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   源丨糧油市場報

國際大米市場繼續高位運行,國內大米進口大幅下降,加上中秋、國慶“雙節”即將來臨,國內稻米市場走出持續小幅上漲走勢。當前南方中稻大面積收穫並陸續上市,由於質量較好,加上市場主體對後市看漲預期升溫,採購意願較強,推動新稻收購價格高開走強。

政策稻穀成交活躍

市場主體參與度高

8月份以來,最低收購價稻穀競價銷售成交呈逐步增加之勢,進入9月份後,成交進一步活躍,尤其是上週成交率達到72%以上,市場主體參與熱度較高。

本週交易有所降溫,但成交仍較活躍,本週共計投放稻穀60.3萬噸,實際成交35萬噸,周環比減少7.5萬噸,爲年內單週次高成交水平;成交率58%,周環比減少12個百分點;成交均價2664元/噸,周環比下降2元/噸。截至9月19日,2023年最低收購價稻穀拍賣累計成交308.6萬噸,較上年全年增加245萬噸。

分品種看,粳稻投放30.1萬噸,成交16萬噸,周環比減少4萬噸;成交率53%,周環比下降13個百分點;成交均價2617元/噸,周環比下跌41元/噸。其中,黑龍江2022年產一等粳稻最高成交價2795元/噸。中晚秈稻投放30.2萬噸,成交19萬噸,周環比減少3.5萬噸;成交均價2703元/噸,周環比上漲30元/噸,爲年內最高成交均價。其中,安徽2021年產中晚秈稻投放14.5萬噸,全部成交,最高成交價2880元/噸,溢價160元/噸,也是單週最高成交價。

分省份看,安徽成交17.4萬噸,黑龍江成交13.4萬噸,河南成交1.8萬噸,江西成交1.6萬噸,吉林成交0.8萬噸。

近期,最低收購價稻穀競價銷售活躍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市場主體採購意願提升。由於國際大米價格大幅上漲後持續高位運行,受此帶動,國內稻米市場進入持續小幅上漲狀態,市場做多氛圍逐漸形成,加上秈稻最低收購價稻穀庫存不多,2020年以來累計僅收購400萬噸左右,市場主體持糧意願增加。

二是新稻收購價格較高。由於市場行情向好,新稻收購價格同比普遍偏高,最低收購價稻穀的優勢逐漸顯現。

三是稻穀競價銷售進入尾聲。按照慣例,隨着新季中晚稻收穫上市,爲避免出現賣糧難現象,最低收購價稻穀競價銷售一般在9月底暫停,目前已基本到了收尾階段。由於新稻剛剛上市,後期如何發展尚未可知,部分企業轉而先拍賣一部分稻穀作爲庫存,爭取主動。

另外,定向稻穀銷售繼續保持較高水平。9月14日,計劃定向拍賣稻穀200萬噸,實際成交169.5萬噸,成交率84.8%,較上週增加1.2個百分點。截至9月14日,定向稻穀拍賣累計投放1400萬噸,實際成交1212萬噸,已經高於2022年產稻穀最低收購價收購量,加上當前最低收購價稻穀競價銷售持續進行,我國託市稻穀庫存繼續下降,供應壓力繼續減輕。

買家觀望心理增強

國際米價衝高回落

亞洲大米價格經過8月底9月初的加速上漲並創下15年來新高後,買家觀望心理增強,需求有所減少。

菲律賓對普通大米價格設定了上限,其中白米被設定爲每公斤41比索(約合人民幣5.26元),而精磨白米的上限爲每公斤45比索(約合人民幣5.78元),而菲律賓國內普通白米的售價比這一上限最高高出34%,精磨白米的售價也比上限最高高出24%。

馬來西亞則限制個人大米採購上限爲100公斤,並加強執法,防止大米市場投機行爲。這些措施的實施,使大米需求有所下降,國際大米價格衝高回落。

9月18日,泰國破碎率5%大米FOB報價621美元/噸,周環比下跌19美元/噸,同比上漲177美元/噸;越南大米FOB出口價630美元/噸,周環比下跌15美元/噸,同比上漲225美元/噸;印度5%破碎率蒸穀米報價530美元/噸,周環比持平;巴基斯坦5%破碎率白米報價610美元/噸,周環比下跌5美元/噸。

由於當前國際大米供需偏緊狀況尚未改變,全球大米第二大出口國泰國的水稻種植形勢也較嚴峻。今年8月,泰國的水稻種植面積同比下降14.5%。有機構預計,由於缺水,泰國未來兩季水稻產量將下降約三成。受此影響,預計大米價格仍將在高位運行,不排除在消息刺激下再創新高的可能。

稻穀庫存相對寬鬆

增加出口大有可爲

由於國際大米價格持續高位運行,加上人民幣匯率走弱,與國內大米之間的價差仍較大。9月18日,廣東早秈米批發價4050元/噸;5%破碎率泰國大米理論到港完稅價5103元/噸,國內外價差-1053元/噸,上週價差爲-1229元/噸;越南大米理論到港完稅價5118元/噸,價差-1068元/噸,上週價差爲-1229元/噸。由於國際大米價格大幅高於國內,我國大米進口繼續保持低位。

據海關統計,我國8月份進口大米11萬噸,月環比增加1萬噸,同比大減37萬噸,減幅76.9%;1月至8月累計進口大米202萬噸,同比減少255萬噸,減幅55.8%。由於國際大米居高不下,預計短期國內大米月度進口仍將維持較低水平,不排除再創階段性新低的可能。

8月份我國大米出口量爲17萬噸,月環比減少3萬噸,同比減少6萬噸,減幅28%,較當月大米進口量高出6萬噸,大米月度出口已連續兩個月高於進口;1月至8月我國累計出口大米90萬噸,同比減少57萬噸,降幅38.8%;1月至8月我國累計淨進口大米112萬噸,同比減少199萬噸。

預計後期我國大米出口仍可有所作爲。主要原因:

一是有市場自印度政府7月20日禁止出口非巴斯馬蒂大米,相當於減少1000多萬噸的大米出口,給國際市場留下了巨大的供應缺口。國際買家不得不尋找新的賣家,有利於我國增加大米出口。

二是有能力。我國的稻穀庫存佔全球庫存的六成以上,且最低收購價稻穀庫存因去化困難,很多稻穀成了超期儲存稻穀,不得不進行定向銷售。2020年至2022年已定向銷售稻穀5300多萬噸,今年8月份以來又成交了1212萬噸,目前仍有幾千萬噸庫存需要消化。因此,藉助當前國際市場供應緊張之際,向國際市場銷售500萬~800萬噸稻穀,應該對國內供應基本沒有影響。

三是有效益。當前國際米價處於15年來的高位,此時增加大米出口,既可以增加出口收益,同時也可以解決部分西亞和非洲國家的燃眉之急,經濟上、政治上均較有利,還可以提高我國在國際糧食市場上的話語權。

另外,當前國內稻穀庫存較高,供應相對寬鬆,而玉米缺口較大,需要大量進口。此前稻米價格低迷時,我們通過國內大循環,把大量的超期儲存稻穀通過定向銷售轉化爲飼料原糧,以減少玉米進口是可行的。但在當前國際稻米價格大幅上漲的情況下,通過增加稻米出口、增加玉米進口可能更合算。

據海關統計,8月份國內稻米平均出口價格爲3740元/噸,同比上漲40%,而同期玉米進口單價爲2354元/噸,同比下降12%。稻米出口價格漲幅明顯高於同期玉米,此時,如我們充分發揮國際糧食市場的大循環作用,通過適當增加稻米出口、增加玉米進口,將有效改善國內糧食庫存結構,反而能更好地保障國內糧食安全。

中稻陸續開始收穫

上市價格普遍較高

目前,我國從南到北,一季稻陸續進入成熟並開始收穫,局部地區已進入收穫高峯並開始批量上市,加工企業採購也逐步轉向新稻。據瞭解,今年重慶水稻種植面積980多萬畝,目前已收穫90%以上;水稻種植面積位居全國第一的湖南,當前2200多萬畝中稻正在陸續收割;湖北3000萬畝中稻陸續成熟,正在大面積收穫;江西1400多萬畝中稻也陸續成熟進入收割期。今年南方地區中稻生長期間天氣總體有利,中稻品質較好,單產普遍好於上年。

當前陳稻價格較高,競價銷售拍賣活躍,加上新稻質量較好,一季稻優質比例提升,收購價格大都高開。湖北孝感“豐兩優”收購價2820元/噸,荊門地區收購價2800~2840元/噸,平均出米率64%左右;江西南昌收購價2920元/噸,周環比上漲40元/噸;安徽蕪湖收購價2820元/噸,周環比上漲20元/噸。從目前一季稻所處的形勢看,短期仍有高開高走的可能。

首先,在國際米價大幅上漲並持續高位運行的帶動下,7月份以來,國內稻米市場呈現緩慢上漲態勢,市場做多氛圍逐漸形成,企業贏利比較穩定,開始改變原來的以銷定購的經營模式,願意存糧的企業增多。而國內大米加工產能過剩,小型加工企業較多,加上衆多的貿易商,一旦形成做多合力,對市場糧源的需求將會十分巨大。

其次,國內大米進口大幅減少,出口開始高於進口,對稻穀的需求同比也將有所增加。

第三,當前新稻上市糧源仍較少,最低收購價稻穀競價銷售面臨暫停,而企業採購意願提升,將推動新稻市場短期繼續上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