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BT財經V

上市房企半年度財報最近密集出爐,但是業績分化明顯。

華潤置地超越中海地產,成爲新晉“利潤王”;萬科營收穩坐第一名,利潤卻出現了下降;保利發展在營收、利潤方面,緊緊追趕行業大佬;龍湖集團則在營收大幅下降的同時,實現了利潤增長。

在業績分化的背後,各家上市房企在經營上,戰略卻似乎趨同。以“利潤王”華潤置地,和“營收王”萬科爲例,兩者的傳統地產開發業務,都有着不同程度收縮,新的經營性業務,逐漸貢獻了更多利潤。

上市房企尋找第二增長曲線,似乎是一種無奈之舉,如今行業發展速度放緩,不得不尋找新的出路;不過,最近出臺的利好政策,也給房企帶來了曙光,使得行業重新有了生機。

如今,中國的城市化規模還有發展空間,地產行業中的諸多房企,守好資產負債的紅線,也許還能繼續實現業績增長。

1

房企半年報,各有喜憂

最近,A股、港股上市的多家房企,公佈了上半年財報。其中,華潤置地、中國海外發展、保利發展、萬科A、龍湖集團,成爲淨利潤榜單的前五名;但從具體的業績表現來看,這五家房企分化較大。

財報顯示:在2023年上半年,華潤置地實現營收729.71億元,同比增長0.11%;實現淨利潤137.38億元,同比增長29.56%。

中國海外發展實現營收891.06億元,同比下降14.1%;實現淨利潤134.9億元,同比下降19.43%。

保利發展實現營收1370.27億元,同比增長23.71%;實現淨利潤122.22億元,同比增長12.65%。

萬科A實現營收2008.93億元,同比下降2.91%;實現淨利潤98.7億元,同比下降19.4%。

龍湖集團實現營收620.44億元,同比下降34.56%;實現淨利潤80.58億元,同比增長7.73%。

可以看出,不論淨利潤總額還是增速,華潤置地都排在第一名;保利發展與龍湖集團,上半年淨利潤也比去年有所增加。與此同時,中國海外發展和萬科兩家房企,上半年淨利潤均出現下滑,並且下降幅度均接近20%;

另一邊,從上半年營業收入來看,這五家房企的排名順序爲:萬科A、保利發展、中國海外發展、華潤置地、龍湖集團。

其中,華潤置地、保利發展營收實現增長,保利發展增長幅度較高;同時,中國海外發展、萬科、龍湖,上半年營收出現下降,其中龍湖集團下降幅度最大,營收比去年減少了三分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作爲上市房企中的“利潤王”,中國海外發展的半年報成績,似乎有些不盡人意。

天眼查App顯示:中國海外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從事物業業務的香港投資控股公司,1979年創立於香港,1992年在香港上市。

財報顯示:在2023年上半年,中國海外發展的營收和淨利潤,均出現了兩位數下降,淨利潤總額也被華潤置地超越;而自從2021年年報以來,中國海外發展連續兩年,淨利潤始終處於下降趨勢。

除了營業收入、淨利潤方面的分化,五家房企在銷售金額上,彼此也存在差距。

根據克而瑞地產公佈的,中國房企操盤榜顯示:2023年1月至8月,保利發展、萬科地產、中海地產、華潤置地,分別位列操盤榜前四名,操盤金額分別爲2721億元、2298.4億元、2008.5億元、1928.7億元。

與此同時,淨利潤排名第五的龍湖集團,這次則位列榜單第九名,操盤金額爲1144.3億元。

另一邊,在2023年1月至8月,中國房企銷售榜中,保利發展、萬科地產、中海地產、華潤置地,繼續位列榜單前四,銷售金額分別爲2990億元、2462.8億元、2114.2億元、2077.2億元。

而在房企銷售榜單中,龍湖集團的排名,此次上升至第七位,位列招商蛇口、碧桂園之後,銷售金額爲1231.3億元。

2

利潤王、營收王,日子如何?

作爲新晉“利潤王”,華潤置地靠什麼奪得冠軍?

財報顯示:2023年上半年,華潤置地開發銷售型業務收入546.2億元,佔營收比重的74.9%;經營性不動產業務收入107.2億元,佔營收比重的14.7%,同比增長41%;輕資產管理業務收入50.1億元,佔營收比重的6.8%,同比增長37.6%;生態圈要素型業務收入26.2億元,佔營收比重的3.6%,同比增長14.5%。

可以看出,在華潤置地的業務構成中,傳統的開發銷售型業務,依舊是其營收主力,約佔營收比重的四分之三。

而在2023年上半年,華潤置地實現簽約金額1702.4億元,同比增長40.6%;並增持了35宗地塊,總地價爲1023億元,新增建築面積797萬平方米。

但是,在淨利潤的增長方面,傳統的開發銷售型業務,做出的貢獻卻似乎不大。

財報顯示:2023年上半年,華潤置地綜合毛利率爲25.7%。其中,開發銷售型業務,毛利率爲17%;經營性不動產業務,毛利率爲71.3%,同比增長5.8個百分點。

同時,在2023年上半年,從各項業務淨利潤貢獻佔比來看,開發銷售型業務佔比爲57.2%,經營性不動產業務佔比35.5%,輕資產管理業務佔比4.6%,生態圈要素型業務佔比2.7%。

由此可以看出,除去開發銷售型業務之外,華潤置地的其他三項業務,以總計25.1%的營收佔比,貢獻了47.8%的淨利潤;而這,似乎也是華潤置地在上半年,淨利潤實現大增的關鍵。

與華潤置地相比,萬科雖然在營收上成爲冠軍,但是淨利潤僅位列第四名,其中原因爲何?

對此,在半年業績說明會上,萬科總裁祝九勝表示:目前房企碰到行業調整期,短期利潤確實有壓力,淨利潤下滑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結算規模、結算收入下降約10.5%;二是結算毛利率下降1.6%。

財報顯示:2023年上半年,萬科房地產開發業務收入1708.4億元,佔營收比重的85%,同比下降4.5%;經營性服務業務收入267.3億元,佔營收比重的13.3%,同比增長11.9%。

在經營性服務業務中,物業服務收入同比增長12.2%,物流倉儲收入同比增長17%,租賃住宅收入同比增長10.6%,商業地產收入同比增長7.3%。

可以看出,與華潤置地類似,萬科在傳統的地產開發業務上,也在進行規模控制;而其他的經營性服務業務,成了增長的新着力點。

除此之外,在資產負債等方面,萬科也在進行收縮,經營風格愈發趨於穩健。

財報顯示:2023年上半年,萬科資產負債率爲49.5%,貨幣資金1221.8億元,對短期債務的覆蓋規模爲2.7倍;一年內到期的有息負債佔比14.2%,較年初下降6.3個百分點。

同時,萬科還在報告中表示,原定150億元的定增募資計劃取消。對此,萬科董祕朱旭表示:當前公司A股股價處於低位,有機構投資人對於低位增發表示擔憂,對於現有股東的權益保障,需要慎重考慮。

3

地產行業迎來拐點?

我們可以看出,不論是華潤置地還是萬科,都在其經營過程中,縮小地產業務所佔比重,將盈利重心放在新業務上。

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全國300個城市住宅類用地供應建築面積,同比下降32.9%;成交建築面積,同比下降31.6%;住宅用地出讓金,同比下降20.1%。

衆多A股、港股上市的房企,之所以減少地產業務投入,最大的原因似乎在於,行業快速發展的時代結束了。

相關數據統計:在2023年上半年,全國房屋新開工面積5億平方米,同比下降24.3%;房地產開發投資金額爲5.9萬億元,同比下降7.9%。

同時,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6億平方米,同比下降5.3%;銷售金額6.3萬億元,同比增長1.1%;其中一季度銷售金額同比增長4.1%,二季度銷售金額同比下降1.6%。

由此可見,在行業整體發展速度放緩時,各家房企雖然自身情況不同,但適當進行戰略收縮,似乎是一種明智之舉。

而在房企紛紛業務收縮時,國家也在出臺政策,來保證房地產行業的健康發展。

2023年7月,上級會議指出:“適應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滿足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8月30日開始,廣州、深圳、北京、上海,先後宣佈執行“認房不認貸”政策;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25個省市官宣該政策。

與此同時,目前已有近30座城市,放鬆限購政策。其中瀋陽、大連、蘭州、濟南、青島、鄭州等,宣佈全面取消限購;蘇州、天津、杭州、長沙等,宣佈部分取消限購。

8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佈通知表示:首套、二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統一爲不低於20%、30%;同時,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貸款利率。

對於房地產行業的利好政策,立刻讓市場有了反應。諸葛數據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23年第38周,15個重點城市新房成交15291套,環比上升12.64%;10個重點城市二手房成交14284套,環比上升11.48%,同比上升52.61%。

對此,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表示:“在市場整體發展放緩的時候,積極的一面會格外引人注意,比如有些市場將更加有韌性,也有新的業務機會正在出現。”

鬱亮認爲,目前我國城鎮化率在65%左右,2030年預計達到70%,城鎮人口將增加至9.8億左右,按照建設經驗保守估計,這會帶來10億至12億平方米的房地產開工面積。

這樣看來,對於上市房地產公司來說,未來的市場依然擁有空間,在各種利好政策的刺激下,地產行業拐點,可能已經不遠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