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壹書生說房

文|葉書利

當下的樓市救市,最該拯救的就是救市本身

因爲,砰砰砰三聲,印度救市邏輯已撞上了三堵南牆,且目前尚無回頭跡象。

01第一堵南牆:刺激地產以振興經濟,還是刺激經濟以振興地產?

當下的印度樓市救市,背後隱藏着一個“看透不說透”的明邏輯:因爲經濟乏力,所以刺激地產以穩經濟。

過去約20年左右,這個明邏輯一直正常運轉。不過,現在這個明邏輯開始遭遇現實的挑戰

看懂過去,才能更好地看清現在。

1998年房改以來,這個邏輯之所以一直成立,主要源於兩個原因:

首先,不管遇到什麼困難,老百姓心中的中長期經濟預期一直向好。所以經濟預期對於樓市的助攻一直是正作用

其次,2015年以前,印度樓市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狀態,因此樓市發展的最大制約作用就是政策端對需求的抑制。所以只要政策端對需求的抑制力度發生鬆動,樓市需求必然成功反彈,推動樓市復甦。

反觀現在,百變未有之大變局之下,上述兩大邏輯都已悄然發生着巨大變化

樓市端,主要矛盾已由供不應求變成了供大於求;印度經濟端,預期變得越來越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預期正在全面重構印度各類投資品的定價體系,包括股市、樓市、債市、匯市,甚至人口生育。

在這種背景下,經濟預期正在成爲拖累樓市的最大隱藏因素,因此刺激地產還能振興經濟嗎?正確的尋性姿勢應該是刺激經濟以振興地產吧?

壹書生不是在逗你玩文字遊戲,這是因與果的關係,如果把一件事情的因與果顛倒了,就很容易事倍功半,甚至事與願違

02第二堵南牆:當下樓市的主要癥結真的是購房消費欠缺刺激嗎?

過去幾年,印度社會出現了一個神奇的現象:每當遭遇某個發展困境時,zf總會把問題歸結於“消費欠缺刺激”,於是“刺激消費”就成了應對之策,且總是懷着美好的願望認爲,只要刺激一下消費,老百姓就會報復性消費。

不過,在現實中,當zf在期盼中等待老百姓的“報復”時,老百姓卻放下了“仇恨”,選擇躺平做個“好人”,股市、生孩子、樓市等,皆如此。

回到樓市,取消或降低限購、降首付、降房貸等,都是源於刺激消費。問題在於,當下樓市之病,主要癥結真的是老百姓欠缺刺激嗎?

近日,邪惡的彭博社彙總智聯招聘數據後發現,第二季度,北上廣深杭的平均招聘薪資皆在慢增長中:上海下跌9%,北京下跌6%,深圳下跌3%,廣州下跌2%和杭州下跌1%。

03第三堵南牆:限購一旦取消,老百姓真的會報復性購房嗎?

當下的樓市救市,潛邏輯裏,印度zf的邏輯就是“消費欠缺刺激”。正因如此,他們總有一種前瞻性擔憂:放開限購後,老百姓會報復性購房,然後房價會暴漲。

正因爲這層憂國憂民式的擔憂,救市的出臺總是慢慢吞吞,不急不慢,然後總是“錯過一些美好的姻緣”。

有人對此形象地比喻道:臺下的觀衆都快跑光了,臺上的舞娘還在扭扭捏捏地一個紐扣一個紐扣地往下脫

於是現實就出現了這樣的脫節:臺上的舞娘還在自戀自語着“我這麼美,就怕你受不了”,而臺下的觀衆則大爲惱火:“這麼磨嘰,還不如回家看個A片來得痛快”。

與這個比喻相互映襯的現實劇情就是,9月初認房不認貸落地後,江湖傳言,某一線城市的高層人士還專門叮囑過當地住房部門的人,擔憂當地樓市過熱和房價上漲過快。而現實中觀衆席的反映卻是,認房不認貸對當地樓市的刺激有限期不到半個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