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稱,江蘇恆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瑞石生物被傳經營停擺,計劃解散。

據悉,9月15日下午,瑞石生物舉行內部會議,決議中止經營活動,由恆瑞成立工作組接管;遣散部分員工,方案未定。

事發突然,瑞石與恆瑞均未給出官方回應。若確認,這是恆瑞孵化創新藥企的一次受挫。

據恆瑞知情人士透露,瑞石生物體量不大,僅百來名員工,對2800億元市值的恆瑞來說,影響有限。

恆瑞的轉型之路,依然在繼續。

解散風波

天眼查顯示,成立於2018年的瑞石生物註冊資本達到1億美元,由恆瑞孵化成立,專注自身免疫疾病創新藥的研發。

2019年年底,恆瑞醫藥創始人孫飄揚以9500萬美元收購香港瑞石醫藥95%股份,瑞石正式成爲恆瑞子公司。孫飄揚出任瑞石董事長,恆瑞董事、副總經理張連山擔任董事。

據悉,瑞石在融資與研發方面進展順利,去年5月完成近1億美元A輪融資,由華蓋資本及首都大健康基金共同領投,楹聯健康基金、張江浩等跟投。

產品上,瑞石也手握重磅新藥——JAK1抑制劑SHR0302片,適用於活動性強直性脊柱炎成人患者。“目前尚未有國內企業自研的JAK1抑制劑獲批上市,預計是一款十億級別的大爆品。”有業內人士透露,SHR0302已開展的臨牀研究,適應證有類風溼性關節炎、潰瘍性結腸炎、特應性皮炎、斑禿、銀屑病關節炎等,其中大多數進入III期臨牀。

今年8月,恆瑞已提交SHR0302片藥品上市許可申請,並獲得國家藥監局受理。知情人士稱,其他適應證的研發仍在正常進行,估計不會受此次風波的影響。

外界猜測,瑞石的解散,在於資本市場不買單,股東方提前退出。

外拓突圍

從轉型創新藥起,恆瑞面臨集採和研發雙重壓力,已苦熬兩年有餘。

孫飄揚原本退居二線,2021年重回董事長之位,定下的新目標,是打造跨國製藥集團。

上半年,恆瑞向海外授權了兩款產品——分別是自主研發的EZH2抑制劑SHR2554,交易額約7.06億美元;以及1類新藥SHR-1905注射液,交易額超10億美元,刷新了恆瑞創新藥海外授權的最高紀錄。前者在1月已納入國內突破性治療品種名單,用於復發或難治的外周T細胞淋巴瘤;後者5月獲批開展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適應證的臨牀試驗,處於臨牀II期。

一位醫藥分析師表示,恆瑞擁有豐富管線,加快海外授權是其優勢所在。

恆瑞的出海速度也在加快。

今年5月,其子公司的創新藥Edralbrutinib片,獲得美國FDA授予的孤兒藥資格認定,用於治療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適應證,有望加快推進臨牀試驗及上市註冊進度。

8月,恆瑞提交的注射用卡瑞利珠單抗(艾瑞卡)聯合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艾坦),用於不可切除或轉移性肝細胞癌患者一線治療的生物製品許可申請,獲美國FDA正式受理。

轉型苦熬

今年1-6月,恆瑞醫藥營收111.68億元,同比增長9.19%;淨利潤23.08億元,業績回穩。尤其是二季度,恆瑞的營收同比增長19.51%,9個季度之後,增速恢復到兩位數。

財經評論員王赤坤錶示,集採背景下,藥企間授權引進合作的數量成倍增加,試圖進入新的細分市場。

由仿轉創的過程中,恆瑞也遭遇“青黃不接”的挑戰。“從仿製藥時期走來的老牌製藥公司,要走創新這條路,會有更多‘包袱’,既要管好錢袋子,也要創新交付。”上述分析師解釋道。

孫飄揚迴歸後,恆瑞的重點放在降本增效、加速創新的轉型,同時壓減銷售費用,尤其是仿製藥部分的支出。

2023年前6個月,恆瑞累計研發投入30.58億元,其中費用化研發投入23.31億元,同比增長6.73%。同時大力精簡銷售隊伍,銷售人員數量從2020年的17138人,降至去年底的10392人。只是,1-6月,銷售費用36.78億元,仍同比增長12.61%。按照恆瑞的說法,調整將會繼續。

爲了彰顯對創新藥轉型的決心,孫飄揚還制定了掛鉤創新藥數據的激勵政策,以創新藥收入、新分子IND獲批數、創新藥NDA受理三項指標,給出未來5年內管線數量和推進速度。

2022年超額完成目標,100%解鎖了股權激勵,今年壓力也不大,唯一沒有完成過半的是創新藥收入,完成率爲47.7%。

“如果Q3恢復到20%左右的增長,就意味着集採影響消退,創新藥策略初獲成功。”分析師認爲,三季報將能驗證恆瑞是否真正回暖。韓 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