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布衣總部杭州出發,一路向西23小時,海拔上升4000多米,途經長達2000多公里的路程進入藏地。

放眼望去,一頭頭犛牛猶如一塊塊烏黑的磐石一樣,屹立在天地之間。在藏語中,犛牛叫“諾爾”,翻譯成漢語,其含義爲珍寶。的確,犛牛渾身是寶,就連犛牛身上脫落的絨毛,當地牧民都十分珍視。

每年春末夏初,犛牛進入脫毛季,牧民們就將犛牛絨收集起來捻成線,搓成繩,編織成禦寒的氈子、毯子。

最近幾年,犛牛絨得到了更廣泛的利用。2021年起,江南布衣原料採購團隊和設計團隊深入藏地,從當地牧民手裏回收犛牛絨,試圖將這種天然的、稀有的、可持續的原料應用在服裝製造中。

幾天前,在江南布衣杭州天目裏總部,江南布衣可持續面料開發專家榮晞捷向我們介紹了犛牛絨在江南布衣部分品牌中的應用成果。

“不僅消費者對我們的犛牛絨產品很喜愛,供應商的積極反饋也帶動了整個行業的發展。江南布衣對犛牛絨的應用也讓大家關注到這個材料,對帶動藏區經濟發展也起到了積極作用。”榮晞捷說道。

今天,當生活在城市中的消費者挑選禦寒的衣服時,除了用鴨絨、鵝絨、羊絨、羊毛、纖維等原料生產的衣服,還有了更時髦、更環保的選擇:犛牛絨。

事實上,將犛牛絨應用在紗線和麪料中,僅僅是江南布衣在環境保護治理中的一個非典型案例。

在原材料選擇、布料研發工藝、成衣設計製作、成衣銷售等全鏈條,江南布衣還有很多“可持續”的故事要講。

一個“可持續的原料”的小目標

犛牛絨爲什麼是可持續的環保原料?

首先,講一個冷知識,犛牛舌頭上佈滿了倒刺,它們在草原上只能舔食到植物露出土壤的部分,並不會破壞植物根部。而因此,犛牛是天生的環境保護大使。

其次,如果在脫毛季,犛牛的毛絨沒有得到及時回收,而是任由其在草原上堆積,一方面,犛牛舔食後會增加其生命健康的風險,另一方面,毛絨短期內不能降解也會成爲草原垃圾。

多重環保因素的疊加,讓江南布衣不得不關注到來自藏區的天然原料,並投入人力、財力將犛牛絨原料應用到成衣製作中。

AI藍媒匯在走訪江南布衣+集合店時觀察到,其採用犛牛絨設計製作的成衣均保留了犛牛絨原本的色澤,採用深褐色、咖啡色、淺灰色等原色犛牛絨紡紗,爲消費者傳達出品牌對於環保的態度與堅持。

在夏季面料開發上,江南布衣也從原料源頭出發,踐行可持續發展。

炎炎夏季,當我們在開空調續命的時候,一定不會想到,古代人納涼的方式,竟然是將“涼蓆”披在身上。

而製作涼蓆的原料,叫苧麻。苧麻是中國特有植物,至今它在我國的產量仍佔全世界的九成以上,因此又被稱爲“中國草”。

早在東周時期,人們就掌握了提取苧麻韌皮纖維,織造成布匹的技藝。到西漢時期,其製作工藝更是達到了極高的水平。

用苧麻纖維織出的布,紗質細膩、色澤清秀、輕薄透氣,而且還有柔韌的筋骨感。在炎熱季節穿着,尤其顯得涼爽吸汗,清涼適體,因此,苧麻製成的布被人們稱爲“夏布”,被傳承了下來。

江南布衣“布盡其用”項目,在考察“瀏陽夏布”時,瞭解到了苧麻原料的可持續性,並將其應用在了江南布衣的成衣製作中。

隨着全球氣候變暖,可持續成爲了時代的命題,人們對於減排的意識也越來越清晰。

消費者在購買服裝的時候,也會下意識地去了解面料成分是否環保、設計剪裁是否經典不過時以及材質是否耐磨耐穿等。

這背後,是整個服裝行業消費氛圍的轉變:從“快時尚”向“可持續時尚”的轉變。

因此,江南布衣定下了一個“可持續原料”採購的小目標:預計到2025財年,江南布衣可持續原材料佔原材料採購總重量比率達到30%以上。

據江南布衣官方數據,截至目前,江南布衣可持續原材料採購比率已經達到16.6%。

從料到布的技藝之旅

除了天然原料本身的開發與利用,在從料到布的研發工藝上,“可持續”變得越來越主流。

江南布衣終於等來了屬於他們的時代。

事實上,當年“快時尚”在中國大行其道的時候,江南布衣就已經在做更正確的事了:以設計驅動,在研發工藝上實現可持續,建立長效設計和循環設計的原則。

爲此,江南布衣在研發環節持續投入。根據江南布衣CFO範永奎介紹,2023財年,江南布衣在設計研發上的投入同比增長了20%以上。“上市的時候,我們一年的設計研發費用不到6000萬,而現在已經是超過了1.6個億。”

在研發工藝上實現可持續也很好理解。在傳統設計的架構中,從設計到生產到銷售到丟棄,是一套不可持續的流程,是對資源的浪費;而在江南布衣的設計架構中,從原料的選擇、面料的研發以及邊角料是否可持續回收,設計師全程參與形成閉環。

立足當下,江南布衣依託科技的進步,在設計研發上持續深耕,將再生滌綸經紗印花、可再生羊毛、二醋酸纖維等可持續面料運用於產品製作生產。

比如,用在江南布衣成衣上的二醋酸纖維面料,就是由一種可持續的新型材料Naia™ Renew爲原材料研發製作的。

據榮晞捷介紹,這種材料觸感順滑,垂感好、耐摩擦、易清洗、低致敏性,對皮膚友好。更可貴的是,這種材料裏40%是經認證的回收廢塑料,利用CRT碳回收技術,把廢棄塑料轉化成醋酸原料,讓它們變廢爲寶,獲得第二次生命。

在江南布衣內部,設計師需要對每一件成衣的減排負責。根據第三方機構測算,使用256g Naia™ Renew面料的成衣,可減少900克二氧化碳,節約50千克水,消耗了11.4個0.5L塑料瓶產生的廢棄塑料。

據瞭解,江南布衣是中國第一家使用Naia™ Renew二醋酸纖維面料,並生產大貨成衣的公司。

連接過去,江南布衣試圖從非遺等傳統技藝上找尋織布的靈感,並在織布技藝的傳承上實現可持續。

爲此,2022年,江南布衣聯合融設計圖書館,共同開啓了爲期五年的“布盡其用”項目。該項目以親歷考察和調研的方式,在全國各地傳統織物的源頭,通過現代設計研究方法,將有關織物的全面知識提煉整合成年度研究圖。

第一年關於“編織與交錯”的項目已經完結,彙集成了一本集織造、手編、交錯編織爲一體的研究地圖。

將傳統技藝以圖譜的方式全面記錄下來,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好事情。隨着非遺等傳統技藝被人們關注到,越來越多的人也會加入到傳統文化與技藝的傳承中。

從布到衣的ESG責任

在料成爲布的過程中,江南布衣一直踐行可持續理念;在布成爲衣的過程中,江南布衣還有哪些發揮的空間?

AI藍媒匯瞭解到,在成衣製作過程中,即便是再合理的剪裁,也免不了會產生零散佈料、邊角料。過去,這些邊角料會被直接銷燬,造成浪費。

在江南布衣,芝麻實驗室建立的初衷,就是希望將一塊塊如同“芝麻”一樣的零散面料,通過再想象、再利用、再創造成爲一件有實用價值的藝術品,有效提高面料利用率,減少浪費。

江南布衣面料開發兼芝麻實驗室負責人張韶華介紹,江南布衣的羽絨服十分受消費者喜愛,設計師在開發羽絨服前期會將布料裁成小塊進行耐磨、防鑽絨測試。以前,這樣的布料在測試之後就會被銷燬和丟棄。而在芝麻實驗室,設計師將測試鑽絨的布料設計成一款羽絨手機包,就連揹帶的部分也利用了做連衣裙的邊角料,讓這款手機包蘊含了可持續的創意。

芝麻實驗室,僅僅是可持續創作其中的一個註腳。

在離消費者更近的賣場,江南布衣旗下品牌速寫也在踐行這一環保理念。速寫從宋代修繕工藝中汲取靈感,將一片布通過“一片裁”的剪裁方式和拼接設計,一方面向消費者展示其品牌的獨樹一幟的設計風格,另一方面也在不斷強調將布更加合理利用。除此之外,該品牌還將這片布裁剪下來的零散佈料設計成極具藝術感的托特包,爲其粉絲達環保理念。

江南布衣所倡導的可持續時尚,不僅僅是身體力行地落實減排;更希望消費者能從觀念上深度認同。

江南布衣旗下的兒童品牌蓬馬,旨在都在向兒童、青少年傳達環保理念。最近,在地球休息日活動中,蓬馬通過邀請小朋友DIY廢棄紙箱,建立了一座環保藝術之城,讓可持續時尚從娃娃抓起。

夯實可持續時尚基礎建設,也讓江南布衣在成果上收穫了正向的回報。2023財年,江南布衣實現總收入44.65億元,同比增長9.3%;淨利6.21億元,同比增長11.2%。穩健的增長數據也客觀地反映了消費者對江南布衣的喜愛。

而這一整套可持續時尚建設,背後也反應了江南布衣在“第二張財報”ESG上的投入。

近些年來,ESG已經成爲衡量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指標。越來越多的研究和證據表明:ESG表現好的公司,通常財務狀況較好、抗風險能力較強、品牌價值較高,且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現階段,Environment(環境)的部分在全球範圍內獲得的關注度最高,主要是因爲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已經成爲全人類共同面臨的、急需爲此做出行動的問題。在我國,國家碳中和目標的確立推動企業在ESG投資上更加主動。

江南布衣作爲一家中國設計師品牌時尚公司,從原料的選擇到布料的工藝研發、再到成衣的設計製作,可持續發展始終貫穿了該公司經營活動的全鏈條。

我們從一塊布的可持續旅行中,也逐步探清了江南布衣在ESG投資上的堅定步伐。

來源|AI藍媒匯 作者|楊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