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新浪財經2024基金高質量發展大會隆重啓幕!監管層、頂流經濟學家、逾20位公募基金掌門人、近百位基金經理、近30位當紅人氣財經大V相聚鵬城,共話基金行業發展與基金投資新機遇!

本屆基金高質量發展大會主題爲“助力新質生產力 共赴高質量發展”。在“新國九條”得引領下,資本市場已成爲企業融資和推動經濟轉型的關鍵平臺,而新質生產力則是經濟向高質量、高效、公平、可持續和安全發展的核心動力。本屆活動,竇玉明、王凡、齊斌、王一平等資管行業大佬;劉煜輝等頂流經濟學家;郭磊、劉晨明等賣方研究大佬;梁杏、王羣航、李文良等投研大咖蒞臨現場,百位重磅嘉賓齊聚,共同見證行業榮譽,共議未來投資風向,思辨如何助力新質生產力!

廣發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劉晨明會上表示,A股投資的思路過去聚焦在EPS,現在更關注分紅和回購。他指出,ROE或者股票投資的本源可以很好總結,因爲長期股價年化回報率、漲幅應該約等於EPS增速加上分紅和回購,而EPS是ROE的分子,分紅和回購是ROE的分母,在英國、美國的股價表現是往ROE貼近的。從投資的角度來講,落到A股,之前的思路聚焦在分子,現在大家聚焦在分母,這個討論絕不僅僅是對於股息率的判斷,而是一個行業格局的討論,對於行業格局這個事情要落到資本開支,現金流的觀察上,這是一連串的邏輯。 

附觀點全文:

非常感謝新浪財經的邀請,今年以來的市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和不同,在今年3月初廣發證券策略會上,我們題目是格局正在起變化,這個變化的核心在於ORE的判斷,中國資產過去三年經歷了比較大幅度的ROE下行,包括滬深300、港股的恒生科技爲代表的資產都經歷了連續三年的下跌。

今年格局正在起變化,我理解一個大點在於ROE的後續判斷,可能會逐漸進入到企穩或者震盪的格局,背後的總需求層面也出現一些變化,我們觀察影響中國ROE最大的四個需求,包括出口、房地產、地方政府的投資、中央政府的投資。在過去一兩年都出現一定程度的問題,今年不同程度都在改善,對於ROE的討論可以在今年更深入,在出現變化的情況下,還可以看它內在的邏輯。

整個ROE都在往下走的時候很難討論,但是ROE逐漸企穩過程當中我們看其中的變化,可以看到ROE最簡單的拆解房子,分子是淨利潤,分母是淨資產,如果對於未來的總需求和ROE的判斷是向上,但是我們聚焦點在分子端,這和過去的每一輪週期一樣,以前我們討論ROE,大家都聚焦在利潤的增速上,如果未來的ROE能穩住,但是向上的整體彈性不大,說明很多需求端的爆發能力比較弱,我們在這個過程當中會更多討論分母端的邏輯。

這是在A股歷史討論較多的,對於分母端淨資產的討論實際上回到了股票的回報本身,就是股東回報計劃,你可以通過回購且註銷股票,把淨資產註銷掉,都有助於幫助大家把ROE穩住,但是這個事情不是簡簡單單的股息率,股息率是交易出來的結果,代表更多是估值的邏輯,而我們討論這套邏輯的本身,最重要的是對於現金流的判斷,要有足夠可持續的現金流,這套邏輯才能走通,而這套邏輯一旦走通,對市場有多大的影響?可以看一張圖,這張圖片我們在2018年就做了,當時沒有人關注,因爲A股有太多利潤增速快的,不怎麼考慮股東回報的。這是一個定量的測算,假設一個上市公司中間這一列都想維持20%ROE水平,這在A股歷史上是很困難的,因爲A股在過去能夠在2009年以來維持20%以上ROE只有20個公司,如果分紅比例是零,要維持20%的ROE水平,理論上需要年化25%的淨利潤增速,古今中外不管是A股還是其他市場都是幾乎很難見到的。所以維持20%的ROE很難,如果不分紅的話,如果把分紅比例從零提到40%,而40%就是最近幾年A股經過公司變化以後的分紅比例的整體水平,如果提高之後,只需要13.6%的年化增速,這個就容易很多。如果把分紅比例從40%提高到80%,還是維持20%的ROE,只需要4-5的年化利潤增速,這個概念是全球總需求是4-5左右,對於全球製造業公司,對於國內的消費品相當容易。

再舉一個最典型的例子,每個人都會看到可口可樂,可口可樂股價年化表現非常不錯,這套邏輯在海外來看是比較常見的,但是對於A股市場,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大家不關注,直到我們發現總需求沒有彈性,直到我們發現A股盈利增速快的在大量變少以後,這個邏輯我們在發現有更多的客戶在關注。

我們考慮ROE或者股票投資的本源,可以很好總結,因爲長期股價年化回報率、漲幅應該約等於EPS增速加上分紅和回購,而EPS是ROE的分子,分紅和回購是ROE的分母,在英國、美國的股價表現是往ROE貼近的。從投資的角度來講,落到A股,之前的思路聚焦在分子,現在大家聚焦在分母,這個討論絕不僅僅是對於股息率的判斷,而是一個行業格局的討論,對於行業格局這個事情要落到資本開支,現金流的觀察上,這是一連串的邏輯。

行業格局的要求有哪些?我們之前做了一些探索,我理解行業格局有兩種,一種是這個行業天生格局很好,有天然的護城河,比如牌照、特許經營權,這些天生行業格局不錯,不需要增加資本開支,也不需要打價格戰,它的現金流可以躺贏。另外一種是下面,下面是一年以來大家在逐漸討論的中國傳統制造業,他們的行業格局有的正在發生變化,比如說不打價格戰,不增加資本開支,連這個行業龍一龍二都不想內卷,卷不動了,相關數據開始改善,這是我們主觀選擇的,右邊是我們從客觀的維度做了相關指標的跟蹤,這對於中國傳統制造業的機會,未來在這個邏輯下應該會慢慢展開,總的ROE逐漸見底以後,這些纔會有機會。

剛纔提到未來的總需求,因爲它彈性較弱,如果對於傳統行業只是尋求利潤彈性和需求端的邊際變化,難度在加大,所以我們要尋找ROE的中樞以及穩定估值的過程,我們核心從交易邊際變化到認知內在價值的過程,這會帶來很多傳統制造業的機會。我們也沒有完全拋棄淨利潤,過去一年以來,市場表現最好、漲幅最大的還是淨利潤增速爆發力最強的,這裏有一個特點就是出口,最近一週出口和外需的股票波動較大,但是長期邏輯和思路沒有變化,總體在分子端要找機會,圍繞海外更多一些,比如說在日本1990-2000年這20年總需求動能減弱以後,在所有行業漲幅最靠前的四個,其中兩個是汽車產業鏈,兩個是醫藥產業鏈,都是外需相關的。

長期邏輯來講,外需是我們找分子端景氣度的,有些分子端的邏輯是展望未來大的方向,這裏簡稱爲主題投資,可能有一些機會,可能偏交易,比如說以TMT爲代表的、AI、人形機器人、互聯網等等,這些產業還在推進當中,所以TMT圍繞分子端的預期還有很多交易性的機會,核心我們建議大家不要買在TMT成交佔比的高點,比如說今年3月中旬TMT四個行業成交額佔整個市場達到40%,這不是一個好的買點。現在又回到20%多,又可以佈局5-7月份的窗口。

以上,我們圍繞ROE和大家彙報對未來市場的基本判斷和理解,供大家做參考,謝謝大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