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濮振宇 9月25日,在蜂巢能源盐城飞叠短刀基地,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在接受经济观察网等媒体采访时,发表了动力电池企业将如何应对欧盟反补贴调查、欧盟新电池法的观点,并对当前的新能源汽车价格战、及公司科创板IPO进程等话题做了回应。

蜂巢能源前身是长城汽车动力电池事业部,于2018年从长城汽车剥离,如今已成长为国内头部动力电池企业。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2年,蜂巢能源动力电池装车量6.1GWh,国内排名第七位。今年8月,蜂巢能源动力电池装车量为0.79 GWh,国内排名提升至第6位。

将配合车企应对欧盟反补贴调查

近期,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欧洲议会发表第四次“盟情咨文”时表示,欧盟委员会将启动一项针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

“如果反补贴真的成立并实施,那么可能会有很多中国汽车企业要去欧盟本地建厂,同时本地化采购比例要超60%,才能规避掉反补贴关税。所以我们要密切关注的,就是配合各个客户考虑在欧洲本地化的计划,这是我们接下来要重点去应对的。”杨红新说。

近两年来,多家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启动了在欧洲本地化的进程。宁德时代德国工厂已在2022年12月投产,匈牙利工厂也将建设。此外,欣旺达亿纬锂能也正在欧洲建设了工厂。

蜂巢能源也已在德国建有两座工厂,一是2020年在德国萨尔州建设的欧洲电池模组和PACK工厂,总投资约20亿欧元,规划产能为24 GWh;二是2022年在勃兰登堡州建设的首座电芯工厂,计划于2025年投产,年产能为16 GWh。

国内的动力电池企业,除了要应对欧盟的反补贴调查,还要应对今年8月正式生效的《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欧盟新电池法)等诸多来自欧盟的政策法规。欧盟新电池法要求,未来在欧洲经济区销售的动力电池和工业电池,须具备碳足迹声明和标签及数字电池护照,法规中对电池重要原材料的回收比例也有相关要求。

杨红新表示,针对欧盟新电池法,首先要应对的是电池护照,(因为)电池护照要披露很多信息,其中最重要的是碳足迹。“像我们这样的企业现在要做的就是把碳足迹的体系,从矿山到坟墓规划好,然后把供应商管理好。但是也要做好平衡,如果(减碳)做得激进了,这个成本就只能自己承担了,但如果完全不做,临时去做,也来不及了”。

靠规模效应缓解成本压力

“价格战”是今年国内汽车市场的关键词,传统燃油车为了保住份额连续降价,新能源汽车也为了维持增长而降价不止。

杨红新认为,整车企业面对巨大的成本压力,会将压力分解到电池、电机、电控等所有零部件上,其中电池承受的挑战更大一些。因为电池的价值高,即便(整车企业)只降低动力电池1%的成本,也会为其带来很大金额的成本节省。

“面对成本的挑战,不能一味地靠降价,我们希望首先还是要技术创新。比如我们在PHEV(插电混动)领域能够给客户更多赋能,差异化、技术领先性带来了一部分溢价。”杨红新说。

杨红新表示,蜂巢能源依托于“短刀+飞叠”效率、品质的优势,再加上前瞻的产能部署,获得了多家车企的认可。今年以来,蜂巢能源动力电池陆续供货理想L7、吉利银河L7/L6、东风岚图追光/梦想家、哈弗猛龙/枭龙等车型。从工信部发布的车型公告看,6月以来,蜂巢能源配套的插混车型已接近20款。

除了技术溢价,蜂巢能源正在通过规模化效应缓解成本压力。杨红新表示,蜂巢能源希望把规模做起来,做“大单品”,一个产品在1条生产线上生产与在10条生产线上生产,制造成本和采购成本是不一样的,通过大单品持续稳定生产,能把制造成本、采购成本降下去。

据杨红新介绍,蜂巢能源飞叠产线第一款产品62.5安时磷酸铁锂短刀L400,已有超10条生产线生产这一型号,将来产能一旦稳定,生产成本会快速下降。同时,理想、岚图、长城坦克、魏牌摩卡等客户都在用的117安时高镍和中镍三元电池,约有8条生产线在生产,成本也将会快速下降。

此外,出海也被蜂巢能源视为一种缓解成本压力的途径。“国外市场还有一个窗口期,有一些客户还有高溢价的市场和需求。我们中国的产品比较丰富,又比较有差异化和领先性,而日韩企业响应客户的速度和能力相对没有中国企业强,所以我们可以抓住这个特点,拿一些有差异化的产品去满足欧美市场,争取通过在这些市场的差异化获得高溢价。”杨红新说。

据介绍,蜂巢能源研发的无钴电池已经与美国的一家储能系统上市公司达成供货协议,将于2024年初开始供货,该储能客户预计每年供应无钴电芯将达到80万只。

IPO进程仍在正常推进中

日前,业内出现了蜂巢能源股东有意出让公司股权的传闻。对此,杨红新表示,相关传闻是彻头彻尾的假消息。目前,蜂巢能源除了IPO以外,没有任何出让股权的计划,而且在IPO阶段也不能随意出售股权。

天眼查数据显示,蜂巢能源的第一大股东是保定市瑞茂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其持股比例为39.4%,而保定瑞茂由长城控股100%持股。2022年11月,蜂巢能源递交了第一版的科创板上市招股书。今年6月,上交所资料显示,蜂巢能源更新提交相关财务资料。对此杨红新透露,蜂巢能源IPO目前还在第二轮问询审核当中。

关于新能源汽车行业中非常热门的800V超充,杨红新也给出了自己判断:即使将来800V超级快充普及了,但因为它成本太高,将很难下沉20万元以下的车型。未来的市场,在20万元以下,可能主要用长里程的PHEV车型来覆盖,20万元以上才主要用800V的快充纯电车型来覆盖。

如今,头部动力电池企业都在向更上游和更下游的产业链环节延伸,蜂巢能源也不例外。杨红新表示,在动力电池回收渠道上,蜂巢能源已经签约了三家整车企业。针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蜂巢能源更多瞄准低速二轮车,但这部分业务体量不会特别大。

储能方面,目前蜂巢能源已在广东、江苏、河北、甘肃、浙江、新疆等多地完成大规模储能项目交付并网,同时蜂巢能源已经在欧洲获得多家企业储能业务定点,涵盖工商业储能、便携电源、牵引动力等多个领域,总量超20GWh。

相关文章