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祝嫣然

隨着行業利好政策密集落地以及“金九銀十”傳統旺季的來臨,近期鋼材價格企穩回升,市場需求回暖。

日前,工信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鋼鐵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下稱《方案》),針對當前行業需求不振、效益下滑、投資信心不足等問題,從供需兩端發力,提出實施技術創新改造、鋼材消費升級、供給能力提升、龍頭企業培育等“四大行動”。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範鐵軍近日在2023(第五屆)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標準化論壇上表示,當前鋼鐵行業仍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但隨着國家穩增長系列政策及粗鋼產量調控政策的落實,鋼鐵行業供需有望逐步恢復動態平衡,下游用鋼需求出現新亮點。

範鐵軍還提到,標準是推動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實現我國由鋼鐵大國邁向鋼鐵強國的重要舉措。在標準支撐和引領下打造專業化品牌有利於提升新市場形勢下的競爭優勢,鼓勵鋼鐵企業在練好內功的基礎上,全面提升企業品牌。

鋼材消費結構優化

當前,鋼鐵行業正面臨新的發展環境,鋼鐵企業生產經營面臨一些困難,尤其是近年來受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拖累,鋼材需求恢復緩慢。外部形勢的變動會造成行業增長波動,但也爲產業升級提供了重要窗口和機遇。

範鐵軍表示,下游用鋼需求出現新亮點,新能源汽車、裝備製造、光伏產業等帶動相關鋼材品種需求快速增長。他舉例稱,船舶油改氣以及低溫、深冷環境下的高韌性材料使用需求,加大LNG運輸船對九鎳鋼的消費量。海上風電要求距離海岸線10公里以上,深遠海海上風電項目的場址中心離岸距離通常大於100公里,遠距離風電項目對高強度高耐蝕性能有較高要求。

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粗鋼表觀消費量同比下降1.9%,建築業用鋼佔比下降,船舶、汽車、家電、風電用鋼、光伏用鋼等持續增長,有效支撐了製造業用鋼品種和數量的增長。

圍繞實施鋼材消費升級行動,《方案》提出,開展鋼鐵與重點用鋼領域的上下游產需對接活動,積極拓展鋼鐵應用場景;積極支持企業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引導鋼鐵產品、裝備、技術、服務等協同“走出去”。

中鋼協認爲,下一步,隨着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提振大宗消費、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等舉措落地見效,市場預期將進一步增強,鋼材需求將在減量後實現新的平衡。

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對第一財經分析,穩增長政策在擴大內需方面加力,下半年“金九銀十”有望呈現,下游行業在基建、汽車、家電、船舶、能源等領域將有階段性亮點,會對用鋼需求起到拉動作用;在出口方面,受到全球製造業PMI下滑的影響,外需有減弱風險,但在目前鋼鐵出口價格優勢的支撐下,我國月度鋼材出口仍有望保持相對高位。

發揮標準的基礎性、引領性作用

推動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標準的引領。標準化如何更好發揮推動和引領作用,是促進鋼鐵行業健康發展的迫切需要。

《方案》提出,建立健全產品質量評價體系,加快推動鋼材產品提質升級,制定鋼鐵產品質量分級標準,推動質量分級評價結果在航空航天、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能源裝備、先進軌道交通及汽車、高性能機械、建築等領域的採信應用。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祕書長姜維在論壇上表示,當前,中國鋼鐵在裝備、技術、產品等硬實力上已經具有世界一流能力,但在標準支撐作用和引領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升。未來,鋼鐵行業標準化工作應繼續發揮標準的基礎性、引領性作用,以《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爲根本遵循,重點把握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和國際化,推動鋼鐵行業標準化工作再上新臺階,爲我國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針對下一步我國鋼鐵行業標準化工作開展,姜維提出五點建議:一是響應國家政策要求,引領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二是立足服務行業,以標準化支撐行業發展;三是提升標準化對外開放水平,推動國內國際標準化協同發展;四是不斷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標準領軍人才;五是樹立行業質量標杆,加快培育鋼鐵行業優質企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