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李佳琦言論帶來的輿論風波還沒下去,花西子一封信再次掀起浪潮,由此引發的公關部集體辭職、數十萬元招聘公關大戲更是輪番上演。9月21日,北京商報記者從花西子內部人士處獲悉,由於不想斷送職業生涯,內部已陸續有人辭職。從外部的消費者抵制到內部人員的分崩離析,錯過危機公關黃金期的花西子或許到了真正的危機時刻。

公關部集體辭職

如果沒有“一封信”,花西子或許不會面臨如此大的公關危機——不僅要公關消費者,還要公關自己的公關團隊。

“一封信”引發的輿論還在發酵,花西子內部公關人員陸陸續續作出了辭職的決定。“兩天前已經向公司提了離職報告”,這是曾經就職在花西子公關部的小同學(化名)發給北京商報記者的信息。

據透露,自從花西子作出用“一封信”來公關李佳琦帶來的輿論危機後,內部陸續有人遞交了辭職報告。作爲花西子公司內部的公關人員,小同學像所有的公關人一樣,爲公司品牌做好宣傳規避輿論危機是職責所在,但作爲員工,也有職責觸及不到的地方,譬如在說服老闆方面。

花西子用“一封信”解決李佳琦帶來的輿論危機,被花西子內部公關人員看作是公關生涯的污點,並極力證明這與自己無關。用小同學的話說:“實在接受不了侮辱,不想自己的整個公關生涯就這樣毀掉。”

是怎樣的一封信,引發花西子如此大的輿論危機?

9月19日晚,花西子官方微博發佈“一封信”,首次正面回應李佳琦不當言論帶來的輿論事件。然而對於這份遲來的道歉,消費者並不買賬。“回應了,但好像什麼也沒回應”“沒有解釋成本問題,也沒有說明79元貴不貴,全是敷衍”“花西子還是不知道自己錯在哪兒”。隨着網友的不斷質疑,原本已經趨於平息的李佳琦輿論事件再次發酵,而不同的是這次花西子成爲輿論場主角。

在花西子發佈的一封信中,花西子表示:“真誠地和大家說聲抱歉,過去一週花西子受到了全網極大的關注,我們誠惶誠恐、手足無措,品牌此前也一直沒有發聲。這段時間裏,我們不斷吸收大家的批評、意見和建議……團隊也在一一比照、修正和提升,秉承初心,爲大家帶來更好的產品、提供更好的服務。”同時,對於此前被傳謠爲日本品牌一事,花西子在致歉信中提到,花西子創立於杭州,研發中心、生產工廠、納稅等都在國內,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品牌。

洋洋灑灑將近500字的信,除了道歉沒有提及網友關注的任何問題。網友笑談毫無真誠可言,話術玩得溜。而在公關界,這封道歉信也被稱爲小學生作文級別,甚至被看作職業生涯的污點。

從被李佳琦不當言論殃及後的外界質疑聲討到如今道歉不真誠不專業引發內部的分崩離析,花西子面臨的這場輿論戰似乎很難平息。

“花西子事件在整個公關界都是一個典型案例。就當前的市場而言,花西子已經陷入嚴重的信任危機,而在消費者層面,也已然處在了‘全民公敵’的狀態。這對於花西子的打擊是巨大的。”盤古智庫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江瀚表示。

數十萬元急發招賢令

隨着公關團隊離職消息的傳出,花西子數十萬招賢納士的消息不脛而走。63萬招聘傳播專家被傳得沸沸揚揚,相關詞條登上微博熱搜,引發熱議。

北京商報記者發現,在BOSS直聘上,花西子在五日內新發布了科學傳播研究負責人、媒體種草負責人的招聘啓事,皆負責品牌宣傳等工作。前者薪資爲20-35K,14薪,年薪高達49萬元;後者薪資爲23-40K,14薪,年薪高達56萬元。

開出這樣的薪資,外界不禁感嘆——花西子還是那個敢花錢的花西子。

成立於2017年的花西子,起步之初就與李佳琦捆綁,進行品牌共創。據國元證券統計,2020年,花西子進入李佳琦直播間的次數爲71次。另根據公開報道,花西子投放在李佳琦等直播平臺的營銷費用也非常龐大,達到了每月2000萬元。

與此同時,業界有報道,花西子與李佳琦合作期間,對李佳琦返傭高達60%-80%,甚至是超過100%。不過,花西子對該消息進行否認,“花西子與李佳琦的合作返傭比例屬於行業平均水平”。

花西子在營銷費用方面以及對李佳琦具體投入多少,並無具體的官方數據,但從李佳琦口中不難發現,花西子在與李佳琦合作期間付出並不少。李佳琦曾在直播間說過一句“花西子差點把自己掏給了我”。這或許也能從側面證明花西子在這段合作關係中的付出。

除“重倉”李佳琦外,花西子在抖音、小紅書、微博等聯合明星博主等的投放比例不小。據悉,花西子在社交平臺上聯合袁詠儀、李若彤等明星投放宣傳,以及選擇各種頭部、腰部、尾部KOL種草年輕羣體。根據艾媒網2020年3月數據,花西子頭部KOL佔比1.9%、肩部KOL佔比1.9%、腰部KOL佔比36.1%、尾部KOL佔比60.1%。

銷量跌幅超九成

持續不斷的輿論直接影響到花西子的銷量。

電商平臺數據顯示,9月10日前,花西子官方旗艦店銷售額在100萬-250萬元之間;9月11日後,花西子官方旗艦店銷售額跌至7.5萬-10萬元間,跌幅高達九成以上。

蟬媽媽數據顯示,今年8月,在美妝護膚類目下,花西子品牌的銷售額排名第四,僅次於韓束、歐萊雅、珀萊雅,8月銷售額超過1億元。但最新數據顯示,今年9月以來,在9月11日之前,花西子在抖音的日銷售額基本在250萬元以上,9月7日的單日銷售額甚至超過了1000萬元。但在李佳琦不當言論事件之後,9月11日-18日,花西子在抖音的銷售額出現大幅下跌,單日銷售額沒再超過100萬元過。

相反的是,在花西子輿論危機的同時,一批又一批的國貨被拉入消費者視線。蜂花、蓮花味精、鬱美淨、鴻星爾克等多個國貨品牌藉助此次輿論事件聯動營銷,其中蜂花爆賣。根據公開數據,9月11日,蜂花的79元洗護套裝賣爆,此後蜂花直播間甚至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9月19日,蜂花的官方直播間甚至登上抖音賣貨榜的第五名,而東方甄選排名第四。9月19日,蜂花官方直播間銷售額已經突破1000萬元。

在江瀚看來,如果站在客觀角度來說,花西子有着一定的無辜性。因爲主播的個人行爲不應該和品牌掛鉤。如果輿論事件發酵之初花西子能和主播進行完全切割,或許不會造成如此嚴重的影響。可能因爲一些合同約束,或者其他原因,花西子沒有進行切割,最終導致被捲入其中無法收場,這是花西子最大的問題。

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表示,花西子錯過了危機公關的黃金時期,而且從公關部人員透露的信息看,可能在這一事件上企業內部的處理辦法意見不統一,從而造成了負面輿論愈演愈烈。從當下來看,花西子也沒有更好的處理辦法,儘管互聯網信息的時效很短,但形成了一些梗如“花西幣”,很容易在以後被提起。企業最好還是把精力轉移到持續做好自己的產品和科研,靜待時機去改變此前的印象。

北京商報記者 郭秀娟 張君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