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泰證券發佈研究報告稱,核電與水電具有較強相似性,但2020以來PB(LF)中樞1.6x左右顯著低於水電的2.2x。以中國核電(601985.SH)爲例採用DCF測算其所有核電機組價值,在3.2%/7%的貸款利率/貼現率下其在役/所有通過覈准的核電機組歸母價值1686/2025億元,中核9月22日市值1375億(含14.5gW新能源估值),核電價值或被嚴重低估,短中期看好核電價值迴歸。遠期核電價值提升有望得益於機組延壽,但更關鍵的是常態化審批下新機組投產,該行測算每投產一臺120萬千瓦三代機組帶來148億元內在價值增厚(投產時間點上)。

推薦:中國核電,及類似測算下估值仍有較大提升空間的長江電力(600900.SH)。

華泰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核電類水電,穩定性突出,但仍處於價值窪地

核電與水電同爲清潔能源,穩定性突出,2015-22年ROE中樞10.5%左右,主要歸因於:1)發電不受外在自然因素影響,年利用小時接近8000,遠高於其他電源;2)雖2022-23年市場化交易比例提升至50%左右,但多數省份市場化交易電價上浮部分均有回收機制,本質上是向計劃電價的迴歸,總體較穩定;3)度電營業成本穩定性高,基本在0.2元/千瓦時左右。但受2016-18年核電站零覈准影響,核電2020年以來PB(LF)中樞1.6x左右,遠低於水電(申萬)指數的2.2x左右。

核電估值茅—水電或仍有較大價值提升空間

世界水電看中國,中國水電看長電。2020年以來長電PB(LF)中樞遠超水電行業平均主要得益於其更穩定且更高的ROE(平均14.5%),以及更高的分紅比例(22-24承諾70%)。以長電爲例,從DCF視角:1)考慮2.8%-3.6%貸款利率,6.5%-7.5%貼現率,6座大水電經營期80年/永續經營下價值爲5869-6911/5919-7019億元;2)未來多年平均上網電量較基礎假設增加5%-17%,對6座電站價值增厚比例均爲6%-21%。但6座電站的測算價值不完全代表整體上市公司價值,還要考慮充沛現金流的再投資能力(其他電源投資較難量化)和股權投資能力(2023E預計630億價值)。

核電短中期價值有望迴歸,遠期價值提升主要取決於後續審批

當前我國核電呈現雙寡頭競爭格局,以中國核電爲例,逐個搭建其所有核電機組的DCF模型。在貼現率6.5%-7.5%,貸款利率2.8%-3.6%情景下,中核在役/所有核電機組(還含在建、已覈准擬建)歸母價值1583-1799/1849-2221億元;考慮公司預期十四五末30GW新能源裝機,該行測算對應歸母價值472.5億元。從機組延壽/後續常態化審批角度研究對核電價值的提升,該行發現延壽對剩餘設計壽命較短機組增益更顯著,遠期價值提升的關鍵還在於核電後續常態化審批,該行預計每投產一臺120萬千瓦三代機組平均帶來的內在價值增厚爲148億元(投產時間點上)。

三代機組IRR受電價/造價敏感性較高,相較二代盈利仍有較大降本空間

該行測算結果顯示上網電價系對機組盈利影響最大的參數,同時造價的影響也較大,在0.353-0.473元/千瓦時上網電價,15-19元/W造價情景下,三代機組資本金IRR約爲9.6%-26.5%,投產時ROE爲12.2%-43.9%,單瓦NPV約爲6.90-17.76元。若三代機組要在其他條件相似的情況下達到二代機組的盈利水平,參考目前上網電價相同的防城港2號、3號機組,當防城港3號機組單瓦造價下降至12.20元左右時,資本金 IRR會與目前防城港2號的IRR水平(27.04%)相近。

風險提示:測算假設與實際情況偏差風險,核電行業競爭格局預期偏差,核電/水電利用小時不及預期,核電/水電上網電價下行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