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升級!G20兩大國撕破臉)

繼相互警告國民前往對方國家要“高度謹慎”以及驅逐外交官後,印度和加拿大的外交爭端再次升級。

當地時間21日,加拿大的印度簽證申請中心官方網站發佈了一則通知,上面寫道:“印度使館的重要通知:由於運營方面的原因,自2023年9月21日起,印度簽證服務已暫停,直到另行通知。請繼續關注網站以獲取進一步的更新信息。”

目前來看,雙方都沒有要走下臺階的意願,兩國的貿易合作首先淪爲衝突的犧牲品,去年重啓的印加《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CEPA)貿易談判已暫時擱置。

路透社稱,自2018年以來,印度一直是加拿大最大的國際學生來源國,兩國關係的惡化也將極大地影響加拿大的教育事業。

怎麼回事?

簡單來說,這次外交爭端緣起印度一分裂勢力頭目6月在加拿大被人槍殺,現在加拿大和印度都認爲對方在干涉自己內政。

印度的理由是,加拿大以“民主”爲由,對分裂印度行爲長期縱容,這點印度本就耿耿於懷,現在還敢堵到家門口來指責印度。

印度這麼說是有歷史緣由的。這個被殺的頭目屬於錫克教徒,與印度教的教徒勢不兩立。這羣人不僅在印度國內搞分裂,還去海外大肆辦“印度大使館”。他們經常舉行抗議活動,揭露印度國內的“種族壓迫”,呼籲成立一個獨立的“錫克族國家”,去年曾兩次在加拿大舉行“獨立公投”。

而加拿大的理由是,他們篤定槍殺事件與印度政府脫不了關係。因爲這個頭目擁有加拿大國籍,所以他們認爲印度政府這是“跑到加拿大領土上來謀殺加拿大公民”。

據悉,現在全世界有大約2600萬錫克教徒,大多數生活在印度北部的旁遮普邦,有約800萬生活在印度其他地區或海外,比如加拿大。本世紀以來,錫克教徒在加拿大政壇異軍突起,特魯多的內閣中,有4位部長是錫克教徒,錫克教徒佔加拿大總人口的比例甚至高於印度。

升級!G20兩大國撕破臉

18日,特魯多在國會山的下議院發表聲明 視頻截圖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18日稱,政府有“可信的指控”,稱印度特工與該案有關。

他強調,“任何外國政府涉入在加拿大領土謀殺加國公民,都是對我國主權不可接受的侵犯行徑。”他表示,加拿大將向印度施壓,“以最強烈的措辭”呼籲印度政府合作調查此次槍殺事件。

印度駁斥了加拿大的指控,稱其“荒謬且有圖謀”,並敦促加拿大對在其領土上活動的分裂分子採取法律行動。

9月19日,特魯多態度似有軟化。他將暗殺歸咎於“印度政府的代理人”,沒有暗示是高層下達的命令,又表示“不想激怒印度”,敦促各方繼續合作。但印度沒有以同樣的方式做出回應。

美國不想管

這場6月發生的案件,在9月初的二十國集團(G20)峯會上引發了印度和加拿大第一輪面對面交鋒,兩國直接撕破臉。

作爲本屆G20的主席國,印度總理莫迪幾乎和所有西方領導人舉行了會晤,但偏沒有與特魯多舉行正式會晤,只進行了簡短的非正式會面。

據報道,特魯多向莫迪“親自和直接”提出了關於該案件的擔憂。莫迪當面斥責加拿大政府允許錫克教分離主義團體在該國活動。雙方各執一詞,把冷淡掛在臉上。

特魯多在指控印度政府的同時,還在敦促盟國聯合起來向印度施壓。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戰略溝通協調員約翰·柯比稱,特魯多的指控“非常嚴重”,表示美國支持加拿大調查此事,並鼓勵印度配合調查。

加拿大的其他盟友,如澳大利亞,也對加拿大的指控表示“關切”。英國政府發言人表示,正與加拿大保持密切聯繫,但在調查期間進一步發表評論是不合適的。

升級!G20兩大國撕破臉

18日,莫迪向媒體發表講話

長安街知事注意到,就在美國和其他G7國家向印度示好,以求打造“印太聯盟”制衡中國之際,特魯多罕見地對印度發起攻擊,這讓西方國家陷入了尷尬的境地,“五眼聯盟”的國家沒有一個站出來譴責印度。

英國當前正在尋求與印度達成自由貿易協定。英國首相發言人馬克斯·布萊恩表示,加拿大當局應該調查這起事件。但他明確表示,這起案件不會出現在貿易談判中,“我們不希望與其他問題混爲一談”。

倫敦查塔姆研究所智囊團的印度問題專家基蒂吉·巴傑帕伊表示,“如果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印度參與其中,英國可能會保持沉默。”畢竟,自由貿易協定對英國來說將是“重大政治勝利”。

美國也是進退兩難。智庫蘭德公司印太地區分析師德雷克·格羅斯曼在社交媒體評論說,印加之間的“爆炸性新聞”讓拜登政府處於“雙輸局面”。“如果拜登政府站在渥太華一邊,新德里會竭力反對,質疑華盛頓的誠意;如果支持新德里,則意味着美國與一位北約盟友作對。”

約翰·柯比表示,任何有關美國拒絕加拿大的報道“完全是錯誤的”,“調查應該不受阻礙地進行”。但他補充說,美國與印度的關係“仍然至關重要,不僅對南亞地區,對印太地區也是”。

半島電視臺稱,儘管如此,拜登政府提供的道義支持似乎多於實質性支持,美國可能想讓事情作爲印加的雙邊問題來解決。

總部位於新德里的政策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蘇尚特·辛格也表示:“只要西方需要印度對抗中國,它們就可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渥太華卡爾頓大學國際關係教授斯蒂芬妮·卡文表示:“在西方制衡中國的算計中,印度很重要,而加拿大則不然。”這種情況確實會讓加拿大與其他所有西方國家相比顯得“越位”了。

印度想做“棋手”

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加大了對印度的拉攏力度,印度也表現出向美西方靠攏的趨勢,雖然還在堅持着“不結盟”的戰略自主,但仍努力融入西方的圈子。

事實上,這種表面功夫根本經不起波折。根據長安街知事的瞭解,在此次G20峯會上,西方頻頻試圖干預印度的內政。

除了特魯多和莫迪關於這起謀殺案的爭論,美西方還要求印度放棄與俄羅斯談判自貿協定,以及退出煤電的使用,要求印度在2025年就碳達峯。

這對於立志要在2047年就成爲發達國家的印度來說,西方的種種離譜要求和條件猶如鎖住了印度的發展上限,從骨子裏不尊重印度的發展訴求,讓原本以爲能倚靠美西方的印度開始心存疑惑。

特別是拜登本來計劃在G20峯會期間對印度進行國事訪問,結果發現印度不願服從,G20宣言也無法夾帶私貨,拜登乾脆中途離席,趕往越南。

升級!G20兩大國撕破臉

當地時間7日,拜登啓程前往新德里

長安街知事注意到,在最後的G20宣言中,各國重申二十國集團是國際經濟合作主要論壇,本着多邊主義精神、以共識爲基礎繼續運行,所有成員平等參與包括峯會在內的所有活動。

不指名道姓地點出了國際社會對某些奉行單邊主義國家,動輒禁止他國參加多邊主義活動的霸道行徑的厭惡,傳遞出全球進步力量的聲音。這必然也有身爲今年G20輪值主席國的印度的功勞。

正如英國《衛報》所評論的,“儘管西方越來越將印度視作‘制衡中國的棋子’,但印度顯然更願做‘棋手’,美國尋求改善與印度的關係只能是一廂情願。”

事實上,這次印加爭端的內涵表明,無論兇手是誰,印度所走的道路,將決定其與西方國家的合作前景困難重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