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成立6年半以來,“AI芯片巨頭”寒武紀每年仍在持續淨虧損。

近日,寒武紀(SH688256)公告披露,股東國投創業基金減持7398690股,減持比例1.7760%,股份來源爲IPO前取得,減持總金額約14.82億元。減持後,國投創業基金持股比例降至0.0003%,這意味着該股東已經幾乎“清倉”了寒武紀。

在AI概念熱炒的背景下,一批早期投資“AI芯片第一股”寒武紀的投資者,在2023年上半年趁股價急升,清倉了手中全部股票。根據該公司招股書和歷次減持公告梳理,從2016年8月到2019年9月,有6家基金對寒武紀進行了總額28.2億元投資成爲原始股東,而截至上述這次套現離場,這幾個股東合計套現了66億元。

9月26日,寒武紀緊急公告,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總經理陳天石博士自願承諾:本人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119,530,650股),自承諾函出具之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將不以任何方式進行減持,包括承諾期間該部分股份若因資本公積轉增、派送股票紅利、配股、增發等事項產生的新增股份。

截至26日中午收盤,寒武紀報收131.29元,漲4.09%,總市值546.95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寒武紀自今年4月21日創下271元高點以來一路下跌,僅5個月時間已經“腰斬”。

創投股東套現60多億

9月22日晚間,寒武紀公告披露,收到股東國投創業基金出具的《關於減持計劃時間屆滿暨減持結果告知函》,國投創業基金減持7398690股,減持比例1.7760%,股份來源爲IPO前取得,減持方式包括集中競價交易和大宗交易,減持總金額約14.82億元。

目前,國投創業基金僅持有該公司1176股,持股比例降至0.0003%,這意味着該股東已經幾乎“清倉”了寒武紀。

此前在8月25日晚間,寒武紀披露,收到股東古生代創投出具的《關於股份減持計劃完成暨減持結果的告知函》,古生代創投減持5975376股,減持比例1.4343%,股份來源爲IPO前取得,減持總金額約10.72億元。

減持完成後,古生代創投持股數量降至0股,正式“清倉”寒武紀。

6月8日晚間,寒武紀披露,收到股東南京招銀、湖北招銀出具的《關於減持計劃完成暨減持結果告知函》,南京招銀減持3114627股,減持比例0.78%,減持總金額3.88億元;湖北招銀減持1539549股,減持比例0.38%,減持總金額1.91億元。兩大股東持股股份來源均爲IPO前取得。

南京招銀、湖北招銀的普通合夥人暨執行事務合夥人的控股股東爲招銀國際資本管理(深圳)有限公司。目前,南京招銀、湖北招銀持股數量均爲0股,同樣“清倉”了寒武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上述四大創投股東此輪合計套現達31.33億元。

據初步梳理,自從寒武紀IPO前取得的股份在2021年7月20日上市流通後,各大機構就已經開始了減持。

2021年7月22日、7月29日、9月17日,寒武紀的創投股東古生代創投、智科勝訊、寧波瀚高、國投創業基金、南京招銀、湖北招銀相繼拋出減持計劃。

該輪減持中,古生代創投和智科勝訊(二者構成一致行動關係)分別套現3.81億元和3.29億元;寧波瀚高套現5.95億元;南京招銀、湖北招銀分別套現1.73億元和0.88億元。合計套現15.66億元。該輪減持完成後,智科勝訊成爲第一個清倉離場的原始股東。

隨後在2022年的又一輪減持中,南京招銀、湖北招銀分別套現2.17億元和1.09億元;寧波瀚高套現1.29億元。合計套現4.55億元。

時間來到2023年,寒武紀因踏中AI、ChatGPT等概念風口,股價從不足70元大漲至270元高位,創投股東也加緊減持步伐。

2023年2月,南京招銀、湖北招銀分別套現2.81億元和1.41億元;3月中旬,古生代創投、寧波瀚高、國投創業基金分別套現3.61億元、2.25億元和4.67億元。合計套現14.75億元。可以看到的是,此次減持後,寧波瀚高持股已爲0。

直至6月初至9月末,寒武紀上述創投股東揮出最後一刀,清倉持股。按此計算,創投股東自2021年7月20日以來,累計套現金額達66.29億元。

上市3年虧了30多億

6名原始股東的離場,給寒武紀的前路帶來更多不確定性。2020年7月上市後,該公司通過IPO和首次進行定向發行,募資42.54億元,但至今還沒有將資金投資到位。

資料顯示,寒武紀註冊地爲北京市海淀區,主營業務是各類雲服務器、邊緣計算設備、終端設備中人工智能核心芯片的研發、設計和銷售,主要產品爲雲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訓練整機、邊緣智能芯片及加速卡、終端智能處理器IP以及上述產品的配套軟件開發平臺。公司實際控制人爲陳天石。

寒武紀從事的是芯片設計,和數千家創業同行不同,該公司選擇的方向是難度大、利潤高的AI芯片。這個領域裏知名的公司是英偉達英特爾AMD等,此外還有不少明星創業公司。

儘管在創業初期持續獲得不少早期投資者的看好,但該公司還是選擇上市,在這條競爭激烈的賽道上,似乎IPO才能滿足其大額融資、不斷“燒錢”的特色。

AI芯片的競爭激烈,寒武紀2023年的業務狀況如何呢?該公司此前在7月公示,和中移動浙江台州分公司、浙江省公衆信息產業有限公司組成聯合體,參加了浙東南數字經濟產業園數字基礎設施提升工程(一期) 的投標並中標。這意味着寒武紀方面要交付金額爲5.3億元的硬件貨物。

2023年上半年,寒武紀交出了上市以來最差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爲1.14億元,同比下滑33.37%,歸母淨利潤虧損5.44億元,扣非後歸母淨利潤虧損6.4億元,較去年同期的虧損值又擴大了15.39%。

在上市後的三個完整會計年度裏,2020年到2022年,寒武紀扣非後歸母淨利潤分別虧損6.59億元、11.1億元和15.8億元,合計達到33.5億元。

此外在2017年到2019年,寒武紀也分別虧損了3.81億元、0.41億元和11.79億元。

對於連年大幅虧損,寒武紀屢次提到研發投入。Wind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期間,寒武紀研發支出累計超過45億元。2023年上半年,寒武紀研發投入的營收佔比高達421.56%。

針對寒武紀營收規模持續下降的情況,年內市場曾傳聞公司關停了汽車業務,並進行了裁員。據媒體24日報道,記者向多位半導體業內人士求證,得到回覆是:寒武紀的業務、人員縮減與外部制約因素,或與自身戰略發展有關。

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二季末,寒武紀的研發人員爲980人,研發人員薪酬合計爲3.05億元。而2022年同期公司這兩項數據分別爲1207人、3.73億元,分別同比下滑18.8%、18.23%,其中研發人員佔員工總數比重80.04%。

編輯|段煉 杜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