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發自北京

“什麼是好房子?好房子應該有什麼樣的標準?” 梁浩一邊拋出自己的問題,一邊低頭記下大悅城發言代表講述他們打造好房子的要點。

9月20日,由中國房地產報、中國城市與區域治理研究院發起的“2023綠色地產行——中國綠色建築雙碳戰略與可持續發展力調研”,在北京朝陽大悅城成功舉辦。

與2023年綠色地產行調研團隊首站走進中國金茂的交流氛圍一樣,第二站走進大悅城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悅城”)的交流也是意猶未盡。調研現場氣氛熱烈,與會嘉賓圍繞“綠色、低碳、可持續、好房子”等關鍵詞展開交流。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綠色建築處處長梁浩,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綠色建築研究中心副主任郭振偉、大悅城控股總經理助理、產品中心總經理郭鋒銳、中冶置業集團設計研發部部長夏洪興、施耐德電氣智能家居業務部住宅行業市場及渠道管理總監蔣冬筠、中國房地產報執行總經理張學冬等嘉賓參加活動。

“2023年綠色地產行”第二站走進大悅城控股,目標是深度把脈房地產企業雙碳戰略落實與綠色可持續發展進程,推動房地產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助力國家綠色發展大計。

━━━━

什麼是“好房子”?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綠色建築處處長梁浩說,什麼是好房子,如何建造及評價好房子是他關注的重點。

好房子自古以來就是全世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以讓人民羣衆住上更好的房子爲目標。”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今年年初時說。

活動現場,梁浩處長表示,“好房子”是住建部今年開展工作的重要方針,什麼是好房子,如何建造及評價好房子是他關注的重點。

梁浩逐一列舉出“好房子”的分析指標,那就是以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爲前提,有低碳、健康、智慧、安全的評價基礎。

大悅城控股總經理助理、產品中心總經理郭鋒銳表示,希望與主管部門、行業媒體一起爲綠色建築和“雙碳”發展貢獻力量。

這些好房子的評價指標中,綠色低碳也一直是大悅城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視的要素。郭鋒銳介紹,大悅城控股是中糧集團旗下的地產投資和管理平臺,2019 年完成重組後,業務全面覆蓋商業、住宅、產業 地產、酒店、寫字樓、長租公寓、物業服務等領域。

在商業地產領域,公司以大悅城和大悅匯爲標準產品線, 在運營、在建項目總數 40 餘個。從 2007 年第一座大悅城落地北京西單開始,團隊始終緊跟市場、不斷創新,走出了一 條特色發展之路。

“在成爲‘青年文化、潮流文化’先行者的同時,我們也是國家‘碳達峯、碳中和’戰略目標的踐行者, 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持續探索綠色發展的可行路徑。” 郭鋒銳說,在今年 5 月,杭州大悅城還榮幸入選了住房城鄉建設部“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峯碳中和全國先進典型案例”。今年是大悅城控股上市的三十週年,站在新的起點,希望與政府主管部門、行業媒體、上下游企業保持深度合作,共同助力國家綠色發展大計,推動房地產行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的美好願景。

大悅城控股產品中心副總經理韓冰皓及團隊將空間升級方向歸納總結了臥室、洗手間、庭院等共計“十大空間場景”。

關於好房子的“頭腦風暴”繼續進行。提及什麼是“好房子”,韓冰皓分享了來自在一線市場的經驗。他透露,大悅城近期在市場調研訪談中進一步瞭解到了客戶的需求。

韓冰皓舉例,在傳統的住宅空間設計中,在家中做飯的人在廚房操作時,往往是背對着家庭成員,阻礙了家庭內部的空間交往,這就給他們在住宅空間功能升級上提供了靈感。諸如此類的空間升級方向,韓冰皓及團隊將其歸納總結了臥室、洗手間、庭院等共計“十大空間場景”。

過去許多年裏,房地產的“三高”發展模式,導致行業對產品的關注不夠。夏洪興分析,“實際上,開發商應該給購房者提供的不僅是一個產品,而是一種生活方式。在此基礎上,綠色和健康就是繞不開的話題。”基於此,他提出對房子質量、配套、物業服務、園林景觀、內部裝修等多個方面的看法。

張學冬認爲,“好房子”離不開綠色,許多房地產企業作爲降碳主體,已身體力行,正沿着“雙碳”目標路線穩步前進。不少房企如大悅城控股等一批品牌房企敏銳地察覺到國家對綠色建築的重視,提前佈局,已經在這條賽道上取得頗爲豐碩的成果,值得更多企業學習借鑑,這也是第二站選擇來到大悅城調研的重要原因之一。

━━━━

綠色建築助力可持續發展

隨着我國“碳中和、碳達峯”目標的確立,以及“十四五”規劃、“二十大”報告等提出的“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要求,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對“好房子”目標的追求,打造綠色建築成爲不可或缺的條件。

郭振偉有着多年綠色發展研究經驗,他圍繞綠色建築的價值兌現,梳理了綠色地產發展的背景和踐行路徑。他順便提出,踐行雙碳發展的工作計劃和實施難點,以及地產科技減碳效果、效益如何評估的問題,這引起了在場嘉賓的熱烈討論。

大悅城控股產品中心資深經理楊曉輝說,全國20餘座大悅城,預期每年節約2500萬度電,約等於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4萬噸。

楊曉輝在主旨演講時說,除了“年輕、時尚、潮流、品味”的品牌內涵,“綠色”是大悅城控股的另一個側面。對於大悅城在綠色低碳發展的升級歷程,楊曉輝如數家珍:“早在2012年,大悅城就借鑑新加坡製冷機房建設的先進經驗,探索在國內建設商業綜合體高效製冷機房,實踐中形成了業內首創的“能效目標全過程管理模式”,實現了高效製冷機房在體系內“從0到1”的突破,初步做到了綠色節能;到2016年,大悅城積極打造“從1到N”的複製能力,構建了包含技術和管理的綠色標準體系,並積極在行業綠色標準的制定中貢獻力量;再到2020年,大悅城進一步打開視野,由綠色節能向低碳脫碳發展。”

楊曉輝驕傲地列出兩組數字:全國20餘座大悅城,預期每年節約2500萬度電,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4萬噸;大悅城控股運營項目2022年度的電氣化率達81.7%。

作爲可持續發展的範本企業代表,來自施耐德電氣的蔣冬筠和與會嘉賓分析了企業減碳的發展趨勢。她表示,企業盈利不再是經營的唯一目標,越來越多的領軍企業開始主動發佈企業的ESG報告、社會責任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等,而減碳則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通過數字化賦能可以實現降本增效與綠色減碳的完美融合。作爲一項系統工程,碳中和需要上下游產業鏈的共同推進。越來越多的大型企業對供應鏈減碳越發重視,這也促使供應商企業必須加快從意識轉化到行動,進而能夠通過綠色產品和解決方案獲得對品牌價值的增益。

蔣冬筠提到,施耐德電氣既是可持續的踐行者也是賦能者,可持續發展一直以來都是公司發展的戰略基石,一方面施耐德電氣以身作則構建可持續發展生態系統,並提倡採取積極的措施,加速構建一個低碳世界。另一方面依託領先的數字化優勢和豐富實踐,公司也將可持續發展融入解決方案,全面賦能客戶和合作夥伴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綠色發展不是替補選項,而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在新的發展模式下,積極探索綠色賽道,爲實現國家戰略貢獻力量,是每家企業的職責與義務。”張學冬說,希望調研爲轉型期的房地產企業提供有益的借鑑,也希望接下來有更多的房企參與到綠色行動中來。

值班編委:樊永鋒

責任編輯:李紅梅 劉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