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9月27日訊(記者 劉夢然)在再融資階段性“收緊”背景下,通威股份(600438.SH)主動終止了160億元的定增計劃。終止定增通常被解讀爲利空,但公司此舉卻被部分市場人士認爲有一定正面意義。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光伏行業發起定增、發債計劃超過20家,涉及主材各個環節和逆變器等輔材,合計融資金額已超過千億元。

主動終止定增

昨日晚間,通威股份發佈公告稱,終止2023年度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事項。對於項目後續資金需求,公司表示將合理利用自有資金、金融機構貸款以及其他融資方式,統籌資金安排,保障項目的順利實施。

對於此次終止定增,通威股份在本次公告中解釋稱,基於當前資本市場環境發生變化,公司價值存在明顯低估,爲維護全體股東的利益,公司擬終止本次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事項。

今年4月,通威股份發佈2023年度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預案,擬定增募資不超過160億元,用於20萬噸高純晶硅項目、雲南通威水電硅材高純晶硅綠色能源項目(二期20萬噸/年高純晶硅項目)。兩個項目投資總額達到201.88億元。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這兩個項目對於通威股份具有重要意義,通過高純晶硅產能提升,其整體盈利水平或進一步提升。今年上半年,公司多晶硅生產成本已經不到4萬元/噸,在行業處於領先地位。憑藉規模和成本優勢,通威股份多晶硅基本實現滿產滿銷,產品呈供不應求狀態。

與定增計劃同時發佈的還有2022年財報,公司在去年實現營收1424.22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257.26億元,是光伏板塊最“賺錢”公司之一。

“不缺錢”的通威股份,定增方案發布後還曾受到過質疑。

截至9月26日,公司收盤價報31元/股,總市值1396億元,市盈率(靜)爲5.42倍。choice數據顯示,較去年7月67.86元/股的高點,公司市值縮水近50%。事實上,持續的股價低迷也引發投資者不滿,在互動平臺上,有投資者認爲是增發的不確定性導致。

值得一提的是,定增項目雖然終止,但公司此前披露公告,計劃向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申請發行不超過100億元的債務融資工具(DFI),該申請已於8月獲准。

年內已有超20家光伏企業發佈融資計劃

在光伏行業,“不擴產就要被超越”已成爲共識。爲了發揮規模優勢和搶佔市場,企業普遍大手筆投資,由此帶來的融資需求也同樣明顯。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光伏板塊已有超過20家企業宣佈定增、發債等融資方案,其中超過百億的除了宣佈終止的通威股份,還有天合光能(688599.SH)和TCL中環(002129.SZ);超過50億元有晶科能源(688223.SH)、弘元綠能(603185.SH)、愛旭股份(600732.SH)和晶澳科技(002459.SZ)(可轉債)。

逆變器也是融資擴產重點領域,錦浪科技(300763.SZ)、固德威(688390.SH)、上能電氣(300827.SZ)、德業股份(605117.SH)、科士達(002518.SZ)均有披露定增預案,募集資金用於擴大生產線。

根據各家公司披露方案,募資總額已經超過千億元,而企業的擴產熱情主要來自旺盛的終端需求。僅在今年前8個月,國內光伏新增裝機113.16GW,超過去年全年。有機構預測,今年中國光伏新增裝機量上調至170GW,而全球裝機的預測上限也達到400GW。

目前,通威股份仍持續推進擴產。根據規劃,公司在2024-2026年高純晶硅產能規模將達到80萬-100萬噸。此次終止定增後,公司表示會確保相關項目正常推進。

對此,一位資本市場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終止定增通常被解讀爲利空,這是融資渠道的縮窄。但對於一些頭部企業而言,此舉可能被市場解讀爲公司擁有足夠的內部資金來支持發展。特別是考慮到增發導致稀釋每股收益,或者低價定增解禁後可能傷害中小股東利益的情況,終止定增有正面意義。

但現實是,上市企業通常不會輕易放棄融資擴產機會。在弘元綠能昨日進行的業績說明會上,公司管理層回應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定增項目是公司應對市場風險的重要戰略規劃,未來隨着投資項目陸續達產後將逐步實現預期收益,公司的持續經營能力和盈利能力都將得到進一步增強。

來源:財聯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