额约7.06亿美元;以及1类新药SHR-1905注射液,交易额超10亿美元,刷新了恒瑞创新药海外授权的最高纪录。前者在1月已纳入国内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用于复发或难治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后者5月获批开展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适应证的临床试验,处于临床II期。

一位医药分析师表示,恒瑞拥有丰富管线,加快海外授权是其优势所在。

恒瑞的出海速度也在加快。

今年5月,其子公司的创新药Edralbrutinib片,获得美国FD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认定,用于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适应证,有望加快推进临床试验及上市注册进度。

8月,恒瑞提交的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艾瑞卡)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艾坦),用于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肝细胞癌患者一线治疗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获美国FDA正式受理。

转型苦熬

今年1-6月,恒瑞医药营收111.68亿元,同比增长9.19%;净利润23.08亿元,业绩回稳。尤其是二季度,恒瑞的营收同比增长19.51%,9个季度之后,增速恢复到两位数。

财经评论员王赤坤表示,集采背景下,药企间授权引进合作的数量成倍增加,试图进入新的细分市场。

由仿转创的过程中,恒瑞也遭遇“青黄不接”的挑战。“从仿制药时期走来的老牌制药公司,要走创新这条路,会有更多‘包袱’,既要管好钱袋子,也要创新交付。”上述分析师解释道。

孙飘扬回归后,恒瑞的重点放在降本增效、加速创新的转型,同时压减销售费用,尤其是仿制药部分的支出。

2023年前6个月,恒瑞累计研发投入30.58亿元,其中费用化研发投入23.31亿元,同比增长6.73%。同时大力精简销售队伍,销售人员数量从2020年的17138人,降至去年底的10392人。只是,1-6月,销售费用36.78亿元,仍同比增长12.61%。按照恒瑞的说法,调整将会继续。

为了彰显对创新药转型的决心,孙飘扬还制定了挂钩创新药数据的激励政策,以创新药收入、新分子IND获批数、创新药NDA受理三项指标,给出未来5年内管线数量和推进速度。

2022年超额完成目标,100%解锁了股权激励,今年压力也不大,唯一没有完成过半的是创新药收入,完成率为47.7%。

“如果Q3恢复到20%左右的增长,就意味着集采影响消退,创新药策略初获成功。”分析师认为,三季报将能验证恒瑞是否真正回暖。韩 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