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英外相:已邀中國)

據參考消息19日報道,英國外交大臣克萊弗利稱,英國已邀請中國參加11月在英舉行的全球人工智能(AI)峯會,並強調中國是人工智能技術領域的領先國家之一。這是英國內閣高級官員首次確認邀請中方出席峯會。

克萊弗利確認已邀請中方出席AI峯會 資料圖

英國首相蘇納克今年6月訪美時就宣佈將舉辦AI安全峯會,希望英國成爲AI監管領域的全球領導者。11月1日至2日的峯會將彙集科技高管、學者和相關國際機構負責人,討論AI技術帶來的風險。

克萊弗利在聲明中稱,英國希望藉此次峯會爲AI的國際監管奠定基調,“我們無法把中國這個AI技術領先者排除在外,這就是爲什麼中國獲邀參加峯會的原因。”

他補充道,“英國的對華政策是保護我們自己的機構和基礎設施,與合作伙伴保持一致,並在符合英國國家利益的情況下開展接觸。”

克萊弗利上月成爲5年來訪華級別最高的英國官員,他主張加強與中國的接觸。他認爲,試圖孤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將是一個錯誤,無論是氣候變化還是經濟問題,都需要中國的參與。

根據英國Tortoise Media發佈的2023年全球AI指數排名,目前人工智能領域綜合情況全球排名前三的國家是美國、中國和新加坡。英國排名第四。

報告顯示,儘管英國在AI研究和商業方面投資巨大,但還是從之前的第三名跌至2023年的第四位。

2023年全球人工智能指數前10名名單

英媒稱,將中國排除在AI峯會之外將是一個巨大的錯誤。AI帶來的風險超越國界,如果沒有中國的參與,達成的任何國際協議都會是徒勞的。而且中國是唯一頒佈專門針對生成式人工智能相關法規的國家,這份經驗對於本次峯會來說非常寶貴。

與此同時,英國財政大臣傑里米·亨特表示,由於“英國盟友們的猶豫,英國將僅邀請中國參加峯會的有限部分”。

日本早些時候跳出來反對,聲稱不支持邀請中國參加。日本還提議就AI問題舉行多場會議,包括僅限G7領導人蔘加的峯會,以及由G7、中國和發展中國家部長級官員參加的更廣泛的會議。

而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NSC)發言人艾德麗安·沃森則表示,美國對中國參加峯會沒有意見。

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近日,有英媒炒作所謂“中國間諜案”,宣稱隨着對“間諜活動”的擔憂加劇,蘇納克考慮只允許中方參加峯會第一天的活動。對此,中國駐英國使館多次駁斥稱,該事件是一出自導自演的政治鬧劇。

9月15日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毛寧就所謂“中國間諜”問題表態。毛寧說,所謂“中國對英國進行間諜活動”的說法毫無根據,中方沒有興趣也不會干涉別國內政。

此前報道

補壹刀:這件事在英國越鬧越大,有三個詭異之處

最近,英國忽然颳起了一陣關注“中國間諜活動”的怪風。

這個話題本身不算新鮮,過去中英之間也經歷過類似的風波,但這次從時間上來看,有兩個值得注意的疑點。

一是美國媒體近段時間剛好在接二連三地炒作“中國間諜”,比如《華爾街日報》獨家發佈的所謂“中國在古巴建間諜基地”“中國公民擅闖美軍基地事件多達100起”等;二則是英國外交大臣前腳訪華歸來,後腳英國國內就突然爆出近6個月前的“間諜案”。

放在一起看,巧合得讓人感到詭異,不得不讓人懷疑是否有其他勢力在推波助瀾。

中英關係在這一微妙節點,又將何去何從?

01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10日發佈獨家爆料稱,英國警方今年3月逮捕了兩名涉嫌爲中國從事間諜活動的英國男子,其中一人爲英國下議院研究人員,與英國保安國務大臣湯姆·圖根達特(Tom Tugendhat)和下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艾麗西亞·卡恩斯(Alicia Kearns)有過聯繫。據悉,兩名嫌疑人尚未受到正式指控,將被保釋至10月。

曝光間諜的案子在各國都有,美西方近來也屢屢捏造針對中國的間諜指控,但這次英國上演的間諜鬧劇卻有三點不同尋常。

第一點,是案件披露的時間和方式。

涉案的兩名嫌疑人在今年3月就遭逮捕,消息在半年後卻突然被捅了出來。在此不到兩週之前,英國外相剋萊弗利剛剛完成了訪華之行,引發了人們對於中英恢復溝通的期待。

如今“間諜風波”一出,兩國關係改善的勢頭恐將受到波及。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其中一名嫌疑人的名字突然被媒體曝光了。《泰晤士報》11日用句式最簡單的標題向讀者傳遞了最清晰的信息:“中國間諜嫌疑人是議會助理克里斯·卡什”。


《泰晤士報》11日用句式最簡單的標題向讀者傳遞了最清晰的信息:“中國間諜嫌疑人是議會助理克里斯·卡什”

正如政客新聞網所指出的,於正式起訴前公佈嫌疑人身份的做法在英國司法體系中並不常見。倫敦警察廳也要求議員們不要公開嫌疑人的姓名,以免阻礙調查。

但卡什的身份還是被透露了出來,英國保守黨內對華鷹派伊恩·鄧肯·史密斯以公共利益爲由,對公開卡什的身份表示了支持。

這讓人不免生疑:難道對部分英國人而言,面對所謂的“中國威脅”時,連他們引以爲傲的司法程序都可以不管不顧了?推動卡什身份曝光、推動事件發酵的背後,到底藏着怎樣的目的?

卡什做出的回應,則是第二點不同尋常之處。

爲自己辯護的手段有千萬條,卡什大概選擇了最吸引眼球的那一種:批評中國。

卡什通過律師發佈聲明稱:“在迄今爲止的職業生涯中,我一直在努力教育其他人瞭解中國執政黨帶來的挑戰和威脅。”卡什還強調,如果他真的犯下了被控的罪行,“那就違背了我所代表的一切”。

這些話能不能幫卡什洗刷罪名還不知道,但清楚的是,卡什似乎相信表明反華立場是自己最好的“通行證”和“免死金牌”。

如果說這是當今英國政壇整體風氣下人們普遍擁有的信念,那無疑是一件需要警惕的事情。

同時,如果卡什過往履歷真如他所說的那樣“清白”,那就說明有些勢力在捕風捉影、無事生非,極力渲染中國對英國國家安全造成的所謂“威脅”。他們是真正需要從陰影中被曝光出來的。

02

第三,是這樣一件尚無定論的事情,卻讓英國政壇上演了一場戲劇性的激烈爭吵,且到現在沒有停息的跡象。

一邊是以英國首相蘇納克爲代表,他聲稱對“中國構成的挑戰”認識很清晰,但中英之間不能脫離接觸。另一邊則以保守黨前黨魁鄧肯·史密斯爲代表,他認爲“問題在於我們對中國的定義陷入了混亂”,英國現在就應該把中國列爲“威脅”。

或許“間諜風波”反映出的“混亂”是整個英國政壇的。

具體表現爲一些打算走對華極端路線“上分”的危險動向,比如藉機把一切跟中國沾邊兒的人或事都打上“威脅”的標籤。

一方面,英國政壇冒出了藉着“抓間諜”攻擊其他政客“通中”的案例,英國財政大臣傑里米·亨特及其妻子就突然遭遇了這樣的指控。


英國財政大臣傑里米·亨特因妻子的華裔面孔被攻擊

因爲亨特的妻子露西亞·郭的華裔面孔,一位名叫吉姆·弗格森的激進保守派政客在社交媒體上發起了針對性的攻擊,使得夫妻二人連同此前亨特推動的任何有關中國的項目,都被染上了“中國間諜”的色彩。

但事實上,亨特本人這兩天就“抓間諜”風波作出過表態,他認爲“英國會‘非常嚴肅地’對待任何顛覆其民主進程的企圖,但與中國不斷升級的間諜爭端凸顯了與北京進行外交對話的必要性”。

亨特說:“外交就是與所有人對話,英國永遠明白這一點。”

是不是這句話惹的禍,我們無從得知。但在這時候說出一句支持中英對話的論調,儘管沒有證據也很可能會被扣上“軟弱”甚至被“滲透”的帽子。

另一方面,英國政壇和輿論場中也湧動起一股推動反華氛圍全面擴大的力量,甚至將間諜風波標榜爲對中英關係其他領域的“警告”。

比較有代表性的,是英國《衛報》11日刊登的一篇文章,題爲《忘掉“中國間諜”吧,貿易而不是間諜活動纔是英國對華的主要擔憂》。


英國《衛報》刊登的題爲《忘掉“中國間諜”吧,貿易而不是間諜活動纔是英國對華的主要擔憂》文章

文章認爲“中國間諜對英國政府構成威脅的說法是荒謬的”,似乎是在給“抓間諜”風波降溫,但作者隨後把所謂“滲透”的指控轉了個向,直指中英合作得還不錯的經貿領域。

這位作者聲稱“中國的國家機構長期以來一直通過滲透西方公司、盜版知識產權和使用不公平貿易行爲來進行競爭”,中國在較貧窮國家的政策“就像19世紀帝國擴張時期的西方國家一樣”。

在這時候趁機注入“中國經濟威脅論”,把中英經貿聯繫列作比“間諜”問題還嚴重的“挑戰”,英國民衆的感受如何是可想而知的……

但這對中英關係究竟意味着什麼,這些政客真的明白嗎?

03

一位研究英國問題的專家告訴“補壹刀”,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英國是和美國在反華議題上步調一致的戰略伙伴,兩國這次看起來很默契的配合,不排除存在親美人士的干預。

同時,爲了應付明年的選舉,保守黨也需要一個議題來促進黨內團結,“對華強硬”是個趁手的工具,在當前的英國政治氛圍下也是個加分項。

但英國不知道的是,對於旁觀者而言,這就是一場徹徹底底的鬧劇。

一位歐洲問題專家向“補壹刀”分享了一個非常貼切的比喻:自己家裏面吵架,拿一個外人來說事,這是特別無聊的。

脫歐至今,英國仍在國際外交場域中蒙着眼走路,找不到自己的定位,試圖抓住英美“特殊關係”這根救命稻草,卻在反華的路上越走越遠。

但一旦美國開始加強對華接觸,英國就好像突然“落單”了。

當合作派提出了一些希望跟中國接觸的信號,那些所謂的強硬派就又趕緊找出這個議題來炒作,把合作給打壓下去。

今天,中英關係在經貿合作、科技甚至投資這些領域走得還算平穩,英國應該看到各種針對中國別有用心的政治操弄,和中英交往的現實利益是背道而馳的。

但如果未來這樣的打壓和攻訐一次又一次地發生,乃至英國政壇人人自危,英國對華理性認知將會陷入“沉默的螺旋”,到時英國政府還想在對華政治強硬的同時保持中英經貿合作的順暢,顯然是不可能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