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9月,人工智能概念熱度不減,機器人上市公司被投資機構扎堆關注。

具體來看,國際資管巨頭淡馬錫、摩根大通、路博邁、三星資產,以及國內知名投資機構景林資產、高毅資產等頭部機構紛紛現身調研會。

調研時,機構投資者重點關注的問題包括機器人的下游應用、與外資品牌的價差、行業滲透率等,體現出對該主題較大的投資熱情。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多家機器人公司半年報披露的盈利情況同比下滑,投資者應注意相關風險。

路博邁、景林資產等調研步科股份

9月1日,步科股份舉行了調研會,此次調研吸引了210家機構的參與,知名投資機構路博邁、中歐基金、景林資產、中國人壽、大家資產等參與。

步科股份的主要產品已進入智能物流、醫療影像設備、服務機器人、磁懸浮電機驅動、工業無人機、食品/服裝數字化工廠等行業,且與西門子醫療、聯影醫療、阿里雲、金蝶軟件等合作。截至2023年中,該公司的機構投資者包括中銀基金、平安資產、平安基金、瑞士聯合銀行、國泰君安證券等。

調研過程中,在被問及該公司在機器人領域的下游應用有哪些時,步科股份表示,該公司機器人行業最早是電商AGV/AMR發展起來的,再發展到廠內AGV/AMR。除此之外,該公司也在積極佈局協作機器人、泛服務機器人,包括建築機器人、養殖機器人以及特殊醫療手術機器人等領域。

步科股份表示,目前,該公司下游的應用領域中快速發展的就是廠內物流AGV/AMR(工業移動機器人),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像一些高端的智能製造,包括鋰電、光伏、新能源等場景應用,開始逐漸採用移動機器人AGV和AMR去取代傳統的人工搬運。

半年報顯示,該公司2023上半年實現營收2.4億元,同比下降8.4%;實現歸母淨利潤0.3億元,同比下降26.9%;其中,2023年第二季度實現營收1.3億元,同比下降16.6%;實現歸母淨利潤0.2億元,同比下降37.6%。

西南證券研究所表示,該公司在工業移動機器人(AGV/AMR)自動化控制領域處於領軍地位。2023年上半年,該公司在機器人和醫療影像設備行業保持了持續增長,國內市場受綜合因素影響,通用自動化和機器物聯網領域景氣度較差導致營業收入出現下滑。

淡馬錫、摩根大通等調研埃斯頓

9月7日,埃斯頓舉行了調研會,此次調研吸引了143家機構的參與,知名投資機構淡馬錫、三井住友德思資產、摩根大通、中金公司、麥格理資本、摩根士丹利等參與。

埃斯頓的業務覆蓋了從自動化核心部件及運動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到機器人集成應用的全產業鏈,構建了從技術、成本到服務的全方位競爭優勢。該公司業務主要分爲兩個核心業務模塊:一是自動化核心部件及運動控制系統,二是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系統。截至2023年中,該公司的機構投資者包括廣發基金、國海富蘭克林基金、巴克萊銀行、南方基金、加拿大養老基金投資公司等。

調研過程中,在被問及該公司與外資品牌的價差還會持續多久時,埃斯頓表示,國產品牌機器人與外資品牌在整體上有一定的價差。該公司作爲工業機器人的國產龍頭企業,產品正在進入各個主流市場,隨着市場應用不斷增加,在光伏、金屬加工、焊接等行業已經建立了自己獨特的競爭力。隨着國產機器人性能、可靠性、品牌影響力的提升,價格因素已經在逐步弱化,國產替代大勢所趨,客戶在選擇產品的過程中,已經越來越重視產品供應的自主可控及定製化需求。

半年報顯示,2023年半年度該公司營收22.41億元,同比增長35.38%,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0.69億元,同比增長100.59%。

國元證券研究所表示,該公司上半年在國內機器人廠商出貨量排名中再次成爲國內整體工業機器人、國產多關節工業機器人出貨量最高的國產品牌,在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出貨量排名中位列第二位,超越部分國際知名品牌,同時在建的總部二期項目,有望在擴大產能的同時,進一步提升智能化標準。

高毅資產、三星資產等調研凱爾達

9月5日,凱爾達舉行了調研會,此次調研吸引了131家機構的參與,知名投資機構海通證券、中信證券、淡水泉、摩根士丹利、景林資產、大家資產、三星資產、高毅資產等參與。

凱爾達在工業焊接領域具有較強的技術能力和行業影響力,基於工業計算機實現的機器人軌跡精度控制指標處於國際領先,自主研發的機器人手臂及控制器已於2020年6月正式投產。

截至2023年中,該公司的機構投資者包括華夏基金、申萬宏源證券、方正富邦基金、南方基金、永贏基金、長信基金等。

調研過程中,在被問及凱爾達在機器人行業滲透率目前所處於哪個階段,後續準備怎麼提升時,該公司表示,目前,該公司已成爲少數幾家同時掌握機器人焊接設備、機器人手臂及控制器核心技術的廠商之一。未來,該公司將以焊接應用領域爲基礎,進一步發展多領域工業機器人,陸續向市場推出更多類型的多用途、高性能自產機器人產品,以持續提升在工業機器人領域的行業地位。

半年報顯示,凱爾達2023中報顯示,該公司主營收入2.44億元,同比上升17.47%;歸母淨利潤1141.52萬元,同比下降49.66%;扣非淨利潤315.39萬元,同比下降65.17%。

責編:桂衍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