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冷翠華

9月26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以下簡稱“保險業協會”)發佈《綠色保險分類指引(2023年版)》(以下簡稱《分類指引》),這是保險業首次發佈綠色保險分類指引,也是全球首個全面覆蓋綠色保險產品、保險資金綠色投資,以及保險公司綠色運營的行業自律規範。

據保險業協會黨委書記、會長於華介紹,今年上半年,我國綠色保險保費收入約1159億元;同時,保險資金投向綠色發展相關產業餘額已達到1.67萬億元,同比增長36%。

“對保險業來說,發展綠色保險是行業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必須深入思考回答的時代課題。”保險業協會副會長王玉祥表示。

爲引導保險業加快綠色保險領域創新,促進綠色保險規範發展,自2021年起,保險業協會啓動綠色保險標準化建設項目,組建了包括人保財險、太保產險、平安集團等在內的綠色保險研究小組,召開40餘次工作會議和專題會議,反覆研究論證,制定提出《分類指引》。

據人保財險副總裁降彩石介紹,《分類指引》明確了綠色保險產品、保險資金綠色投資和保險公司綠色運營的定義、分類和工作建議,並且對這三大領域進行了詳細分類。

從綠色保險產品來看,《分類指引》共梳理形成十大類服務領域(場景),並以16類保險產品類別與之對應,涉及69種細分保險產品類別,並列舉了150餘款保險產品。通過由宏觀到微觀層層細化的目錄呈現形式,便於客戶比較全面深入地瞭解綠色保險產品,助力化解供求雙方的信息不對稱。

從保險資金綠色投資來看,《分類指引》按照保險資金投向資產範圍確定,囊括了除存款以外的各投資品類,包括股票、債券、公募基金、私募股權基金、組合類保險資管產品、直接股權投資等等。

國壽資產黨委委員趙暉表示,對保險資金綠色投資的分類有助於從全鏈條、全維度對保險公司服務國民經濟綠色轉型的質量和效應進行評估。《分類指引》充分考慮到當前國內綠色投資領域信息披露體系尚不健全,除了債券,其他投資品類缺乏普遍認可的判定標準這一現狀,同時借鑑行業領先機構在開展綠色投資統計既有的經驗,採取“定量+定性”的方法明確分類。未來,保險機構可以利用《分類指引》的方法體系和路徑,逐步構建和完善自身綠色投資的能力,比如建立綠色投資的股票池、債券池和基金池,進一步提高綠色投資管理的精細化水平,推動行業服務國民經濟綠色轉型質效不斷提升。

從保險公司綠色運營來看,《分類指引》從職場、硬件設施和因公出行三大類進行詳細分類,通過綠色運營降低對資源能源的消耗。

平安集團副總經理黃寶新表示,保險公司自身的環境績效管理是雙碳閉環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業界一般認爲,金融機構的碳排放中90%乃至95%源自業務端,但自身的碳排放是最容易把握的。爲此,保險公司應漸進有序減少碳足跡,最終實現運營的碳中和。目前較爲認可的路徑是“先內後外”和“先減後買”,即優先通過職場、建築和數據中心節能等形式做好內部減排工作,再尋求外部購買綠電等方式輔助減排,同時通過控制差旅或新能源替代減少因公出行產生的碳排放。綜合內外部可行的減排措施後,通過購買碳匯等多種方式最終實現運營碳中和。

監管機構高度重視綠色保險發展。2022年6月份,原銀保監會發布《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同年11月份發佈《綠色保險業務統計制度》。業內人士認爲,此次《分類指引》的發佈,將助力綠色保險的量化統計更加精準,保險公司發展綠色保險也將更有抓手,助力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